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薇甘菊...

2007-01-06 5:32 am
我想問﹕
1.薇甘菊是什麼?
( 成份、外貌、特點 )
2.為何傳入本港?
( 從哪裡 )
3.還有什麼地方有傳入?
4.如何殺害植物?
( 過程 )
5.如何消除?
( 天敵 ) ( 時間 )

回答 (2)

2007-01-09 3:49 am
✔ 最佳答案
簡介:
薇甘菊是菊科中唯一的多年生攀爬植物,學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原本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生長。

植物各部分:
莖 - 細長,多分枝, 幼時綠色,老了會轉咖啡色,莖上的紋亦變得明顯。
葉 - 翠綠色,邊緣像鋸齒,似心形或三角狀卵形,有如縮細了的「海芋」葉子 。花期過後會逐漸枯萎,剩下少數於翌年繼續生長。
花 - 白色,許多小花朵組成一簇簇的花球。花朵盛放時往往掩蓋葉子,形成白色的花海 。
種子 - 細小,黑色,頂端有簇毛,可隨風傳播和在水面漂浮。種子成熟時亦是整株薇甘菊枯萎的時間。

生長期:
生長期 -- 三 ~ 九月,
花期 -- 九、十月,
果期 -- 十一月至翌年二月。

繁殖方法:
薇甘菊的繁殖能力極強,兼有性和無性兩種繁殖方法。能產生多量種子,而它種子細而輕,每千粒種子重量不足1/10克(0.00892克),藉由風力作遠距離傳播,也很容易借助外來因子傳播擴散。它的節與節之間亦可生根,每節的葉腋更可長出新枝,形成新植株。繁殖速度快、範圍廣,有一分鐘一英里的稱號。

生存方法:
它的生長速度極快,一天的生長速度可達20厘米,固有「一分鐘一英里Mile-a-minute weed」之稱。
為了吸收最多陽光以便快高長大,會盡量擴大覆蓋面積,因此地上的花草會被迅速覆蓋,又會隨樹幹攀至樹冠,再迅速覆蓋。由於蔓生力極高,生長速度快,當薇甘菊隨風飄落在合適的地方形成群落,便會迅速生長,消耗水土資源,它可在數月內覆蓋25平方米面積,令被攀附的植物得不到足夠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而窒息或枯萎死亡,還可分泌一些物質來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嚴重地危害當地的植物,破壞生態系統,故有「植物殺手」和「綠癌」等稱號。
如何殺害香港樹木?! :
香港位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是薇甘菊生長的好地方。
其實早在一八八四年香港已有薇甘菊的記錄,由於農業蓬勃,農民經常清除農田雜草,因此影響輕微。隨著農業逐漸式微,荒廢農地大增,加上自然保育又未得到重視,令本港的生態環境變得脆弱,情況就像一個身體虛弱的人,特別容易受病菌感染,薇甘菊就如病菌般乘機在新界為禍。現時薇甘菊在新界肆意擴散,林地邊緣、荒棄農田、路邊都可見其蹤跡。

各地對薇甘菊所做的措施:
薇甘菊是極具侵略性的野草,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入全球100種最具危害力的物種。
美國 --- 已把薇甘菊列入有害的野草名單,進出口均受法例管制。
澳洲 --- 被列為第一類受管制野草,禁止引進。當發現薇甘菊時,市民可向有關部門舉報,並且要立即進行全地區性的消滅。
台灣 --- 推行全省的全面防除計劃,由政府部門統籌學校、軍隊、縣市政府、檢疫、林業等共同執行防止和消除的宣傳工作。
中國內地 --- 除致力化學及生物的防治研究外,華南地區政府多次組織人手清除薇甘菊。
香港 --- 長春社自九十年開始關注薇甘菊的禍害,期間政府對薇甘菊並未正視,沒有一套長遠防治和清除的策略。直至最近一兩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已有清除薇甘菊的手則,其他部門亦會清除其管理範圍內的薇甘菊。
 
建議方法:
「生物科技」- 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從入侵物種的原產地引入牠的天敵,以抑制其繁殖。但引進的天敵也同樣是外來物種,是否會產生另一種入侵威脅,因此必須小心研究。
「人手清除」- 以人手清除引致較少的環境問題,最理想是將發現的薇甘菊連根拔除。否則,可將貼近泥土的薇甘菊莖和葉割斷,然後連同地面上的部份清除及移去。人手清除需每年持續進行,但不能完全清除,只可控制它的漫延。
 
薇甘菊的擴散程度:
幾十年來薇甘菊已向外擴散,在南亞、東南亞、大陸廣東、大洋洲島嶼及澳洲北部等地區造成高度危害,如印度、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菲律賓。亦出現在太平洋諸島嶼;澳洲昆士蘭北部亦有發現。1984年薇甘菊在深圳發現,現已擴散至珠江三角洲及粵東、西地方。香港很多地區均可發現它存在。
參考: 長春社同埋我自己的分析及整理。
2007-01-06 5:38 am
薇甘菊是菊科中唯一的多年生攀爬植物,原本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生長。
莖 - 幼時綠色,老了會轉咖啡色,莖上的紋亦變得明顯。
葉 - 翠綠色,邊緣像鋸齒,似心形或卵形,有如縮細了的「海芋」葉子。花期過後會逐漸枯萎,剩下少數於翌年繼續生長。
花 - 白色,許多小花朵組成一簇簇的花球。花朵盛放時往往掩蓋葉子,形成白色的花海。
種子 - 細小,黑色,頂端有簇毛,可隨風傳播和在水面漂浮。種子成熟時亦是整株薇甘菊枯萎的時間。

三至九月為薇甘菊的生長期,九、十月為花期,十一月至翌年二月為果期。

 
一分鐘一英里 (mile-a-minute weed)

 
薇甘菊本身已有很強的適應力,加上種子由風力傳播,莖的節與節之間亦可生根,每節的葉腋更可長出新枝,形成新植株,繁殖速度快、範圍廣,有一分鐘一英里的稱號。

香港位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是薇甘菊生長的好地方。現時薇甘菊在新界肆意擴散,林地邊緣、荒棄農田、路邊都可見其蹤跡。

 
香港的大自然生病了

 
早在一八八四年香港已有薇甘菊的記錄,其後由於農業蓬勃,農民經常清除農田雜草,因此影響輕微。然而隨著農業逐漸式微,荒廢農地大增,加上自然保育又未得到重視,令本港的生態環境變得脆弱,情況就像一個身體虛弱的人,特別容易受病菌感染,薇甘菊就如病菌般乘機在新界為禍。

為了吸收最多陽光以便快高長大,薇甘菊會盡量擴大覆蓋面積,因此地上的花草會被迅速覆蓋,又會隨樹幹攀至樹冠,再迅速覆蓋。由於蔓生力極高,生長速度快,當薇甘菊隨風飄落在合適的地方形成群落,便會迅速生長,消耗水土資源,令被攀附的植物得不到足夠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而枯萎死亡。一旦薇甘菊肆虐,當地的生態就生病了:植物首先被「綠癌」蠶食,進而令野生動物失去食物來源而離開或死亡,影響整個自然生態。』
 




薇甘菊在香港百多年,一直與本地環境相安無事,為甚麼近幾年會變得那麼猖獗?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自己惹的禍 – 沒有好好計劃及管理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沒有提供足夠的環境教育及資訊給市民。

 
薇甘菊在全球蔓延的情況

 
 
薇甘菊是極具侵略性的野草,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入全球100種最具危害力的物種。美國已把薇甘菊列入有害的野草名單,進出口均受法例管制。

在澳洲,薇甘菊被列為第一類受管制野草,禁止引進。當發現薇甘菊時,市民可向有關部門舉報,並且要立即進行全地區性的消滅。

台灣則推行全省的全面防除計劃,由政府部門統籌學校、軍隊、縣市政府、檢疫、林業等共同執行防止和消除的宣傳工作。



紅色部分:薇甘菊重災區


內地方面,除致力化學及生物的防治研究外,華南地區政府多次組織人手清除薇甘菊。

在香港,長春社自九十年開始關注薇甘菊的禍害,期間政府對薇甘菊並未正視,沒有一套長遠防治和清除的策略,直至最近一兩年,由於長春社及傳媒不斷催促,漁農自然護理署已有清除薇甘菊的手則,致力控制郊野公園內的薇甘菊,其他部門亦會清除其管理範圍內的薇甘菊。但由於缺乏一個統籌部門,加上許多地方因業權所限,政府和環保團體並未能作出清除的工作,整體效益並不明顯,薇甘菊漫延的情況並未受控制。

 
治療「綠癌」新配方
「化療」- 除草劑對剛形成群落的薇甘菊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劑量都沒有確立;相反,已建立群落的薇甘菊,仍可以由以近根的基部恢復,因此成效並不顯著。況且,除草劑不但殺死薇甘菊,也會損害旁邊的植物。
「生物科技療法」- 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從入侵物種的原產地引入牠的天敵,以抑制其繁殖。但引進的天敵也同樣是外來物種,是否會產生另一種入侵威脅,因此必須小心研究。
「人手清除療法」- 以人手清除引致較少的環境問題,由於薇甘菊在九、十月左右開花,到翌年二月完結果期,因此三月至九月是清除的適當月份。最理想是將發現的薇甘菊連根拔除,否則,可將貼近泥土的薇甘菊莖和葉割斷,然後連同地面上的部份清除及移去。人手清除需每年持續進行,以達到控制漫延的效果。

 
齊來參與,清除薇甘菊

 
人手清除雖然不能徹底根治的薇甘菊,但比較其他方法則仍有其優點,實際上任何方法暫時只能抑制其蔓延,而不能完全清除。因此,教育市民正確認識薇甘菊及辨認能力,令市民可在郊遊時為本港的生態環境盡一分力 – 清除薇甘菊。不過請特別注意,由於法例不容許市民在郊野公園採摘植物,除非已獲批准,否則不宜進行清除。另外清除時還要注意:

1. 注意安全,盡量避免在斜坡及不安全的地面進行工作,小心樹叢及草叢內的動物昆蟲及其巢穴。

2. 清除前須了解薇甘菊覆蓋範圍是否適合進行清除活動。

3. 避免在薇甘菊花果期間進行,以免間接助長薇甘菊的種子傳播。

4. 不要滋擾鄰近的野生生物。

5. 已割除的薇甘菊須全部收集並妥善棄置。隨意棄置已割除的薇甘菊將有助其蔓生。

 
 
 

]


收錄日期: 2021-04-26 14:08: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5000051KK039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