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840-1900年華人的角色及地位 10點

2007-01-07 8:30 pm
專題-1840-1900年華人的角色及地位
急住用!!!!!!
最好有網址!

回答 (2)

2007-01-07 8:54 pm
✔ 最佳答案
1840-1900年華人的角色及地位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9.gif

大事: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1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等[1]。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國人的敬仰。
林則徐曾多次粉碎英國人到中國海域進行武裝挑釁。雖然不少中國人視其「虎門銷煙」之行為為一次壯舉,但這同時亦是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近因。
此外,儘管他多次對抗西方的入侵,但林則徐對西方文化及對外貿易持包容態度。根據文獻記載[2][3][4],他至少懂得英語和葡語兩種外語,並且著力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成《海國圖志》,此書其後啟發了晚清後期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E%97%E5%88%99%E5%BE%90&variant=zh-tw
琦善(1790年-1854年)為中國清朝官員,於1840年9月28日-12月4日期間,奉旨接替林則徐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0%A6%E5%96%84&variant=zh-tw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客家人,清嘉慶十八年生於廣東花縣(今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土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死後不久滅亡。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4%AA%E7%A7%80%E5%85%A8&variant=zh-tw
楊秀清(1821年~1856年),原名嗣龍,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被天王洪秀全封為五王之一的東王,稱九千歲,後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被殺。
1856年,楊秀清假裝「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密詔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誅殺楊秀清。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燕王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及他們的家人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事後洪秀全追念楊秀清的功績,將其忌日定為「東王升天節」,又把自己其中一子過繼給楊秀清,稱為幼東王。
2007-01-07 9:25 pm
在1世紀與11世紀間,中國的人口約從5000萬人增加了一倍。到了19世紀初,人口更是倍增,達致4億人左右。官方的人口政策,及尋找耕地與城市就業機會,造成了越來越多國內人口大規模的遷移。伴隨著人們的遷移,商人冒險進行商業活動,有些商人甚至遠赴邊境以外的市場去。不過他們的活動不但因安全的需要及外交關系受到限制,也因社會與文化的禁令而不能離境。長期以來,到海外貿易特別受到阻攔。直到19世紀,才有大批中國人,到遙遠的外地尋覓工作。這種新移民現象,標志著農業中國對工業革命反應的肇端。經過了一段時間,中國的領導人才發覺到它所產生的影響﹔而在中國蒙受了西方列強一連串的挫敗後,使中國不可避免地也必須加入現代化的競爭行列。到了今天,隨著海外華人移民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社區,以及許多海外華人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海外華人的非凡的歷程,很值得我們去描繪。
華人何時離鄉背井,移居到何處去,對他們在國外所塑造的社區,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在時日的推移中,這兩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把世界上的華人略分為3類。第一類華人佔了大多數,他們居住在中國鄰近的地域裡,這裡也是他們最早移居與繼續移居的地區。第二類華人散居在世界上發展中的國家,人數較少。第三類華人移居到西方工業國,特別是近年來流向北美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移民。

華人何時移居的問題是重要的,因為它突出了移民離開中國與在外國所受待遇的境況。選擇出國的時間,不但使定居在中國鄰近地區的華人移民佔盡便宜,同時如果他們選擇種族認同的話,也突出了他們對種族認同的深厚感情。這就提醒我們,不要把華人認同的問題,只是單純地假設為政府的政策與個人選擇的問題。

居住在中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以外的華人,大約有80%是屬於第一類華人。他們當中,許多人很早就到那裡經商,並與當地居民同化,這些人多半是在朝鮮、日本與東南亞大陸。但其他人仍然保留中國人的身分,並意識到他們仍然生活在與中國有長期貿易聯系的人群中。對19世紀以來從華南飄洋過海的移民來說,這種情況尤其確實。他們仍然相信,在居留國間的未來關系上,他們仍能扮演重要的經濟角色,以及中國試圖在該地區重獲其歷史地位。即使是在以華人組成獨立政府的新加坡,以及在華人成為最大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他們的經濟功能還是首要的。除非他們成功地扮演這樣的角色,否則絕不能保証他們繼續在政治、社會與文化上,佔有一席之地。任何地方的國家,只要在區域貿易上與中國有密切的關系,它們依賴華人以達致商業上的成功就越明顯。不過這並非沒有代價的,少數成功的華商,聚集了巨大的財富,引起當地原住民的嫉忌,致使過著正常生活的多數華人,其安全也受到威脅。這種現象提醒我們,中國與這地區的接近是何等重要,所有關注這些事項的人,都必須謹慎與警惕。

說到第二類華人,當20世紀之際,在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裡,散布各地的華社便已形成。這些地區的華人人數太少,以致無從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他們易於跟當地人同化。如果新移民太少,無法擴大他們的人口,他們就再度移民到其他國家去。同樣地,他們也須仰賴其貿易手段,以維持他們小小的社區。他們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至於他們的社會與文化生活,他們須仰賴新技術,以縮減他們與其他地方華人社區的距離。但如果中國能像預期中一樣,最終成為經濟強國,那麼,不管今天多麼小的華社,都有機會擴大其商業角色,而且不但能加強與中國人民的聯系,也能加強與其他地區華人的聯系。不過先決條件是,在這些新國度裡,必須有長期與容忍多元種族的寬大精神。無論如何,在這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時代裡,華人還有其他的選擇。如果有必要的話,許多人將會遷移到比較容易賺錢又安全的地方去。
至於西方國家的第三類與成長中的華人,卻出現了歷史上的矛盾。多數移居說英語國家的早期華人礦工與苦力,被迫回歸中國。至於羈留下來的人,有些人轉行成為小商人﹔另有少數人接受了足夠的教育,躋身專業人士的行列。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政府改變了移民政策,形勢為之改觀。今天的移民國家,尤其是美國、加拿大與澳洲,所容納的眾多移民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比世界上任何地區的還多。在20世紀上半葉,這些實力薄弱與零散的華社日漸衰微,現在卻從台灣、香港乃至近期的中國大陸,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新移民浪潮,注入了新血。越來越多華人家庭移入,有些家長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些則選擇移居到一個特殊的國家,為自己及子女尋求更好的教育及機會。

在這些新移民中,包括了許多流亡精英分子,他們熱切希望在促進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他們可以和那些離開國土向西方學習的傑出知識分子,以及那些自20世紀初以來就把愛國主義思想、共產主義組織與教育理念帶到外地的同胞兩相比較。但就人數方面而言,包括許多西方留學生以及背叛中國政權的人在內,這樣的移居都是前所未有的。

不過他們對較早華人移民的影響是很難估計的。他們仍然在流動,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準備再度遷移。在感情與文化上,他們與中國保持了緊密的聯系。有些人也回到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去。他們對中國人與事的忠誠,雖因人而異,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決定於中國政治體制的未來發展。這些移民的未來動向是很難預測的,毫無疑問地,他們將同樣地會受到華人與非華人的嚴密的監視。要是居留國法律與政治情況允許的話,多數人很可能會繼續留在那些國家。

轉貼這部份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如果您希望知道更多關於華人的種種,
可以參考<<海外華人百科全書>>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55: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7000051KK015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