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是李白在大悲大喜的狂迷醉態中,在"昨日"--"今日"--"明朝"的時間鏈條,和"青天"、"流水"的廣漠空間裏,體驗著大憂患、大徹悟、大超脫的生命經歷,抒發那勃鬱的、騷動的、狂迷的精神狀態,涵蓋著詩人對宇宙人生和生命意義的探索與理解。
詩結構的大起大落,與詩人情緒上的升降,混融一體,在無序中有序,有序中又無序。凡詩題所指:"宣城"(境)、"謝朓"、"樓"、"校書"、"餞別"、"叔雲",都是詩中應有之義,處處都有著落、有交代。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的進步理想與黑暗現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成分。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貴之處在於,儘管他精神上經受著苦悶的重壓,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然貫注豪邁慷慨的情懷。“長風”二句,“俱懷”二句,更像是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高昂樂觀的音調,在黑暗的雲層中露出燦爛明麗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寫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這說明詩人既不屈服於環境的壓抑,也不屈服於內心的重壓。
全詩形而上的精神探索與超越,和形而下的境與景,交融著、呼應著,深刻體現出李白所追求的生命哲學的意蘊。值得注意的是結尾"明朝散發弄扁舟",究竟是回歸本色的自我,還是"氣憤的反語",這牽涉到對他"欲上青天攬明月"的理解,"入世"抑或"出世"?大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