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下一d廣東省惠州ge問題(10分題,做功課用ga,超.急.急.急.急!)

2007-01-09 5:21 am
1廣東省惠州的風俗習憒是怎麼樣?
仲有佢ge野都要牙
~~謝謝Thank you~~
更新1:

有無多d牙..得咁多ga 咩>< 會比牙sir話ga..多d na 謝謝Thank you

回答 (1)

2007-01-09 5:37 am
✔ 最佳答案
惠州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惠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省 惠州市
惠州西湖
市政府駐地 惠城區
面積
- 陸地面積
- 占全省面積%
- 全省面積排名
1.12萬平方公里
6%
第8位
人口
- 常住人口
- 人口密度 (2005年11月)
370.33萬人
332人/平方公里
行政級別 地級市
行政區劃 5個縣級行政區
郵政編碼 516000
電話區號 0752
車牌代碼 粵L

惠州在廣東的位置

惠州市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端,南海大亞灣的北部。惠州市是廣東省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嶺南名郡」和「粵東門戶」之稱,歷史上曾有包括蘇東坡在內的不少名人旅居於此,留下大量題詠惠州的詩詞,因而使惠州積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惠州市是珠三角經濟圈的9個地級市之一,是一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是中國大陸重要的電子製造業基地,近年來,隨著總投資額730多億元人民幣的多個石化項目在惠州的興建和投產,使惠州成為珠三角經濟圈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歷史

惠州遠在7000萬年前是一片陸地沼澤地帶,適合恐龍的生存,近年來,在惠州全境曾發現過4批38枚的恐龍蛋化石和一些恐龍的足跡。在約1萬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類開始在惠州一帶繁衍生息,從事漁獵和原始的農耕,目前,在惠州全境共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其中包括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了大批的石器和陶片。春秋戰國時期,在惠州的博羅縣境記憶體在著一個叫縛婁的古國,《呂氏春秋》中即有記載,1993年,廣惠高速公路建設期間,在博羅縣的橫嶺山發現了古墓葬300多座,多數屬於周朝,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玉石器、鐵器等,其中的銅甬鐘和鼎見證了當年縛婁國貴族「鐘鳴鼎食」的景象。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後,在惠州設立了博羅縣,屬南海郡管轄。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惠州屬於南越國領地。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後,置九郡,惠州屬南海郡博羅縣地。三國時期,惠州屬於東吳領地。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南海郡分置出東官郡,博羅縣改由東官郡管轄。咸和年間(326年-334年),道教名人葛洪隱居於惠州境內的羅浮山採藥,煉丹,並在山上創建了四座道觀,使羅浮山成為中國的道教名山之一。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東官郡改為梁化郡,郡治即設置在博羅縣(今惠東縣境內),此為在惠州首次設立郡治。隋朝開皇十年(591年),嶺南設立廣州和循州兩總管府,循州總管府的府治即在今惠州市的中山公園內,從此惠州成為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循州總管府改為龍川郡。917年,劉建立南漢,惠州為南漢禎州郡的郡治。


蘇軾曾在惠州旅居三年北宋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始有「惠州」之稱,並一直沿用到今天。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在59歲時被朝廷四降官職,貶至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蘇軾在惠州度過了三年,期間寫下160多首詩詞,大多為歌詠惠州風物的作品,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更是成為灸燴人口的名句。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惠州建立聚賢堂,後來改稱為豐湖書院,一直到明清,豐湖書院都是惠州的最高學府。元朝在惠州置惠州路。明朝和清朝改為惠州府。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沿海盜寇猖蹶,明太祖派人在惠州境內的平海建造城池,抵禦盜寇,此城一直保留到現在,目前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曾兩次在惠州發動起義。1900年,清朝發生義和團運動,孫中山決定乘機發動軍事起義。當時孫中山在臺北建立起義指揮中心,命鄭士良等人於三洲田發動惠州起義,起義軍曾一度發展至2萬人,但在清政府的鎮壓下宣告失敗。1907年,孫中山再次派人到惠州發動七女湖起義,以響應黃岡起義,該次起義軍增至200多人,但因黃岡起義失敗,得不到聲援,遂在梁化墟解散。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切斷廣九鐵路和粵漢鐵路補給線,於1938年10月12日,派出兩個師團共4萬人從惠州的大亞灣登陸,開始了進攻華南的序幕。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因寡不敵眾,最終失守。數日後,惠州全境大部分地區淪陷。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香港海員工委書記曾生趕赴惠陽的坪山組建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開始進行對敵的游擊戰。1940年9月,以此隊伍為基礎,成立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3年12月2日,在惠陽縣土洋村進行整編,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此隊伍除了堅持在東江流域進行對日抗戰之外,還於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在香港進行了營救被俘英軍官兵的工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在廣東的東江流域設立東江專區,專署駐惠陽縣,1952年撤銷。1956年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1959年撤銷。1963年重新設立惠陽專區,1970年改稱惠陽地區。1988年,惠陽地區分置為四個地級市,分別為惠州市、東莞市、河源市和汕尾市。

地理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東端。惠州市東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汕尾市交界,南部與南海大亞灣相鄰,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部與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接壤,北部與廣東省韶關市毗鄰。惠州市的地理座標為東經113°51′至115°28′,北緯22°24′至23°57′,東西寬約152公里,南北長約128公里[1]。惠州市的陸地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4520平方公里[2]。

惠州西湖是一個位於城市中心的天然湖惠州市北部以山地居多,東部和南部為丘陵臺地,東江沿岸和南部沿海有極小面積的平原。惠州的最高峰為蓮花山,海撥1336米,另有海撥1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如羅浮山的飛雲頂(海撥1281米)、白馬山(海撥1256米)、南昆山的天堂頂(海撥1210米)等,這13座山峰及其從屬的山脈包圍在惠州行政區劃的邊界上,形成一個周邊高,逐漸向南部沿海開口的簸箕形地形,而在此地形的中部,則多為花崗岩和紅色砂岩構成的丘陵臺地[1]。

惠州市全境有大小河流20多條,較大的河流有東江和東江的支流西枝江、增江(又稱為龍門河)。有湖泊和大小水庫約130個,較大的有西湖、白盆珠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岡水庫、花樹下水庫、角洞水庫、水東陂水庫等。惠州市南部靠海,海岸線長223.6公里,有大亞灣(和深圳市共有)和巽寮灣兩個較大的海灣,有上百個大小島嶼[1]。

惠州市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惠州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3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9.5℃-22.2℃。全年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8.3℃,全年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13.0℃。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200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4月和9月,占全年的82.5%[1]。

人口

根據惠州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截止至2005年11月1日,惠州市的常住人口為370.33萬人。按城鄉區別分,城鎮人口203.72萬人,鄉村人口166.61萬人;按性別分,男性192.05萬人,女性178.28萬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7.72:100。人口密度為332人/平方公里[4]。

惠州市的居民主要以漢族人為主,漢族人口為361.78萬人,占總人口的97.69%。除漢族外還有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居民,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55萬人,占總人口的2.31%[4]。惠州漢族人中,大多數是客家人,此外還有鶴佬人和廣府人。客家人在市內各市轄區、縣都有分佈,鶴佬人主要分佈於惠陽區、博羅縣、惠東縣,廣府人主要分佈於龍門縣、博羅縣。

惠州市地處客家話、粵語、潮汕話三大方言的交匯區,三種語言在境內均有分佈,其中以客家話為主。而在惠城區和博羅縣一帶流行的惠州話,是一種既受客家話,又受粵語影響的本地方言。此外在惠東縣平海等地,還有軍聲等較有特色的方言。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多,普通話也成為日常社交的一種語言。

文化

飲食文化

惠州市本地的傳統菜式稱為惠州菜,是客家菜的一個重要分支,客家菜在惠州又被稱為東江菜。傳統的惠州菜和其它的客家菜一樣,偏重於「肥、咸、熟、香」的口味,具有下油重、口味偏鹹的特點,而用料主要以肉類和家禽為主,較少用到蔬菜和河鮮海產。這些特點都和惠州山多,舊時的民眾多從事勞動強度大的農業耕作有關,下油重、多肥膩能有效充饑,口味偏咸則可起節儉作用,並可有效補充體內的鹽分。惠州菜中最富特色的三道菜分別是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腐和梅菜扣肉,它們合稱為「惠州三件寶」。

惠州的土特產主要有客家黃酒,東江糯米酒,梅菜,羅浮山的酥醪菜、百草油,博羅的酥糖,龍門的米餅等。惠州的客家黃酒是一種以粘米或糯米釀成的甜米酒,多在家中有產婦時釀製,用於產婦生產後補養身體,食用時通常用客家黃酒來煮雞,惠州民間稱為「雞酒」,而小孩出生後,有親戚好友前來看望,也通常會用這種「雞酒」來招待客人。

你睇下面個網址


收錄日期: 2021-05-01 00:05: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8000051KK043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