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西安事變的評價
國民黨方面的評價
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後的不抵抗被全國人民譴責的情況下,受中共唆使進而不滿「先剿共、再抗日」,於1936年年底在西安挾持蔣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項主張。西安事變使得國民政府停止剿共、聯共抗日,導致政府的抗日準備被迫中斷,全面抗日提前爆發;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獲得喘息機會,釀成抗戰勝利後的全面叛亂。
國民黨對張學良的評價是「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
共產黨方面的評價
由於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發動了全民的抗日戰爭,並堅持八年直至勝利。
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張學良自我評價
在事變之後幾十年間,張學良一直聲稱:「作為一個軍人,我是應該被槍斃;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沒有做錯!」 在晚年,離開國民黨控制範圍旅居美國的張學良卻對其31年到36年幾年間的作為表示了相當的悔意。
其他方面的評價
西安事變使中國各種派別團結在對日的一條戰線上來,包括國民政府中央派、形形色色的地方實力派及面臨艱難處境的中國共產黨武裝。同時,西安事變及其後爆發的七七事變使1930年代中上期中國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被全面的戰爭爆發打斷,中國的抗戰在缺乏工業支持的情況下舉步維艱。
胡適曾指出:中國形成一個領袖不容易,如果蔣中正出現不幸,中國將倒退20年,並明確定性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是「名為抗敵,實則自壞長城」,是「國家民族之罪人」。胡適曾經說:「沒有西安事變,共產黨很快就可以消滅了……西安事變對我們國家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近代一些歷史學家根據最新的史料,以及戰後後日本公開出來的秘密檔案研判,蔣中正對日態度並非姑息求和,實在是中日國力懸殊的緣故,而抗戰之前的「事變」,又都是一批目光如豆的少壯軍人搞起來的。他們既無鯨吞中國的大志,和他們再打幾年太極拳,不見得是件壞事。史學家唐德剛即認為,抗戰固然非打不可,可是它在1937年七月七號開打,卻是西安事變的直接後果。「試想抗戰如推遲一二年,世界局勢又是什麼個樣子?1939年歐戰既發以後,日本人是要和一個窮光蛋蔣介石繼續糾纏呢?還是南征南洋、北伐蘇俄,坐收實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