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因為上帝根本不存在,基督徒想自圓其說反而造成自打嘴巴及自取其辱
上帝存在問題的哲學沉思
在對待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可劃分為有神論、無神論及不可知論三種觀點,縱然人們並不是先天從理論上認知了神的存在才去信仰神,但神學家仍然不斷提出證明有神論的論證方法,本文嘗試對各種有神論的上帝論證作一考察,以分析它們的可信性。
本體論證
這個論證由神學家安瑟倫提出,他的論證見於他的《宣講篇》,他說:
「如果說那種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東西,只在心中存在,那麼,凡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的東西,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的東西,就是相同的了。但是,這明明不可能的。所以,亳無疑問,某一個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的東西,是既存在於心,也存在於現實中。」 (1)
其思路是首先把上帝定義為一切可能想像中最偉大的存在,假如它不存在,那麼在它之外就還有一個更偉大的存在,而這就和前提矛盾了,故此這個想像中最偉大的存在(上帝)必須存在。
這種十足十的唯心主義後來被笛卡兒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的命題以及德國哲學家萊布尼玆發揚及補充,但是安瑟倫的本體論證一出,就受到同時代人的批判,最有名的可算是法國僧侶高尼羅,他在《為愚頑人辯護》中出兩點尖銳的批判,其一是我們可理解的東西並不等於真實的東西;其二我們心靈的存在未必就是現實的存在。
高尼羅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生動地揭露安瑟倫本體論證的不合理處,正如安瑟倫的上帝猶如一個傳說中的一座仙島,這座仙島有無窮無盡的寶藏,要是有人表達世上真有這麼一座仙島,那麼尚不難理解;但若說這座仙島比任何地方都完美,所以它必然地既在心靈中存在,也在現實中存在,則明顯是邏輯上的錯誤,因為概念的存在並不等同客觀的存在。
由此可見,安瑟倫這種論證只是純粹的玩弄概念的文字遊戲,哲學家康德在其《純粹理性批判》中已把它推翻。(2)
設計論證
設計論證又稱目的論證,它也屬於後驗的證明,阿奎那第五種論證就是從宇宙的目的性推論出“有智慧的存在者”,換言之,這個論證就是用一些明顯有秩序的事例來證明宇宙或世界源自有智慧的設計者(上帝)。
神學家佩利提出 “鐘錶類比”,佩利是英國福音派神學家,他在《自然神學:或從自然現象搜集來的關於上帝存在及其屬性的證據》一書中推出他的“鐘錶類比”。
佩利說如果在沙漠中見到一隻結構精美的手錶,一定會聯想起這隻手錶有一個設計主,這世界比鐘錶更複雜,故此必有一創造主。
英國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休謨對設計論證在《自然宗教對話錄》中早已質疑,而《自然宗教對話錄》比佩利的《自然神學》更早20年發表,這表示佩利精心設想的設計論證前,休謨早已對此論證全盤否定了。
休謨指出,我們可以從機器等人工作品推論出是人創造,這是因為我們從經驗中歸納了無數實例,但若然從自然推論出造物主時,這是從獨一的果推出獨一的因,我們並無同類例子可供歸納結論,因此這樣的推論是不能成立的。(3)
而且我們知道,進化論已給這個論證給予毀滅性攻擊,當代進化論已可以解釋所有生物由非生物到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然後經過自我複製,進化成現今的複雜生物,整個過程完全都是根據自然選擇(天擇)而成,特別是進化學家Richard Dawkins的《盲眼鐘錶匠》一書,已闡析得很清楚,而且,無任何跡象說服到世界是“設計”而成的,如果是設計,那將是“失敗的設計”,例如“基因垃圾”這個問題便是神學解釋不了的。
基督徒最後的把戲便是無力地說“神造的”,然而這無疑小孩子無法解析時只有說“just because...”
宇宙論證
宇宙論證的奠基人可算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不同於本體論證的是前者是一種先驗性的證明,從“上帝的觀念”來論證“上帝的存在”;宇宙論證則注重經驗事實,它是從宇宙的存在來論證“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的典型論證見於他的《神學大全》,他提出的五種證明上帝的方式如下:
第一種:從事物的運動推論出“第一推動者”
第二種:從因果關係的有限性推論出“第一因”
第三種:從偶然的存在推論出“必然的存在”
第四種:從萬物的等級性推論出“完滿性”
第五種:從宇宙的目的性推論出“有智慧的存在者”
阿奎那的推理方法主要是由第一因,第一推動者總結出上帝的存在及其屬性,然而這個論證先後經過哲學家休謨,康德及羅素質疑而被推翻,正如康德所說,從偶然性推至原因的理論,只適用於感知世界,在超驗世界則毫無意義。(4)
在科學層面上,阿奎那的宇宙論證也是站不住腳,特別是當今的量子物理學上,科學在解釋宇宙時更已經不再把所謂的第一因,第一推動者訴諸於神或上帝了。
道德論證
道德論證認為道德來自《聖經》裏的教誨,道德義務是神聖的命令,哲學家康德在理性範圍內批駁了上帝的一切論證,但卻在《實踐理性批判》上炮制出道德論證,以上帝作假設的存在而作為道德的公設,二十世紀最流行的劉易斯提出的道德論證。
經驗告知,基督教不但不能帶來道德,卻反而帶來更多的不道德,法國戰鬥無神論者霍爾巴赫早在《自然的體系》中指出把道德建立在宗教基礎上是十分危險的,若然宗教基礎崩潰了,那麼道德亦隨之崩潰。關於道德與宗教的關係,羅素《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一書有出色探討。
約翰‧希克亦對康德的道德論證提出嚴厲的批判,他說這種論證不能成為上帝存在的證明,是因為“最高責任的權威”可受到懷疑;即使道德價值指向某種先驗的基礎,也不能把道德價值一直歸於基督教崇拜的耶和華。
劉易斯的道德論證堅決反對道德相對主義,而強調道德的客觀性,也遭受了約翰‧希克的質疑,他指出劉易斯論證的前提是很作問題的,因為此類論證基於一個假設就是根據自然主義的觀點解釋不了道德價值;但在自然主義的懷疑者來說,從這樣一種未經證明的假設來推論上帝的存在,等於什麼也沒說。(5)
其實,以宗教作為最高價值的道德標準是十分危險的,因為信徒往往籍著神的名義做出駭人聽聞的行為。而人文主義的道德觀主張道德標準是相對的,即是凡對人類有害的行為,我們便會視之為不道德,反之亦然。
瀕死體驗
基督徒亦企圖以瀕死體驗意圖論證靈魂,從而販賣神秘主義,那些經歷瀕死體驗的人往往聲稱自己臨死的剎那見到光、隧道,其實現代神經科學已經能夠以唯物角度解釋人體這些現象,病人所見現象只是他們腦部神經中樞中斷時所見的幻象。
結論
從以上的簡略分析可知,有神論者的上帝存在哲學論證無一能夠成立,故此有神論的觀點並不能夠成立,其實我們在對待上帝存在與否的問題上所持守的態度,是應該由自然科學的發展來證明上帝的不存在,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累積了種種駁斥有神論,論證無神論極有說服力的思想,而只有這點,我們才能真正駁倒有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