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有什麼才華?

2007-01-10 4:31 am
請詳盡說出曹植的才華~緊急~thz~

回答 (5)

2007-01-10 4:37 am
✔ 最佳答案
其實他不只走了七步,而當時更不只賦了一首詩。

為甚麼曹子健不是在「七步」內賦詩,而是在「十四步」呢?原來古人的「步」是指左腳邁一步,右腳又邁一步。古時所指的一步,即等於現代人所說的兩步,相反現代人所說的一步,古時則叫「跬」。所謂七步成詩,即實就是現代的「十四步」成詩。

華歆(曹丕身邊的謀臣)認為子建「懷纔抱智,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於是便勸曹丕藉機找藉口殺子建。曹丕心中有數,當他見到了子健後就直指他的詩詞歌賦都是找人代筆,並限子建七步成詩。若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當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鬥於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曹丕指畫曰:「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子健行了七步,其詩已成。詩曰: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曹丕又怒又驚,又再出一題。這時候子健所賦的才是膾炙人口的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後曹丕深受感動,只把曹子健貶為安鄉侯就算了。

所以應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才對
帝王之家,常常為了爭奪繼承權而上演兄弟相殘的戲碼,甚至一母生出的手足也不放過,例如唐初玄武門之變、清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曹植身為政爭失敗者,又眼見兄弟曹彰被毒害,內心的恐懼與無奈,非「七步詩」所能道盡。
建安二十五年(西元二二○年)正月庚子,魏王曹操在洛陽病故,終年六十六歲,曹丕繼嗣為魏王。
這一年對曹植來說,是一個被恐怖所籠罩的年頭。
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一個早夭。嫡出的有卞夫人所生的丕、彰、植、熊四人,而曹丕最嫉忌的,正是這幾個嫡親兄弟。 曹操臨終前曾派驛馬急召黃鬚兒曹彰前來。這曹彰能手格猛獸,戰場上更是員猛將,當年曹操與馬超大戰時,曹營諸將都不是馬超的對手,曹操便感慨道︰「可惜我的虎兒不在這裡,要不然也不至於叫馬兒如此猖狂!」在漢中與劉備對陣時,劉備派出他的乾兒子劉封來耀武揚威地挑戰,曹操看不過去,當即就罵道︰「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由此可見,曹操實在是很以這個兒子為傲的。然而,當曹彰趕到時,曹操已經死了。據說在出殯儀式上,曹彰曾私下對曹植說︰「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結果這句話說出沒幾天,三十出頭的曹彰就不明不白地在自己私衙裡死去。
《世說新語》中說,曹丕邀曹彰下圍棋,並啖棗,「以毒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結果曹彰不知情,亂吃一通中了毒。當時卞太后也在場,趕緊索水救之,曹丕卻預敕左右毀瓶罐,讓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曹彰暴斃。接下來,曹丕又族誅了曹植的親信丁儀兄弟。
  曹植看情勢不妙,慌忙去見姊姊清河公主,央求她代為求情,想親自進宮向曹丕請罪,然而宮門緊閉,關吏不准他入內。幸虧卞太后以自殺相威脅,曹植才得「科頭負鈇鍎,徒跣詣闕下」;而「帝(曹丕)猶嚴顏色,不與語,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泣涕,
太后為不樂,詔乃聽復王服」(見《魏略》)。看來,曹丕饒曹植一命,還是看在母親卞太后的份上,而且,據說卞太后也已經把話講到兜底了︰「你已經殺我的任城王(曹彰),再要殺陳留王,我也不想活了。」
就這樣,曹植總算逃過一劫,然而曹丕仍指使人奏稱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將他貶為安鄉侯。在回去的路上,曹植想與兄弟、白馬王曹彪同路東歸,都不被野i。順便說一句,這位白馬王曹彪後來也因令狐愚、王凌謀反,想立他當皇帝,而被劃入叛黨行列,被逼得自殺了。
這一年曹植剛好三十歲。從此,他的人生來了個大轉折︰由一位意氣飛揚的王孫公子,轉為落魄失意、如履薄冰的騷客怨士。
今人多知曹植是位文學家,他七步成詩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那首七步詩也是大家熟悉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七步詩不見於《三國志》史傳,卻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而且不只四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實,當時文壇還未形成五言絕句詩體,所以「七步詩」實乃後人所託,到宋代才開始在民間走紅。歷
史有記載的,倒是在北魏中期曾出現過相似的一幕︰孝文帝令元勰十步成詩,元勰的詩是這樣的︰「問松林,松林經幾冬?山川何如昔,風雲與古同。」這首詩與相傳的曹植七步詩相差太遠,所以沒什麼吸引力。但為了爭權奪利,「骨肉相殘」這種現象倒是歷史上比比皆是的。無論是七步詩,還是十步詩,都能讀出血腥味來。
曹植除了文才,也頗具武略和卓識。曹操伐孫權,曾留他守鄴都,曹仁被關羽所困時,曹操開始即想派他率兵去救,後來是因他被曹丕藉送行為名用酒灌醉了,曹操見他如此貪杯怕他誤事,才收回了成命。曹植還是最早對司馬氏集團專權提出警告的人。他對魏明帝大權旁落的做法極為敏感,上表告誡說︰「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 然而曹子建縱然才高八斗,後半生想要有所建樹已不可能。據清人錢儀吉的《三國會要》記載︰曹植曾想去祭先王於河上,朝廷中的博士以庶子不得祭宗廟為由,不讓他去。就連他想單獨求見曹丕論及時政都不能得。後來文帝曹丕大喪,朝廷也不讓他奔臨(祭文、悼詞倒是要他來寫)。 曹丕死後,魏明帝曹叡即位。他雖不像其父那樣壓制曹植,但對曹植的防範仍在。偏偏這時候又出了一樁弄巧成拙之事︰曹叡剛即位時,很想炫耀一下文治武央A於是在太和二年(西元二二八年)諸葛亮首次出祁山伐魏時,來了個御駕親征,親自行幸長安,到第一線指揮作戰。不久,有謠言傳到京城洛陽,說明帝死了,於是群臣議迎當時為雍丘王的曹植為帝。後來,明帝安然無恙地歸來,太皇太后卞氏怕他動怒,主動提出叫群臣推出首傳謠言者,追究責任。明帝倒還大度,說︰「天下皆言,將何所推?」責任雖然不追究,卻難
保他不心生芥蒂。於是,十一年中朝廷三次遷徙曹植的封地,意在防止他勢力根深蒂固,且派給他的藩屬皆「賈豎下才」。本來,封建之侯王皆空名而無實,「兵士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朝廷還規定他游獵不得超出自己領地三十里外,不准與鄰近的家族成員會面,又設置防輔監國的官員左右伺察。他幾次上表要求討吳伐蜀,效命國家朝廷一概不理。《三國志》引《袁子》,說他是「雖有王侯之號,而乃儕為匹夫」。 曹植自己在<黃初六年令>中寫道︰「身比鴻毛輕,謗較泰山重。」這就是他的境遇。活到四十一歲,這位才子憂鬱地死去了。
陳壽在《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中評論說︰「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棠)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袁子》也為曹植叫屈,認為魏室如此作法,「既違宗國藩屏之義,又虧親戚骨肉之恩」。



兩百年後,南朝宋大詩人謝靈運說出一句著名的話︰天下詩才共一石,曹子建一人獨佔八斗,他謝靈運自己佔一斗半,其餘半斗天下人共分之。算是對曹植的最高評價了。
一千四百年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自殺前一劍剁措鴾ㄟ_我說粗口了迉秅k兒長平公主的手臂時,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汝為何生帝王家?」這句話也可同樣對曹植說。一個人只有自己的東西才是他人奪不去、搶不走的,祖上所遺終不可靠。有時候,祖上的基業反成了後輩的禍根。曹子建,你為何生帝王之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操第四子。自幼聰穎異常,
性情率直,曹操特別寵愛,
幾次想立他為太子。曹丕即位後,為鞏固皇位,將曹植遣往封國,
並進行嚴格的限制。
曹丕死後,曹植上疏明帝,
希望能得到重用,但遭到拒絕。
曹植因此非常絕望,鬱鬱寡歡,
最後憂憤而死。
現存詩歌八十餘首,
文章辭賦四十餘篇,
深受後人推崇,南朝鍾嶸《詩品》說:「植詩,其源出於《國風》,
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
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陳王。他以詩的成就最高,現存詩九十多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他的詩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突出功績。有《曹子建集》。
2007-01-10 4:42 am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陳王,曹操第四子。他以詩的成就最高,現存詩九十多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
曹操第四子。自幼聰穎異常,
性情率直,曹操特別寵愛,
幾次想立他為太子。曹丕即位後,為鞏固皇位,將曹植遣往封國,
並進行嚴格的限制。
曹丕死後,曹植上疏明帝,
希望能得到重用,但遭到拒絕。
曹植因此非常絕望,鬱鬱寡歡,
最後憂憤而死。
現存詩歌八十餘首,
文章辭賦四十餘篇,
深受後人推崇,南朝鍾嶸《詩品》說:「植詩,其源出於《國風》,
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
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2007-01-10 4:39 am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東漢時的沛國譙(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詩人,其詩歌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才華也頗受後世詩人推崇。



生平
曹植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曹丕之弟。曹操與卞氏的第三子。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汝倩人耶(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言出為論,下筆成文,願當面試,奈何倩人!」。建安十五年(210)冬天,曹操興建銅雀台,曹植作〈銅雀台賦〉,曹操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認為他「可定大事」,曹操晚年,曹植晉封為臨淄王,與長兄曹丕爭奪繼承人地位。加之才高,素為曹丕所嫉。故曹丕即位之後,改封曹植為陳留王,曾屢欲殺之,被母所阻,方得免;據說當時卞太后已經把話講絕了︰「你已經殺我的任城王(曹彰),再要殺陳留王,我也不想活了。」曹丕仍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將他貶為安鄉侯。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曾有意重召叔父入朝,而曹植甚至也草擬好政略,卻有朝臣警告魏明帝,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嚐夙願,恐難為臣」,因此終明帝一朝,曹植猶不得志,最終鬱悶而終。今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有曹植墓。
曹植曾被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所以又稱「陳思王」。他的作品百余篇,絕大部分是五言詩,被後人收進「陳思王集」裏;其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南朝宋謝靈運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算是對曹植最高評價了。
曹植是最早對司馬家族專權提出警告的人。他對魏明帝大權旁落極為恐慌,上表告誡說︰「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但是魏明帝正倚重司馬懿以拒蜀漢北伐軍的挑戰,沒有將叔父的忠言放在心上。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威脅不再,魏明帝即開始聲色犬馬,對朝中權力結構未加以整頓,雖然駕崩前,魏明帝曾將曹芳託付於不具實際政治經驗的宗族曹爽和久掌軍機的權臣司馬懿,惟後來司馬懿奪權時,曹氏宗族早已失去支持皇室的力量。

七步詩
曹植「七步成詩」的廣為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三國演義》),然而這首詩不見於陳壽的《三國志》,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世說新語》記載著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原百科敍述:六朝時期文壇還未流行五言絕句詩體,「七步詩」實乃後人之作。實際上,此詩體非五言絕句。)

主要作品

《贈白馬王彪》
《白馬篇》
《名都篇》
《美女篇》
《箜篌引》
《七哀》
《洛神賦》
《七步詩》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1-10 4:37 am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東漢時的沛國譙(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詩人,其詩歌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才華也頗受後世詩人推崇。

生平
曹植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曹丕之弟。曹操與卞氏的第三子。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汝倩人耶(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言出為論,下筆成文,願當面試,奈何倩人!」。建安十五年(210)冬天,曹操興建銅雀台,曹植作〈銅雀台賦〉,曹操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認為他「可定大事」,曹操晚年,曹植晉封為臨淄王,與長兄曹丕爭奪繼承人地位。加之才高,素為曹丕所嫉。故曹丕即位之後,改封曹植為陳留王,曾屢欲殺之,被母所阻,方得免;據說當時卞太后已經把話講絕了︰「你已經殺我的任城王(曹彰),再要殺陳留王,我也不想活了。」曹丕仍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將他貶為安鄉侯。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曾有意重召叔父入朝,而曹植甚至也草擬好政略,卻有朝臣警告魏明帝,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嚐夙願,恐難為臣」,因此終明帝一朝,曹植猶不得志,最終鬱悶而終。今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有曹植墓。

曹植曾被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所以又稱「陳思王」。他的作品百余篇,絕大部分是五言詩,被後人收進「陳思王集」裏;其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南朝宋謝靈運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算是對曹植最高評價了。

曹植是最早對司馬家族專權提出警告的人。他對魏明帝大權旁落極為恐慌,上表告誡說︰「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但是魏明帝正倚重司馬懿以拒蜀漢北伐軍的挑戰,沒有將叔父的忠言放在心上。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威脅不再,魏明帝即開始聲色犬馬,對朝中權力結構未加以整頓,雖然駕崩前,魏明帝曾將曹芳託付於不具實際政治經驗的宗族曹爽和久掌軍機的權臣司馬懿,惟後來司馬懿奪權時,曹氏宗族早已失去支持皇室的力量。


[編輯] 七步詩
曹植「七步成詩」的廣為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三國演義》),然而這首詩不見於陳壽的《三國志》,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世說新語》記載著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原百科敍述:六朝時期文壇還未流行五言絕句詩體,「七步詩」實乃後人之作。實際上,此詩體非五言絕句。)


[編輯] 主要作品
《贈白馬王彪》
《白馬篇》
《名都篇》
《美女篇》
《箜篌引》
《七哀》
《洛神賦》
《七步詩》

[編輯] 參看
三曹
七步詩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22: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9000051KK036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