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李善蘭人物人介紹

2007-01-07 3:22 am
1.生平
2.創作了甚麼?
(請不要寫其他答案)

回答 (3)

2007-01-07 3:28 am
✔ 最佳答案
李善蘭(1811-1882)是一位清代數學家。

李善蘭和偉烈亞力等外國人認識之後,便來到墨海書院,從事翻譯外國數學著作的工作。

李善蘭並不諳熟外語,但偉烈亞力卻會說中國話。於是,他們倆便如徐光啟與利瑪竇一樣進行合作,偉烈亞力把外交書籍中的內容,用中國話說給李善蘭聽,李善蘭便用中文把它寫下來,首先完成《幾何原本》後九卷的翻譯工作。

西元1859年,他兩又合譯了英國棣摩根(de Morgan)的《代數學》十三卷。這是我國的第一本代數書。「代數」這個名稱,也就從這時候起才有的。

同年,他倆還合譯了美國人羅密士的《代微積拾級》十八卷。它是我國第一部解析幾何的譯本,也是第一部微積分的譯本。在譯本中,李善蘭首先使用了「變數」和「微積分」這些新名詞。

李善蘭不僅從事翻譯工作,還著有《則昔齋算學》十三種共二十四卷,《考數根法》一卷。對尖錐求積術、三角函數與對數的冪級數展開式、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等都有研究,其中的尖錐求積術已有初步的積分思想。他還得出有關判定素數的定理和二項定理系數的恒等式,後者就是後來馳名於世的「李善蘭恒等式」。


李善蘭(1810年—1882年)字壬叔,號秋紉。浙江嘉興海寧人。少時治經學,於數學用力尤深。10歲即通《九章》,15歲通習《幾何原本》六卷,17歲參加杭州鄉試未中,從此鑽研天文、歷算,成為遠近聞名的數學家。曾獨立發明對數微積分。並在組合恆等式方面有李善蘭恆等式。35歲刻印《方圓闡幽》、《弧矢啟秘》和《對數探源》三種數學著作。1852年-1866年受聘於墨海書館任編譯。與偉烈亞力合譯《幾何原本》後9卷,完成明代利瑪竇、徐光啟未竟之業。又與偉烈亞力、韋廉臣、艾約瑟合譯《談天》、《代數學》、《代微積拾級》、《圓錐曲線說》、《奈瑞數理》、《重學》、《植物學》等書,由墨海書館雕版刊行。這些書對中國知識界有很大影響。為中國近代數學家的前驅,清代數學史上的傑出代表。撰有《則古昔齋算學十三種》及《考數根法》等。

李善蘭在1852年至1859年中,共譯書七、八部,計七、八十萬字,直接引進大量數學符號:=、×、÷、<、>、 ,而且他的翻譯工作是有獨創性的,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代數」、「常數」、「變數」、「已知數」、「函數」、「係數」、「指數」、「級數」、「單項式」、「多項式」、「微分」、「橫軸」、「縱軸」、「切線」、「法線」、「曲線」、「漸進線」、「相似」等,其他學科如:「植物」、「細胞」等,這些譯名獨具匠心,自然貼切,其中許多譯名隨同他的譯著被引入日本,且沿用至今。
2007-01-07 3:47 am
李 善 蘭


公元1811 ~ 1882年








  李善蘭,字壬叔,號秋紉。大約十歲左右起,李善蘭就對算學發生興趣。李善蘭在私塾唸書時,主要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書架上有一本古書「九章算數」,出於好奇心,就取來偷偷閱讀。李善蘭得到「九章算數」後,愛不釋手,讀了許多遍,百讀不厭,沒有老師講解,他就都明白了。李善蘭對儒家經書逐漸不喜歡,受到私塾老師的訓斥,他一怒之下,辭學而去,表示不再苦讀經書,不再走讀書做官的路了,他要走出一條新的路。李善蘭在讀完「九章算術」後,他又學習李治的「測圓海鏡」等數學著作,長年累月,孜孜不倦,學問不斷加深。他讀書以不滿足於記住各題的具體解法,而是注重於探求書中所闡述的解題總則。李善蘭讀書的時候,注意知識的融會貫通,重視理論抽象的特點。從數學發展角度來看,李善蘭把中國全盛時期的「算」開始推向「理」的方面。1845年後,李善蘭定居嘉興,在嘉興期間,他與當時一些數學學者關係密切,經常一起鑽研探討古今數學問題。李善蘭的數學功底深厚,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贏得好友的尊敬與信賴。李善蘭30歲時,隨著數學知識不斷的累積,探索不斷的加深,他開始著書立說。李善蘭認為,「今歐洲各國日益強大,侵略中國邊疆地區,根本原因是機械製作精良,而機械精良的根本原因是數學發達」,這就是他要著書立說的原因。
  








1852年6月,李善蘭來到上海,墨海書館是1843年由英國商人麥都思在上海創辦的一所印刷廠。1847年英國天文學家偉烈亞力也來到這個書館,李善蘭在上海和墨海書館的英國人偉烈亞力等人一起翻譯著作。從1852年到1859年間,李善蘭翻譯了大量西方科學技術著作,共有六部達八十六卷,數量之多,內容之廣,在當時中國首屈一指。1860年,李善蘭應當時江蘇巡撫徐有壬的邀請,到蘇州撫署充當徐有壬的幕僚。同年六月,徐有壬兵敗被殺,李善蘭只好避居上海。蘇州之行,使李善蘭先前寫的數學書稿,大都在戰亂中散失了。他在上海的這段時間裡,又開始鑽研數學,著書立說。1861年6月,充當曾國藩的幕僚。1864年,曾國藩的清軍攻克南京,他又跟隨曾國藩遷到南京,住在朝天宮飛霞閣書局內,繼續發憤著書。








  1868年,李善蘭在北京同文館任天文、算學館總教習。同文館是一所以外文為主兼學其他西學的學校。長期以來,李善蘭夜以繼日,面壁而思,伏案而作。年過60歲後,身體愈加發胖,健康狀況逐漸惡化。1874年5月,清政府賜李善蘭戶部主事官職。1882年6月,加戶部郎中,總理衙門章京。李善蘭對官職一向淡漠,在晚年仍以全部精力從事科學研究與傳播。
2007-01-07 3:26 am
李善蘭(1810年—1882年)字壬叔,號秋紉。浙江嘉興海寧人。少時治經學,於數學用力尤深。10歲即通《九章》,15歲通習《幾何原本》六卷,17歲參加杭州鄉試未中,從此鑽研天文、歷算,成為遠近聞名的數學家。曾獨立發明對數微積分。並在組合恆等式方面有李善蘭恆等式。35歲刻印《方圓闡幽》、《弧矢啟秘》和《對數探源》三種數學著作。1852年-1866年受聘於墨海書館任編譯。與偉烈亞力合譯《幾何原本》後9卷,完成明代利瑪竇、徐光啟未竟之業。又與偉烈亞力、韋廉臣、艾約瑟合譯《談天》、《代數學》、《代微積拾級》、《圓錐曲線說》、《奈瑞數理》、《重學》、《植物學》等書,由墨海書館雕版刊行。這些書對中國知識界有很大影響。為中國近代數學家的前驅,清代數學史上的傑出代表。撰有《則古昔齋算學十三種》及《考數根法》等。

李善蘭在1852年至1859年中,共譯書七、八部,計七、八十萬字,直接引進大量數學符號:=、×、÷、<、>、 ,而且他的翻譯工作是有獨創性的,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代數」、「常數」、「變數」、「已知數」、「函數」、「係數」、「指數」、「級數」、「單項式」、「多項式」、「微分」、「橫軸」、「縱軸」、「切線」、「法線」、「曲線」、「漸進線」、「相似」等,其他學科如:「植物」、「細胞」等,這些譯名獨具匠心,自然貼切,其中許多譯名隨同他的譯著被引入日本,且沿用至今。


收錄日期: 2021-04-12 01:34: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6000051KK039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