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嘩!有隻大飛機呀! 十大危險機場 服務市民70年
為了讓法國製造的「空中巨無霸機」—空中巴士A380,安然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特意花了一億港元改造、加長了跑道,終於寫下了香港航空史新的一頁,也提升了香港空運在國際同業中的地位,成為國際上少數能讓最大型飛機安全升降的機場之一。毫無疑問,「空中巴士A380」的來臨,比起80年前到達香港啟德機場的第一架客機——DC-3型(只能載客十數人)有天淵之別。但仍不由得讓筆者憶起當年由何啟、區德創辦的啟德機場。
第一架飛機在沙田降落
第一架飛機在香港降落,既不是大嶼山的赤角,也不是九龍的紅磡,而是沙田,因為當年尚未有正式升降飛機的飛機場。1911年3月,一家由英國人開設的「遠東航空公司」,在報上刊登廣告,說將在3月18起,一連三天在沙田火車站附近舉行飛機飛行表演,預售門票云云。對從未見到過飛機的市民來說,簡直破天荒般的頭等大事。
3月18日,天朗氣清,通往沙田的路上人山人海,都湧向瀕海的沙灘旁邊新搭建的看台和臨時飛機場。入場後,人們便見到場中搭有一座大葵棚,隱約可以看到樓面有一架雙層機翼,機頭有螺旋槳推進器,機身長約兩丈,兩邊機翼各長5呎的飛機。
延期起飛 寫下航空史第一頁
機庫旁邊也搭有竹棚位看台,排列藤椅並設有酒吧,鋪上紅布的是當時港督盧押的座位。官員鄉紳商賈相繼就坐,飛機由好幾個壯漢自機庫推出到沙灘側的空地上,經機師上機發動螺旋槳後,轉了機秒鐘便宣布風力太大不宜飛行,改期再行表演。
待到3月27日,第三次延期之日,這架雙翼小飛機終於起飛了。在跑道上跑了一段路程之後,就離地上升,可是只飛高地面百呎左右,距離約一公里,就完成了飛行表演,降落地面。不過,這一次飛行表演卻歷史性地寫下了香港航空史的第一頁。引起了香港市民對航空交通的興趣和商業機會。
爵士商人共同發展 掀飛機升降序幕
此時,剛好出自香港名門的何啟爵士和商人區德(又名區澤民),合資經營一家「啟德營業有限公司」準備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工程,擬新填海造地120英畝,發展成為摩登的花園住宅區。1914年4月獲政府批准,1916年展開工程,該片新填地就以兩人的名字稱作「啟德濱」。可惜在1920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後,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又稱啟德投資公司)出現經營問題。
1924年12月,美國人哈利.阿勃特(Harry Abbott)向啟德投資公司租用了三部分填海土地,開辦了一所飛行學校。1925年1月24日,適逢農曆大年初一,學校先舉行飛行表演,這次表演揭開了啟德機場飛機升降的序幕,令人扼腕的是阿勃特的飛行學校不久便停辦了。
缺資金 豪宅變機場
及至1927年初,啟德投資公司在啟德濱完成第二期工程後缺乏資金無法發展成住宅區,就正式被政府徵用為飛機場。3月開始,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開始在啟德濱停泊。同年12月,香港政府與啟德投資公司達成協議,以1,001,250港元購買啟德濱全部土地,用以擴展機場。
次年,啟德濱建了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供水上飛機在九龍灣升降之用。啟德濱正式命名為「啟德機場」。1930年啟德機場基本工程完成後,香港政府正式聘請了來自英國的首位機場監督,並指定由海港署負責管轄各種飛行活動。第一家商業航空公司在啟德機場營運的是英國帝國航空公司(即英航前身),首班航機於1936年3月24日由檳城飛抵啟德機場。
此後,相繼有航空公司來往三藩市使用啟德機場,令班次逐漸繁忙。首條正規跑道長達457米,於1935年落成。這條東西向的跑道,位於現在的新蒲崗一帶。每當飛機升降時,需要把如今彩虹道一段的清水灣道的車輛截停,才能使用。雖然啟德機場為香港市民帶來交通方便,但也在戰爭的烽火歲月裏替香港市民挨了無數的炸彈,經受了戰火的洗禮。
二戰時受皇軍盟軍猛烈轟炸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香港,當日即對啟德機場狂轟濫炸,迅速把鑽石山大磡村的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庫及機場設施摧毀。12月25日香港淪陷,啟德機場已被日軍炸得遍體鱗傷!翌年3月,日軍為戰略所需,招募數千工人炸毀宋王台古,利用得來石塊,新建造了一條長達1371米的新跑道,歷時20個月才竣工。其後盟軍反攻時,啟德機場又被盟軍猛烈轟炸,損毀嚴重。日寇投降後,港英政府為重建機場,剷平了宋王台餘下的「聖山」部分。啟德機場為香港市民抵受炮火,而宋王台又為啟德機場一再作出犧牲。如今只象徵性地「壓縮」為公園中的一塊大石頭而已。
由於啟德機場坐落民居之中,因此九龍城的居民曾流行過一句誇張的笑話:「走上大廈頂層,拿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掃下來」。筆者曾經在九龍城衙前圍道的漢寶酒樓用膳,見到其頂樓上有一排特多特大的探照燈,侍應後來告訴我,那是機場跑道引導飛機進場的導航燈……機場設備安裝在機場外的民居上,全世界只此一家而已!
玫瑰園計劃 興建新機場
其實,啟德機場早有「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一」的稱號,同時也創過多個世界紀錄,例如機場只有一條跑道,但平均每小時卻要升降班機36次,頂峰時間接近每分鐘一班;香港空運和客運增長極速,在90年代設計的乘客量為每年2400萬次,但到98年關閉前的實際客量卻達到2800萬次;貨運量達150萬噸,成為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的天之驕子!
在上世紀90年代,啟德機場雖然已走上了它事業的頂峰,但香港經濟的發展更加速和加大了對航空事業的需求,啟德機場的去向,隨港英政府推出的「玫瑰園計劃」成為影響中港關係的大事。直到1991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與中國總理李鵬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才落實赤角新建國際機場取代啟德機場的計劃。
1998年7月5日晚上,啟德機場終於完成了它為香港市民服務70年的歷史。當晚11時38分,由重慶抵港的港龍KA841班機成為最後一班在啟德機場降落的航班;而最後一班在啟德機場起飛的航班,則是7月6日凌晨零時2分起飛,從香港前往倫敦希斯路機場的國泰CX251號班機。
Good bye Kai Tak 一切成歷史回憶
當所有飛機都離開了啟德機場後,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和民航處處長施高理(Richard Siegel)主持了跑道關燈儀式。1時17分,施高理以「Good 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見了啟德,多謝你!)」作告別,然後按動按鈕熄滅了跑道全部燈光……
當我們再見到一覺醒來的啟德濱時,眼前展現的將是大型郵輪碼頭和大型體育場館。昔日的長長跑道,已成了海濱長廊和市民休憩公園、低密度的高級花園住宅區。百年滄桑之後,何啟、區德昔日實現的夢想,終於展現市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