✔ 最佳答案
第一多: 中國
第二多: 英國
第三多: 美國
第四多: 新加坡
數據找不到 sorry !!
http://www.postbox.com.hk/cn_main_cc.htm
:: 中國 ::
中國第一隻郵筒,約在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即中國發行第一枚郵票(1878年)後19年,才有正式郵筒出現,之前投寄信件是用木箱盛載。郵筒為墨綠色,筒頂印有金色雙龍戲珠,圓形單柱有凹坑紋,外形獨特。筆者曾到過北京,由郵電文史中心研究員帶領到"中國郵電部檔案館"參觀,望能一睹其風彩,可惜跟大家一樣,祇能夠在圖片上欣賞,從有限度資料推算,這款郵筒從沒有正式使用過。
世界各地郵筒的主流顏色有別,英聯邦皇室系列,以紅色為主。西歐國家大多數用黃色,如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盧森堡...東歐國家喜用淺藍色,日本用橙色,新加坡用白色,美國用藍色,快郵信件郵筒用國旗顏色,即藍白紅。中國郵筒以綠色為主,包括台灣地區,香港回歸後,郵筒由原來的紅色亦轉為綠色,可說是中國郵筒的主流顏色。
但在北京有幾只是粉紅色的。擺放在幾個主要地區郵政局旁,其他街道沒有此粉紅色郵筒,郵筒用粉紅色,世間少有,原來此款郵筒專為投寄"情"信而設,粉紅色代表溫馨,愛心。凡親情,友情,愛情的信件,就在此投寄。
:: 英國 ::
英國是世界上最先有郵票的地方,郵筒亦不例外,據知,在英國海峽郡島昆西聯合街上,一只郵筒標示日期是1853年2月8日的,相信是世上最早的郵筒。
英國的郵筒是以在位君主的徽號為標誌,以後每轉換一位君主,就換上當時君主專用徽號作為郵筒標誌。現時英國各地,具有多款不同君主徽號的郵筒並存。但在倫敦卻極少看見維多利亞時代的郵筒,原因是大部份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襲倫敦時被炸毀,所以現今看見的,大都是二次大戰後的英皇佐治六世,女皇依利沙伯二世的徽號標誌郵筒。
為一睹最早期維多利亞時代郵筒,筆者從倫敦乘搭了4小時火車,前往巴克斯市(Buxton)。在水街歌劇院旁,屹立著一座紅色六角形郵筒,是世上僅存早期維多利亞時代郵筒,兩座郵筒中之其中一座,由1867年開始投入服務至今,其典雅外形及頂部精緻浮雕,體現了喬治執政時,藝術品發展處於最鼎盛時期,其設計者可說是全球郵筒設計的先驅。
:: 美國 ::
原來在美國每2.5人就有汽車1部,是全球擁有汽車最多的國家,所以郵筒在設計及實用性方面,必須配合經常使用汽車的人士。郵筒較矮原因是配合駕駛者的坐椅高度,而一邊伸出街外,是方便駕駛者在不需下車的情況下,投寄信件。美國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但從未到過美國的人就覺得很特別,若單看外型,就很難猜出它是郵筒。
:: 新加坡 ::
新加坡郵筒,同世界郵筒比較,有兩點特別之處,其一顏色採用全白色,世間少見,就算紐西蘭及美國快郵郵筒,都祇得一半筒身用白色,其二郵筒四面正中位置,印有國家名字"Singapore"。世界各地的郵筒,很少印上自己國家的名字,就算有亦最多印一面,很少會印四面。
現時你所見到的白色新加坡郵筒,已經是第4代。第一代新加坡郵筒是殖民地時期英式圓形依利沙佰二世徽章郵筒。跟當時在英國海外10多個殖民地區一樣,大家都是採用相同款式郵筒,如香港、馬來西亞、開曼郡島(CAYMAN IS.)及直布羅陀等(GIBRALTAR),要分出上述各地郵筒,祇能從各地的郵筒收信時間表上的文字來分辨。
直至1971年,新加坡才首次有自己風格郵筒。外形直立長方形,全隻黃色(第二代)取代殖民地時期紅色圓形郵筒。
1982年,新加坡郵政及電訊合併,將原本郵筒黃色改為橙灰白三色(第三代)。直至1992年,郵政與電訊業務分家,新加坡郵政由公營機構,演變為私人機構,再將郵筒改為全白色。
上述各款郵筒,以前祇可以在新加坡郵政博物館欣賞,現在你更可以把它們帶回家裡。新加坡郵政博物館己推出第四代白色郵筒給到新加坡旅遊人士,讓新加坡郵政文化及"Singapore"這個名字,深入世界各地。
:: 南非 ::
南非是世界上擁有郵筒款式最多的國家,筆者收集資料所得,南非共擁有古今中外的郵筒20多款。蘇伊士運河開鑿前,歐洲與亞洲兩地海上航道,必需繞過南非好望角,當時好望角被喻為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在這驚險航道工作的海員,每當經過好望角時,都希望在此處投寄信件,向家人報平安。但由於很難碰到回頭船隻,於是他們共同約定,在好望角的一塊大石旁,交換信件。
後來,英國船隊從英國帶了一隻郵筒放在好望角。與此同時,荷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海上強國,相繼在南非好望角設置自己國家的郵筒,方便航海道上的本國船員使用。其後英國郵筒更擺放遠至印度及馬來西亞,荷蘭皇室郵筒在印尼擺放,西班牙郵筒在菲律賓,法國郵筒在越南,葡萄牙郵筒在帝汶群島、澳門等。後來這些東南亞國家,都先後成為西歐國家的殖民地。二次大戰後,殖民地時代結束,所遺留下來的思憶景物,唯有郵筒。
:: 澳門 ::
澳門直至1997年才有屬於自己風格的郵筒。之前,所有郵筒都是來自葡萄牙。1998年世界博覽會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主題"海洋"。設於博覽會內的澳門館,將澳門所有最佳景點及歷史文化,全部濃縮於一個2500平方米場館內,無論特色及規模,都非常宏大,平均要排隊超過一個半小時才能進場。在這展館內所看到的某部份景物佈置,令到童年在澳門生活的我,腦海中浮現著往日情懷,對澳門一事一物,發思古之幽情的心境不斷湧現,想起蘇東坡一句名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展館入口處,擺放一只紅色圓柱形郵筒模型(圖一),與現時在澳門郵政總局的郵筒(1號)款式相同。在里斯本,找不到此款郵筒,葡萄牙人想看以前郵筒,唯有在澳門展館欣賞,此款郵筒具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郵筒本身沒有郵電局的C.T.T.郵政專用標誌,郵筒徽號用上部份葡萄牙國徽圖案。
如果要選最佳郵筒,本人會以澳門"亭台形"郵筒為首選,因外型獨特,主體設計,採用中國"亭台"款式,亭頂好像一頂帽子,防雨水能力很強。凡雨水多的地區,其郵筒設計,如印尼及泰國的郵筒,便是這樣。並以圓柱支撐,而整個郵筒則採用玻璃纖維材料製造。
1997年1月中旬,澳門郵電司長,羅庇士先生,帶筆者往其辦公總部三樓,第一次看到這郵筒,(當時祇是一只樣板),覺得很訝異。為何會設計一座這麼具有中國濃厚色彩的郵筒,比中國的更中國化。不久,這批中國化的亭台形郵筒,相繼在澳門各街道出現,續漸取代舊式殖民地時代圓形郵筒,這款亭台形郵筒另一特別之處,是主體部份有三邊平面,可作為廣告牌,推廣郵政業務算傳,懂得利用郵筒這個位置,是極佳的設計,實用非常。與其他地區的郵筒比較,寫上"不准標貼"或"如違究治"等標語進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