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

2007-01-06 4:22 pm
在澳門會有什麼活動
節日中人們會如何慶祝, 有什麼慶節食品, 食品中所含意義

回答 (6)

2007-01-06 4:36 pm
✔ 最佳答案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滋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 ─ 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另外,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眾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即粽子),並且競相划船(即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同時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現今成為國家假日。
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相互饋贈。早於東漢時,人們已習慣於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間開始吃獨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吃粽子的習俗要到晉朝初年才固定在端午節,當時民間食用的粽子是用蘆葉裹高粱米做成的;至唐,粽子已經成為節日和市場上的美味食品了。歷經多朝,粽子的風味和粽餡的種類更形多樣了,如明代有以艾葉浸米而成的"艾白粽",清朝宮廷用奶酪浸米一夜後煮成的"奶子粽"和乾隆年間出現的"火腿粽子",吃粽子的習俗更已遠傳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現代粽子的品種、花色都日益繁富,形狀、用料和餡類亦按各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而有所不同。

飲雄黃酒
中國很多地區都有過端午節飲雄黃酒的習俗,雄黃是一種礦物質,把它調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因端午節臨近酷暑,各種蟲類病菌紛紛活躍起來,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雄黃解毒防疫的功能,加之民間傳說《白蛇傳》裏的白蛇就是喝了雄黃酒後現出原形,所以民間都起而仿效,在端午節以菖蒲根泡雄黃酒,更會以雄黃酒給小孩擦鼻子、耳朵,或在額上寫上"王"字,據說一樣有驅毒的效能,這種風俗稱為"畫額"。

除此之外,古時沒有消毒藥水或清潔劑,人們多趁酷暑蟲疫瘟生之前,即端午節期間,於房子四周灑上雄黃酒,用以殺蟲解毒。雖然如此,因現今人們了解到雄黃含有致癌的物質,即使喝少量也對人體有害,故這種"因時制宜"的藥酒亦已被淘汰。

端午節是澳門的公眾假期,本屆澳門國際龍舟賽最重要的一場賽事被安排在這一天舉行,看台向觀眾免費開放,看台上座無虛席,湖邊的圍欄外也擠滿了男女老少。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一身便裝前來觀戰。他不時舉起望遠鏡仔細觀看,還應主辦者邀請親自為龍舟點睛,向男子組冠軍隊頒旗。

  按澳門的傳統習俗,端午節這天洗龍舟水會驅邪除病。孩子們于是拿起水槍互射嬉戲,湖畔充滿了歡聲笑語。

  許多帶孩子前來觀賞龍舟賽的家長表示,這種比賽在他們眼里並不僅僅是競技活動,而是一種民間習俗,他們希望孩子從小了解傳統,認識傳統,不忘傳統民族文化。
2007-01-08 1:27 am
端午節裏,流傳著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據說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忠臣,卻被奸臣陷害,報國無門,只能暗自憂心後,在農曆五月五日( 端午節 )這天,投江自盡。人民都紛紛划船去拯救他,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的起源。人民又有感於他的忠誠國,恐怕他被大魚吃了,就用竹筒裝了糯米,做成粽子,拋入江裏,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後來改用竹葉包粽子,在端午時吃用,以為紀念屈原。

讓兒童用泥膠、粉糰製粽子,製龍船,摺紙船或以端陽競渡為題材,繪製合作畫,作划龍船遊戲,聽屈原的故事等等,都可以使他們認識習俗的由來,在活動中發展兒童體力和技巧,培養合作的精神。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這是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楚懷王對他變法圖強的主張不但不聽,反而把他撤職,逐出京城。屈原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憂民的著名詩篇。

後來,秦國攻破楚國的京城郢都,屈原覺得一切希望都已破滅,就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跳進汨羅江 ( 今湖南長沙南面 ) 自盡,以身殉國。

傳說當地的人聽到消息以後,十分悲痛,紛紛划著船去搶救,人們不忍心屈原被魚吃掉,就把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餵魚。

古人划船去救屈原,後來就衍化成龍舟競渡的風俗;而古人不忍心屈原被魚吃掉而把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就衍化成為端午吃粽的風俗。

也有另一種傳說,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他憤怒地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

吳王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十分專橫,根本不聽伍子胥「聯齊抗越」的正確主張,反而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他自盡,還把他的屍體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據說伍子胥死後成為「波神」,江浙一帶的百姓每逢五日初五,都要舉行各種傑祀伍子胥的活動。這個祭祀活動就是後來端午節種種風俗的起源。

在香港,人們還保留了慶祝端午節,包括會在當日吃粽子和游“龍舟水”,意思是端午節當日到海邊游泳。而且,當日有得多地方會舉辦賽龍舟比賽,例如在香港島的香港仔,九龍的油麻地,新界的屯門、沙田、大埔、荃灣等。氣氛非常熱鬧。在每年的陽曆六月,香港更會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邀請世界各地和國內的健兒們參加比賽,每每出現旗鼓相當,不相伯仲的精采場面,藉此把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推廣至世界各地。
2007-01-06 4:55 pm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起源

一般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鐘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懸鐘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鐘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
o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義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併舉行紀念)。

傳播
很多亞洲國家也有端午節,一般都來源於中國,但是各國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和兒童日,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

韓國
稱為「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業社會時期祈求豐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奠活動,從農曆四月初五開始,五月初七為止,是薩滿教祭祀的一種形式。男人摔跤,女人洗頭。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等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活動。同中國的端午龍舟、粽子等習俗有很大不同。

韓國文化財團在2000年提出申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想法。韓國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江陵端午祭正式提出申請。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
2007-01-06 4:53 pm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也叫「端午」、「端陽」或「端五節」,「端」即「初」,即是指初五這天,「五」字與「午」相通,如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這也就是端午節名稱的由來。端午節可說是現存的重要節慶中,歷史最悠久,也是民間的重大節日之一,與春節、中秋節並列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三個節慶。

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有許多種不同的說法,較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最普遍的說法,認為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傑出的政治家和詩人,極為楚懷王所信任,受任命為左徒,後因士大夫忌嫉其才,而遭到陷害,楚懷王聽信讒言,把屈原驅逐出國。屈原自此終日鬱鬱寡歡,憂國憂民,乃於五月初五這天,於汨羅江投河自盡,以死相諫。當地的百姓被屈原所感動,紛紛駕船搜索,打撈他的屍體。大家敲鑼打鼓的嚇走魚蝦,並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希望將魚蝦餵飽,免得牠們咬食屈原的屍體。村民拋進水裏的飯團,就演變成現在粽子。而村民每年的五月初五到汨羅江划艇紀念屈原,則演變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有熱鬧非凡的龍舟競賽。

  屈原是名詩人,他的詩歌《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都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佳著。後人於是訂定端午節為「詩人節」,以感念其崇高的人格及文學上的成就。傳統習俗的扒龍舟和吃粽子也是對屈原的一種尊重的表現。而這習俗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據載當時就有划龍舟、包粽子的習俗,可見端午節是一個相當古老的節日。

  另一種說法,認為端午節可能是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早在戰國時代,人們視五月為「惡月」,而五月初五更為「惡日」,《四民月令》記載:「是月也,陰陽爭,血氣散。」事實上,每年五月已接近夏天,炎夏暑熱,天氣濕悶,潮濕多雨,細菌滋長,毒蟲滋生,瘟疫疾病流行,且人的體質也較差,易生病,所以古人通過端午的種種習俗及方法,來驅除瘟疫,如插艾蒲、飲雄黃酒、帶香包等,以求送走惡運,驅邪求安。後來演變成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2007-01-06 4:29 pm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起源

一般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鐘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懸鐘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鐘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
o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義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併舉行紀念)。

傳播
很多亞洲國家也有端午節,一般都來源於中國,但是各國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和兒童日,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

韓國
稱為「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業社會時期祈求豐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奠活動,從農曆四月初五開始,五月初七為止,是薩滿教祭祀的一種形式。男人摔跤,女人洗頭。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等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活動。同中國的端午龍舟、粽子等習俗有很大不同。

韓國文化財團在2000年提出申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想法。韓國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江陵端午祭正式提出申請。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
2007-01-06 4:26 pm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1/Dragonboat.jpg/180px-Dragonboa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 愉景灣 龍舟競渡





目錄[隐藏]

1 起源
2 習俗
3 意義
4 傳播

4.1 日本
4.2 韓國
5 假日
6 相關報導



[編輯] 起源
一般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編輯]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鐘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懸鐘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鐘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編輯] 意義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併舉行紀念)。

[編輯] 傳播
很多亞洲國家也有端午節,一般都來源於中國,但是各國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

[編輯]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和兒童日,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

[編輯] 韓國
稱為「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業社會時期祈求豐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奠活動,從農曆四月初五開始,五月初七為止,是薩滿教祭祀的一種形式。男人摔跤,女人洗頭。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等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活動。同中國的端午龍舟、粽子等習俗有很大不同。
韓國文化財團在2000年提出申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想法。韓國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江陵端午祭正式提出申請。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

[編輯] 假日
把端午列為公眾假期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臺灣、香港、澳門

[編輯] 相關報導

2005年6月11日端午節,中韓兩國的民俗專家、學者在北京舉行研討會,韓國的民俗學者希望藉助中國兩千年的端午節歷史底蘊,共同商議將端午節申報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目前韓國單方面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祭。
在端午節的故鄉汨羅市,停辦了6年的汨羅國際龍舟賽於2005年6月11日重新開始,共有11個國家參加比賽,包括來自韓國的留學生組成的韓國隊。
中華風俗端午節
中韓兩國端午節聯合申遺遭至反對 前途未卜(國際先驅導報)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B%AF%E5%8D%88%E8%8A%82&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54: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6000051KK006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