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不可不知的「巨商」大時代背景
公元1590年,東亞。
台灣此時與其他地區相較,仍屬較未開發的區域。元朝曾於澎湖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前往台灣沿海捕魚的澎湖漁民。但至明洪武5年(1372),官廳卻以「離島居民難以管理,應統一遷徙回中原」為由,撤廢澎湖巡檢司,放棄台灣海峽漁業,將澎湖居民強制遷徙至福建的漳州、泉州,並開始實施鎖國政策。
公元1544年,葡萄牙人行船經過台灣,並為這太平洋上美麗島嶼取名為「福爾摩沙(美麗島之意)」;公元1560年起台灣開始遭到倭寇的侵擾。明嘉靖42年(1563),明官廳恢復澎湖巡檢司,開始管理澎湖與台灣沿海的漢人活動。1590年的台灣除了赤崁 (今台南) 附近區域有較大的漢人聚集、也較為繁榮外,北部地區及東部地區也有中小規模的漢人聚居,但大多數仍為原住民的安居之地。這時候的台灣與其他地區比較,相對上和平許多,但經濟活動多仰賴與海外進行貿易。至於荷蘭人佔領台灣,則是1624年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位居東亞大陸、曾經一度強大的明朝,此時正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步入衰退期的明朝,對外受到北方女真族逐漸強大的威脅,對內則因黨爭不休、官吏貪污、稅監橫行,加上萬曆16年(1588)長江流域發生嚴重饑饉、沿海區域遭龍捲風侵襲;山東地區發生地震、大水等天災,百姓苦不堪言,也使明的整體國力元氣大傷。此時神宗卻仍然大興土木建造自己的華麗陵寢,並於萬曆18年(1590)完工,所耗費用竟達全國兩年的田賦稅收。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民間的活動力量卻依然存在。由李時珍耗費畢生心力所撰的名著-「本草綱目」,就是在此時出版的。
此時,明朝的鄰國朝鮮,正處於壬辰之亂前夕。由李成桂建立的朝鮮王朝政權提倡新儒家思想並實施土地改革,使朝鮮人民長期處於和平的文治時期。此時朝鮮的商業活動頻繁,與明朝、日本都有貿易往來。但1580年代的朝鮮王朝,卻因為朝廷權貴間的鬥爭導致王權逐漸衰弱,使朝鮮對周遭國家的動向失去了戒心,以致於壬辰之亂從發生至結束的七年間,朝鮮全土遭到日本、明朝的分據佔領,使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東方島國日本,1590年(天正18年)正是安土桃山時代末期。太閣豐臣秀吉甫自織田信長亡後的紛亂中伺機而起,於該年攻破北條氏政的小田原城(今橫濱),北條家滅亡,豐臣統一天下並取得關白的稱號,豐臣幕府於焉成立。雖然戰國時代已結束,但因天下久亂甫定,仍舊有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發生。經歷了百年戰國時代的戰亂,日本各地早已飽經摧殘,民眾長時間過著驚恐痛苦的日子,經濟活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在這戰亂之世,民間藝術品的工藝卻綻放出燦爛的光輝,日本與明朝的頻繁貿易也造就了桃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豐臣秀吉在建立幕府之後,為了強化其國內的支配體制,開始策劃進攻明朝的計畫,並向朝鮮李氏提出借道的要求。由於這項要求為朝鮮政府所拒,遂於1592年4月12日揮兵進攻朝鮮,並於5月3日攻陷首都漢陽,向朝鮮半島北方進逼。然其後因豐臣麾下武將沙也可等人的投降,與朝鮮武將金時敏等出色的抗敵表現,加上明朝出兵與朝鮮聯軍,致使戰局逆轉而進入和談時期。1597年談判破裂,豐臣大軍二度攻朝,但因明軍已在朝鮮駐紮多年,佔領有漢陽等主要城市,聯軍力量更為強大,因此豐臣軍作戰範圍被限制在北緯36度線以南。其中蔚山城籠城一戰,豐臣軍死傷慘重。直至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過世,留下撤軍的遺言後,這場戰役才終告結束。是役於韓國被稱為「壬辰倭亂」與「丁酉再亂」,於日本被稱為「文祿‧慶長之役」,在中國則被稱為「中日朝鮮之役」。
在這樣的兵荒馬亂動盪不已的大時代之下,各地區內無力改變歷史狂潮的一介平民,該如何策劃自己的人生,起身逐夢呢?面對不可知的茫茫未來,玩家們將扮演各個不同成長背景的主角,背負著各自的責任、希望與夢想,有的為贏得美人歸、有的為繼承家業、有的為了復仇、有的為保護死去主人的遺孤,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地區,肩負著不同的人生使命,同時踏上了成為亞洲巨商的發達之路。
你能在這戰亂之世中克服萬難、運籌帷幄、走遍各地,從而成為亞洲第一巨商嗎?你能跨越國家與種族的差異,超越政治與疆界的束縛,建立屬於自己富可敵國的商團勢力嗎?一切的一切,就等你自己來試試了!
現在,就一起開始來『巨商』當個有錢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