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心理學理論人本主義假設人是積極、奮發之潛能,只要透過適當之啟導,是會不斷追求自我實現的(self-actualization)。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學生主動並能獨立地去學習,同時引發創造力和好奇心。很多人本主義取向教育學者都認為,一個非正規教育或稱開放的教學環境,更能使學生〝期望學習,追求探索,並有創作的慾望〞。
需求層次理論的互個教育假設:
根據 Maslow(1954)層次需求理論認為:人的一生,隨著成長會產生不同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共分為五種層次
1. 自我導向(Self-direction),主動去選擇學習一些想學或自己感到需要學的東西。去學習自己感到有意義的題材,才符合人的內在學習動機和探究精神。
2.期望去學習並明瞭怎去學習(Wanting & knowing how to learn),自發並持續學習和懂得學習方法,較學甚麼內容更重要,懂得學習方法,才瞭解到甚麼知識是有需要的。
3. 自我評鑑(Self-evaluation),人去學習主要是與自己作比較,而非利用名次、積分等與別人較量,這種評鑑對本人更具意義,因可知自己實際是進步或退步。
4.感受亦是學習過程重要一環( The important of Feelings),許多人本主義取向教育學者都認為知識和情感均是學習過程的一部份。
5.不具威脅性的學習環境(A non-threatening environment),學生若處身於一個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學習將更易有成效。
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 「生理需求」:個人的基本生活暖飽所需。
第二層次 「安全需求」: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產生學習動機最重要的條件。如果成長環
境中欠缺安全感,處於安全需求層次的人便會感覺十分不愉快。
第三層次 「愛與隸屬需求」:在成長的環境中,滿足的重點則是家庭中的愛護、同仁間的
向心力、團隊的歸屬感、彼此之間的情誼。
第四層次 「自尊需求」:在成長中是否可以提供一種自我的價值感,也得到應有的尊重和
肯定,亦即是自我形象的建立。
第五層次 是「自我實現需求」:在成長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有一種勝任愉快的成
就感,是主動學習本身提供的成就,而不是成績或結果所得提高的成就感。
從層次需求理論角度來討論生涯規劃,代表每個人的需要不同,但並不意味著有所謂的「層次高低」之別,因為這些需求可能不會依照順序出現,也可能同時存在。此外,有些人會一直維持某些特定需求層次,有些人則有明顯的變化。甚至Maslow晚年(1971)在著作的修訂版本中提出更高層次的「靈性需求」,強調第六層次是「超越個人需求協助他人達到自我實現的機會」的需求。追求的是利他和自我超越的生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