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主要作品︰
《寂寞的十七歲》
短篇小說集,收入《金大奶奶》、《玉卿嫂》和《寂寞的十七 歲》等早期作品,以及7篇描寫「紐約客」的作品,共17篇。1976年遠景出版社出版。
《臺北人》
白先勇赴美後的作品,包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遊園驚夢》等 14篇短篇小說,1971年晨鐘出版社出版,出版後好評如潮。
《紐約客》
《紐約客》系列小說內容,主要寫旅居美國的第二代臺台人的失落感 和疏離感,包括《芝加哥之死》、《骨灰》等9個短篇,1975年香港文藝書屋出版。
《孽子》
白先勇至今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描寫台北低下層同性戀者的故事,反 映整個台灣社會面貌,對人性和親情有動人描寫,亦是作者力求突破的新嘗試。1983年遠景出版公司出版。
《驀然回首》
論文集,當中的《驀然回首》是了解白先勇家庭和個人經歷的重 要資料,1978年雅爾出版社出版。
《明星咖啡館》
論文集,反映白先勇的文藝觀,是研究台灣文學的重要依據之 一,1984年皇冠出版社出版。
《骨灰》
短篇小說集,收入《夜曲》、《骨灰》等短篇,1988年華漢文化事業公 司出版。
《第六隻手指》
散文論文集,收入《第六隻手指》、《天上人間》等作品,《第六隻手指》亦是了解白先勇家庭和個人經歷的重要資料,1988年華漢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八十八年散文選.樹猶如此》
記念好友王國祥,《八十八年散文選》1999年 台灣九歌出版社出版。
與同性戀社群的關係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開表示自己為同性戀者,但在台灣公開場合極少提及自己的性傾向。白先勇的家族大多居住在台灣。白先勇曾說,他相信乃父知道其同性戀傾向,但並沒有真正和他談論過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1983年)除骨肉親情外,書中對於臺北部分男同性戀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節不避諱的描寫,格外引人注意。《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傾向遭乃父逐出家門的少男「李青」的視角,講述一群以1970年代臺北新公園為集散地,不為主流社會所接納的男同性戀者的故事;而作者對於父子親情的描寫,亦為本書之主題。2003年,台灣公共電視台將其改編拍攝為同名電視劇,引起社會上各種關於同性戀議題的談論。
在2002年的《揚起彩虹旗》新書發表會上,台灣同性戀權益運動者陳俊志指責白先勇與舞蹈家林懷民對台灣同志運動沒有盡心盡力。然而,關於出櫃名人在同志權益運動中之社會義務,各方看法殊異。
孽 子
是當代中文文學作家白先勇唯一的長篇小說創作,發表於1983年。1988年在中國大陸發行;它的法語版本和英語版本分別於1985年和1989年發行。
情節概要
孽子除描寫主人公李青內心的掙扎,他與離異的父母,以及主流社會之間的情感與衝突外,也敘述一群游移於新公園中的男同性戀者,如何在生活、慾望和社會偏見中掙扎求存。除了人物以外,作者亦描繪了1970年代台灣社會的樣貌,尤其是當時以臺北市新公園為中心的男同性戀社群。
主角李青生長在眷村中,是一名同性戀取向的少男。阿青之父為廣西省籍的退伍軍官,母親則為本省籍,兩人出身背景以及年齡差距均甚大,感情不睦。在阿青小時候,母親即與別人私奔,從此阿青即與父親及唯一的胞弟弟娃相依為命。
按原著情節,李青的父親原冀望阿青高中畢業後就讀軍校,繼承軍人衣缽;阿青卻因在校內與管理員發生同性性行為,遭到校方開除。阿青之父聞訊,在極度激憤之下,將他逐出家門。電視劇將這部份情節加以擴充改編:阿青在高中裡結識了趙英,情愫暗生。某個颱風天,弟娃急病猝死,阿青傷心至極;趙英陪伴安慰阿青,二人情感失控,就在學校實驗室裡發生了性關係,卻為校工目睹,向校方舉發,結果阿青遭到校方開除。在原著小說中,趙英是李青在外遊蕩時邂逅的少年,並沒有與主角發生同性愛情或性關係。
阿青被逐出家門後,無論精神情感、實際生活都無依無靠,直到他輾轉來到新公園(即今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阿青在入夜後新公園陰暗的角落裡,遇見一群同病相憐的人,於是他加入了這個神祕的「王國」。生為同性戀者,這一群人的情感和慾望不見容於主流社會,只能留連在新公園幽暗的角落裡,或者彼此取暖,或者隨波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