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 也稱作「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既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也就是他說的「satyagraha」,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通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治。這也激發了其他殖民地的人們起來為他們的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或者更準確一點是聯邦(因為「英」這個首碼於1946年沒有了,變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語譯成soul force,意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運動人士,如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經歷
早期生涯
甘地和他的妻子(1902年)甘地出生在西印度的港口城市博爾本德爾(當時是印度的一個土邦,今屬古吉拉特邦管轄)的印度教家庭,他的父親,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當時的土邦首相。他的母親,Putlibai,是他父親的第四任妻子。他們是商人的後代(「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十三歲時,他和同歲的Kasturbai成婚。他們有四個孩子,全是男孩。Harilal Gandhi, 生於1888;Manilal Gandhi,生於1892;Ramdas Gandhi,生於1897年; 最小的Devdas Gandhi,生於1900年。
1888年,也就是他十九歲時,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法律。在倫敦期間,他恪守著他離開印度時他的母親對他的教誨,不吃葷和不酗酒。儘管他試圖英國化,例如,上舞蹈課程,但是他卻不吃他房東太太給他的羊肉和卷心菜。她給他介紹了一家倫敦的素食餐館,在那裡,甘地了解並且成為了一個素食主義者。這可以認為是他有意識選擇非暴力的第一步。他參加了素食社團,並且當選執行委員會委員,他還成立了一個地方分會。 據他說,這給了他組織和運行社團很有價值的經驗。他遇到的素食主義者,有些是神智學社團的成員。神智學社團由Madame Blavatsky於一八七五年成立,作為大學兄弟會的一個延伸。他們致力於研習印度婆羅門教和佛教的經典。他們鼓勵甘地閱讀《薄伽梵歌》。此時,甘地還沒有皈依宗教,但是開始閱讀關於印度教,天主教和其它宗教著作。
回國後,他取得了英帝國的律師資格。他試圖在孟買作為律師工作。但是工作沒有起色。
南非的公民權利運動
Image:Gand-south-africa.jpg
甘地在南非 (1895)1893年4月, 一家印度公司派甘地到南非工作。他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權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剝奪的現狀,很是灰心。這些移民主要是契約佣工和個體商人。於是他開始抗議和遊說,反對針對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種族歧視。有人因此批評他沒有將抗議的對象擴展到針對全體非洲人的法律。在他在南非的早期,有一件事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他買了一張一等車廂的車票,拒絕換到三等車廂,被人從彼得馬利茨堡火車中扔了出去。1903年6月,甘地組織了一場抗議運動針對「黑法令」(The Black Act),這個法令強制所有在南非的亞洲人接受登記。1913年9月,他參加了一場抗議不按照天主教儀式結婚就無效的運動。
1913年11月6日,甘地被捕,當時他正領導一群印度礦工在南非遊行。1914年,政府允諾說減少在南非對印度人的歧視。
在南非的這些年裡,甘地從《薄伽梵歌》和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汲取靈感。托爾斯泰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轉變成了一個個人形式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 甘地翻譯了托爾斯泰的《給一個印度人的信》[1]。這封信是托爾斯泰在1908年寫給一個激進的印度民族主義者的。他們一直通信到1910年托爾斯泰去世為止。托爾斯泰的信引用了《韋達經》的印度哲學和印度教大神毗濕奴(此神的中文譯名很不統一)的名言來表達他對逐漸高漲的印度民族主義的看法。除此之外,甘地還受到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作品《論公民的不服從》的啟發。總之,在南非的歲月是甘地作為一個社會政治活動家的形成時期。 此時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的抵抗的概念和技術開始形成。
一戰時,甘地回到了印度,在那裡他發動運動,號召印度人參加英印陸軍。他認為這樣表現對英國的忠誠就會使英國同意印度作為英帝國的一個自治政體而達到印度自治。但是,這沒有成功。
印度獨立運動
一戰後,他參與了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他以他的公民不服從,不合作,和絕食抗議等的政治主張,獲得了世界範圍的關注。他被英國當局多次逮捕。例如,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八日, 他因為他領導的公民不服從判刑六年,但是只是服刑兩年。
甘地別的成功的獨立運動的戰略還有swadeshi政策,即抵制外國產的商品,特別是英國產品。與此相關的還有他的關於所有印度人應該穿土布的宣傳。反對用英國的織布。甘地宣傳說印度婦女,不論貧富,應該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織布,來支持獨立運動。那時很多人認為這些獨立運動這些事,不適合婦女參加。甘地的這個策略把婦女加入到獨立運動中來。
一九一九年的阿姆利則慘案後,他支持獨立的立場更加堅決。當時英國政府和廓爾喀雇佣兵向和平政治集會的人群開槍, 數以百計的錫克教徒,印度教徒,還有穆斯林被殺。除了抵制英國產品外,甘地還極力鼓勵人們抵制英國學校,法律機構,辭退政府工作, 拒絕繳稅, 拋棄英國給的稱號和榮譽。
一九二零年四月,他當選印度自治同盟的主席。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他又被授予國大黨在同盟內的執行代表。在他的領導下,國大黨重組,制定了新的章程。 新黨章規定他的目標是爭取獨立。任何人只要交納一定的象徵性費用就可以入黨。用來規矩和管理混亂無序的運動的委員會的層次結構也被建立。國大黨由一個精英組織轉變成了一個大眾化政黨。
一九二二年,在Chauri Chaura,Uttar Pradesh暴發暴力事件後,甘地暫時取消了他的不服從運動。 他轉向社會活動。 在Ajmedabad建立了Sabarmati Ashram(高僧修行所),還有報紙「年輕的印度」(Young India)。他為歷史上被踐踏的種姓爭取平等的權利,尤其是為賤民(他稱之為「神的孩子」)爭取權利。
甘地再次參加獨立運動是在一九三零年。國大黨當時拜訪他,希望他領導另一場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他於是在一九三零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到四月六日領導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運動。從德里到Ahmedabad遊行達400 公里, 被稱之為德里遊行。 數以千計的人們徒步到海邊自己取鹽而不是給政府交稅。
他1915年回印度,並很快成為正在搞獨立的國大黨的領袖。通過聯合抵制英貨,甘地促進了印度農村工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宣傳非暴力抵抗,來抑制恐怖活動的暴虐,雖然他不能阻止這些恐怖活動。
雖然他經常攻擊英國政府,但是他一直聲明他尊重英國人。因此大多英國人也佩服他,雖然他們並不明白甘地做事的內因。
甘地開始穿了一道纏腰布在印度鄉下四處演講,鼓勵使用手紡車來解除印度對蘭開夏(Lancashire)紡織廠的依賴。
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甘地開始了為期二十一天的絕食抗議英國政府對印度的壓迫。一九三四年夏天,他又進行了他一生中三次不成功的絕食。一九三九年三月三日他又在孟買絕食抗議印度的獨裁統治。
甘地選擇在國大黨內的繼任者是尼赫魯,就是後來的總理。尼赫魯和他的政治對手Sardar Patel對於獨立的印度該走那條路公開承認有不同意見。但是甘地更相信尼赫魯能建立保障印度人民自由的政府。
他曾先後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獄,在獄中通過絕食展開他的文明不服從運動。1931年赴倫敦參加了有關印度將來的一次圓桌會議,但並沒有結果。到1942年,他相信獨立是印度唯一可能的出路。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韋維爾和蒙巴頓)合作制定了印度獨立和分治方案,於1947年8月15日公佈。此時,甘地的許多追隨者開始尊稱他為「聖雄」。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4%98%E5%9C%B0&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