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第2次合作的原因[緊急]

2007-01-08 7:40 am
除了西安事變外有其他因素導致國共第2次合作嗎?

回答 (2)

2007-01-08 5:50 pm
✔ 最佳答案
1931抗日戰爭->民族主義再次被激發

第二次國共合作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國民黨與共產黨進入了完全敵對狀態,不過1937年日本開始對中國進行大規模軍事侵略,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分別與日軍展開持續交戰,傷亡慘重,這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促使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式的合作。1935年,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引起國內階級關係和國際關係的重大變化和各種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中國的兩個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政策相應地發生變化。6月10日,中共上海臨時中央發表宣言,號召各級共產黨的組織必須與國民黨進行協作,共同進行抗日鬥爭。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和中國蘇維埃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黨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接著,中共中央於12月下旬在陝西省安定縣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批判了共產黨內的錯誤,通過《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毛澤東又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進一步變化情況,又發出致國民黨書和《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明確提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組成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並把「抗日反蔣」口號改為「逼蔣抗日」。此時,國民黨蔣介石也對其政策作出調整,願意同共產黨共同抗日。1935年11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蔣介石對正進行中的中日外交談判採取了強硬的態度;調整了對蘇聯的政策。與此相聯繫,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打通與共產黨的關係」。在上述情況下,從1936年初開始,國共兩黨間打破長期對立的僵局,通過多種渠道,雙方派出代表,進行秘密的接觸。國民黨方面談判要求是「合作抗日」溝通了共產黨的情況,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從而為兩黨的正式談判開闢了道路。 1936年12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是國民黨少將張學良、楊虎城劫持蔣介石,逼其下令與共產黨合作。最終西安事變得到宋美齡、周恩來等人的和平解決,使國共兩黨間長達10年之久的內戰基本上停下來,為國共第二次合作創造條件。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國共兩黨代表先後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舉行了6次談判。經過7個多月的反覆商談,國民黨同意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共計4.5萬人,在3 個師之上設總指揮部,由朱德和彭德懷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並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佈《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宣佈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
2007-05-16 12:58 am
好似無答過
共同抗日係第二次合作之後
而唔係引發第二次合作的原因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15: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7000051KK057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