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故事!

2007-01-08 2:44 am
我想要一些有關北宋的故事
[例如一些人物]
唔該!

回答 (2)

2007-01-08 2:48 am
✔ 最佳答案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與南宋共稱宋朝,又稱兩宋。

目錄 [隐藏]
1 歷史
2 經濟、文化、科技
3 帝王年表
4 參見
5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後周大將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建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自己也成為了宋太祖。

太祖和其弟太宗趙光義用了20年的時間平定了十國之亂,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但是在他與遼的戰爭中大敗,導致宋朝對外戰爭的連年失利。

北宋的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這使北宋初期社會、政治等各方面都比較安定,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等禍事。不過這也使得北宋在軍事上較軟弱。

北宋在仁宗時比較強盛,政治也比較清明,經濟非常繁榮,開創了北宋的最頂峰,不過很快北宋就開始腐朽衰落下去。從11世紀中葉開始,北宋朝政日益腐敗,國勢進一步衰落,神宗時期的王安石雖然開創了熙寧變法。本想使腐朽的北宋王朝強盛起來,卻引起激烈的新舊黨爭,結果未能成功。北宋在徽宗時期最黑暗。當時奸佞當權,朝政腐敗到極點,皇帝則昏庸無能,導致了官逼民反。其間爆發兩浙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這兩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北宋統治者的腐朽統治。


北宋疆域宣和七年(1125年2月),金軍兵分兩路南侵北宋。宋朝的局面已經大亂,宋徽宗迫不得已將皇位讓於太子趙恆,這就為宋欽宗。這時,金兵已直迫宋都開封,宋徽宗連忙逃至金陵(今江蘇南京)。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等人的指揮下,一度擊退了金軍,得到了一刻的喘息,可是由於徽、欽二帝的昏庸無能,一心想求和,罷免了李綱等忠臣。公元1127年,金軍再一次進攻開封,並虜去徽、欽二帝和大量的財物。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編輯] 經濟、文化、科技

清明上河圖北宋雖然連年戰亂,但由於其統一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使得國內部分地區相對安寧,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都有了較明顯的進步:

發明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
火藥被首次應用於軍事。
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其中,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蘇東坡等人,
詞作品也已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它與唐詩並成為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汴京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
有人認為這時已出現了最初的資本主義萌芽。
2007-01-08 2:49 am
成語:程門立雪


出處:《宋史‧楊時傳》


原文: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含義:形容尊師重道,誠心求學。


舉例:趙老先生學問人品名重海內,他的弟子多為程門立雪之人。


楊時是宋朝的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他年輕時考中進士,但沒去做官,而到河南穎昌拜當時著名的理學大師程顥為師,勤奮向學,與老師相處融洽,學成回家時,程顥說:「我的理學由他帶回南方去了。」




後來程顥去世,楊時聽到噩耗,在家中設靈位祭拜。不久,楊時和朋友游酢到洛陽拜見程顥的弟弟─大理學家程頤,希望成為他的學生,此時楊時已經四十歲了。


他們到程頤家時,正下著鵝毛大雪,正巧程頤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他們不想驚動老師,便在門外恭恭敬敬地站著等候。沒多久地上已蓋滿了雪花,他們仍畢恭畢敬地站著,等到程頤醒來,他們站的地方積雪已有一尺深了。


成語「程門立雪」來源於此。

成語:開卷有益


出處: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文儒》


原文: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含義:比喻讀書有好處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時,全國還未統一,等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後才統一中國,史稱宋太宗。


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收集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為保存及發揚中國文化遺產,作出重要貢獻。



類書,即把資料歸類、供人查檢的工具書。《太平御覽》是太宗命李昉等人努力七年才告完成。《太平御覽》的特點是旁徵博引,資料豐富。共引用一千六百九十多種古籍,全書共一千卷,五十五部,五千四百餘類,包括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物產、文化、動植物、醫學、宗教等,具較高文獻資料價值。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多已失傳。所以,這部書可說是北宋前文化資料的總匯。此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太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太宗政事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畫閱讀,便在空暇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開卷閱讀,就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出處:宋‧俞文豹《清夜錄》


原文:范文正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與,乃獻詩曰:「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即薦之。


北宋名臣范仲淹,從小刻苦好學,26歲中進士。當官後,敢於對皇帝直言相諫。後來西夏l李元昊造反,范仲淹鎮守邊境,功勳卓著。諫官歐陽修等提出,范仲淹有相才,於是仁宗命他為參知政事主持朝政。他提出改革措施,遭到保守派反對排擠,外放為宣撫使。曾在《岳陽樓記》中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憂國憂民的崇高品格。




范仲淹重視選拔人才,在錢塘當地方長官時,下面文武人員只要有才幹者,都能得到他的推薦。但是,唯獨蘇麟巡檢(掌訓練兵卒及維護治安的武官),因為在外縣工作,沒得到推薦。於是寫了一首詩給范仲淹:「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意思是說:「靠近水邊樓台亭閣能先照到月光,向著太陽的花草樹木春天發芽得早。

范仲淹看了這首詩,明白他的意思,就推薦蘇麟擔任了合適的官職。成語「近水樓台」就取自蘇麟的詩句。


** 范仲淹在陝西3、4年間,西夏侵犯屢遭挫敗,西疆生產逐漸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百姓都誇讚范仲淹和韓琦(宋英宗宰相):「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出處:宋史‧李垂傳


原文: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

折之,焉能趨炎附勢,看人眉

睫,以冀推輓乎?


宋真宗時,宰相丁謂以阿諛奉承的手法獲取歡心,他獨攬朝政,玩弄權術,許多想升官的人都拍他馬屁。


李垂為人正直有才學,對奉承拍馬的作風很反感,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有人問他為何不去拜謁丁謂,李垂說:「丁謂身為宰相,處事不公,仗勢欺人,有負朝廷與百姓,這樣的人我怎能拜謁他?」丁謂聽了非常惱火,把他貶到外地當官。


宋仁宗即位,丁謂被貶,把李垂召回京都,他的朋友又說:「朝中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學過人,想推舉你為知制誥。但當今宰相還不認識你,何不去拜謁一下呢?」李垂說:「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謁丁謂,可能早當上翰林學士了。我現在年紀大了,見到有些大臣處事不公,就當面指責,我怎能奔走權門,迎合有權勢的人,看別人眼色行事,藉以換取他們的薦引和提攜呢?」


這番話又傳到宰相耳裡,結果他再次被排擠出京。成語「趨炎附勢」就是從李垂話中引出來的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57: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7000051KK040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