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變態?

2007-01-07 5:19 am
可唔可以詳細描述?

回答 (2)

2007-01-07 5:26 am
✔ 最佳答案
性變態種類
異常性偏好

異常性偏好者是旨那些必須透過某些異於一般性愛的作為才能滿足其性慾的人仕。不同的性偏好患者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輕者造成被騷擾者的驚嚇、不安,或配偶、性伴侶的困擾;重者造成社會治安的隱憂。

窺伺症(voyeurism):

不經同意偷看別人脫險衣物或性行為,由此得到性快感的行為。患者多數是男性青年,三分之二的患者均為未婚男仕,他們只會在不被發現時才能達到性與奮,一旦被發現,他們會感到異常失落。不過,患者除偷窺外,卻很少會對受害人進行性侵犯的。

暴露症(exhibitionist):

強迫別人看其暴露出來的性器官來獲得滿足。暴露症大多從受害者驚嚇的表情而得到快感,甚至達到勃起的程度。學者指出這群人由於自信不足,所以用暴露性器官引起的威脅效果來做為補償。精神分析學派則認為,藉由暴露具有男性象徵意義的陰莖,是為了向世界證明自己是一個男人。臨床的個案研究中發現,暴露症很少單獨存在,大部分伴隨著其他的性偏好行為。「黃色電話症」也是屬於暴露症的一種。

虐待症及被虐症(sadomasochism):

虐待症是指經由對人或動物造成痛苦,因而獲得性興奮的方式。而被虐症則相反,是由承受痛苦或污辱而獲得性快感的方式。

扮異性症(transvestism):

穿上異性的衣服時才會得到性滿足。但不像變性症,扮異性症的人不想改變自己的性別。扮異性症也和同性戀不同,比如扮異性症者多數是異性戀者,且小時候的教養方式與身體性別一致,且有良好的男性自我形象。跨文化研究中發現,此現象常發生在性別角色較不嚴格的文化中,及男性負擔較大的生計壓力的社會中,這暗示,扮演較具吸引力或較不用負擔生活重擔的女性角色,使男性能有暫時放下負擔的效果。

戀童症(Pedophilia):

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提到,診斷為戀童症的人,必須大於十六歲而性對象需小於十三歲;也就是說該症患者偏好發生在成人與小孩問的性行為。在戀童的行為中,大多是藉暴露自己的性器官給小孩看,或玩弄小孩的性器官,只有少於一成的人有真正的性交。戀童者侵犯的對象,可能是自己家中的幼童或任何小孩子。從被捕的戀童症犯人背景得知,這群人較其他性變態的年齡為大,約在三十五歲以上,大多是幼年家庭生活不快樂,造成依賴、沒有自信的人格,對性保守,且在正常婚姻性關係上適應不良。

戀物症(fetishism):

使用沒有生命的物體或身體特別的部分作為主要性滿足的來源。在一般戀物症中,鞋子、靴子、內衣較常被當成愛戀的物體。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佛洛伊德以為戀物症者在孩童時期一直堅信母親有陰莖,一直到長大後,仍然相信母親身上有象徵陰莖的取代部位,來安撫自己的閹割焦慮,於是造成戀物症者一直追求代表陰莖的物體,並加以擁有,來安撫自己怕失去陰莖的憂慮。

戀獸症(Zoophilia ):

是指和非人類的動物發生性行為,並以此為主要性滿足方式。與動物的性行為包括為動物手淫、口交,甚致進行陰道性交或肛交。有時患者更會虐待動物或被動物虐待,以求更高的性刺激。但此類性行為十分危險,且可能會做成身體的創傷甚致死亡。

戀屍症(Necrophilia):

較罕見。病人藉由與死屍發生性關係而得到快感。在一個臨床報告中,有一病人因為相信女性在活著的時候,陰道有牙齒會咬掉陰莖,所以他在殺了某個女人之後,才敢放心地與其性交。會以死屍為性對象的人通常有極度的情緒障礙。
2007-01-07 5:28 am
 性变态是指有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它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不包括单纯表现为性欲减退或亢进和性生理功能方面的障碍。性变态分为①性指向障碍。主要有:同性恋、恋物癖、自恋癖、乱伦、恋童癖、恋尸癖、恋老人癖、恋兽癖等;②性偏好障碍。主要有:异装癖、露阴癖、窥阴(淫)癖、摩擦癖、施虐癖、受虐癖、口淫、肛淫、排粪(尿)癖、窒息淫癖、梦幻淫癖;②性身份障碍。主要有:性别交换癖(易性癖)、双性恋等。

  关于各种性变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虽然提出了很多学说,但至今尚不明确。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影响,认为是儿时的遭遇在潜意识中种下的种子;行为学派则强调是后天环境影响,认为是后天学习而来。笔者曾在1988年提出人类性欲和性心理发育要全息重演种系性(发育)进化的历程,任何因素导致发育障碍都可能是日后性变态的基础。

一、性变态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基础

  任何病态或者是任何功能性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的基础。

  霭理士(H.Ellis)在他的“性心理学”一书中就已提出了性变态的遗传基础问题;赫希费尔德(M.Hirschfeld,1868—1935)在25%的性欲倒错中发现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后来人们发现40%性欲倒错者的家人中存在病态或者心理异常;新近人们对同性恋的基因位点的变化和同性恋的脑性别研究正在阐明同性恋有其遗传和生理的基础;睾酮含量与性冲动或者性暴力的关系也早有关注;人们对性变态的其他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日趋深入,愈来愈说明性变态有其自身的遗传或者生理生化基础。

  性变态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患者遗传、生理、心理的基本素质。一项92例恋物癖调查,全部思者都属内向性格,胆小、易紧张者占91.3%,伯与异性交往占85.8%,宽厚老实者占94,5%,表现好的占95.3%。

二、性别谱系和性行为谱系学说

  笔者曾提出把性别分为六种含义的建议:

①基因性别,即标准的男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也可称遗传性别;

②生理性别,标准的男女内外生殖器、性激素和内分泌状态;

③脑性别,指男女性别的脑部结构和功能特点;

④认识(心理)性别,指对自己性身份的认识、认同;

⑤社会(行为)性别,指性角色和性行为的男女性别规范;

⑥性取向性别,指对性对象性别的认识,或性取向的心理定势。

  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六种性别和性行为都呈现连续谱系,呈现分别以标准男性和标准女性为轴的正态(相交)分布(如图所示)。既有不同程度的超男(XYY等)、超女(XXX等),也有两性之间的移行个体,如生理上的真阴阳人和不同程度趋男或者趋女的个体;其他性别的趋中性状态和性行为的趋中性状态者,则有可能就是同性恋或者发展为其他性变态。由于性别发育的谱系规律,性行为必然也呈现谱系现象。

  性别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性行为也就自然会呈现谱系现象。人们只知道男女结合天经地义,雌雄交配、男女媾合自然成了性文化的主流,而实际上还存在同性恋和各种性(变态)行为的亚文化群体。

  性别和性行为的谱系现象是生物在发展进化中遵循各种自然规律,如生物遗传的孟德尔规律和其他分离组合规律、生物发生律和其他的生物发展规律的结果。

  。

  

2007-01-06 21:31:52 補充:
因文章太長未能全文刋登在這裏,請到這性变态病因学研究網站吧!http://www.holine.com/July/072508.htm

收錄日期: 2021-04-22 00:30: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6000051KK047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