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維港填海4次
中環天星碼頭在107年間「搬家」4次,即平均每25年就要搬家一次,由50年代的干諾道中到明年的金融街,幾乎每次搬遷都跟填海扯上關係。船程短了3分鐘,碼頭遠了300米,作為維港百多年的標記,天星小輪還有多少吸引力﹖
2年前,香港保護海港協會就中環第3期填海工程,與政府掀起一場司法鬥爭,工程最後批准動工。終審法院的決定縮減了維多利亞港的面積,亦改寫了屹立在香港大會堂旁邊48年的天星碼頭的命運。從草棚到小笨鐘
「現在即使是細船經過,都會掀起大浪,因為維港愈來愈狹窄。」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上周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時的天星碼頭建於1957年,當時乘小輪來回尖沙嘴和中環,需時約8至9分鐘,記者訪問當日乘天星小輪來回維港一次,只用了5至6分鐘,船程比50年代短了約3分鐘。
為了翻查天星小輪的歷史,鄭寶鴻翻閱不少舊憲報,還從外商手中蒐集有關歷史圖片和明信片,部分天星小輪的明信片已升值至逾千港元。他說,經歷了3次變遷,天星小輪由1898年的草棚演變成今天擁有「小笨鐘」的雙翼石屎碼頭,每邊可泊兩艘小輪,但功能多年來始終未有改變。
碼頭鐘聲為約會報時
「鐘噹了兩次就知道女朋友遲到了半小時……」鄭寶鴻解釋,戰後興建的天星碼頭開始有「小笨鐘」,它15分鐘叫一次,響聲已成上班一族生活的一部分,碼頭則成了男女朋友的約會勝地。此外,廣告界有條「行規」,就是兩岸摩天大廈的燈箱設計必須在天星小輪航道的視線範圍內,反映天星小輪在香港和遊客心目中的地位。
1903年定名天星碼頭
中環19世紀時的海岸線在德輔道中,因填海,第一個天星碼頭於1898年建在干諾道中,當時稱為「域厘碼頭」。翌年,碼頭遷到雪廠街,並於1903年正式改名為天星碼頭。1957年,中環的海岸線又向前移,愛丁堡廣場對開空地成了碼頭的落腳點。
中環第3期填海的工程已完成一半,運輸署發言人表示,新中環天星碼頭將於2006年中建成。天星小輪發言人表示,碼頭比現時遠300米,新碼頭設計概念已提交政府參考。根據有關概念,碼頭將參考1912年的舊貌設計,並保留原址的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