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中史請進

2007-01-06 12:51 am
AL 真係好多野讀Ar~
有無人有d 心得可以同我分享ga~
你地 tip d 咩問題溫習呢??請同我分享一下ar~

回答 (6)

2007-01-06 12:57 am
✔ 最佳答案
考中史重點

1.年份
2.人名
3.地點
4.起因、經過、結果
5.政策

有咩技巧去溫中史呢

A.溫書小貼士

1.如果你係個d不太溫書既朋友,
可以選2課溫,但必須非常熟,否則後果自負。(千萬不要頭2課)

2.如果你唔用<1>既方法,我建議不要分課文黎溫
以國家、人物、事件重點溫。
重點人物:希特拉、墨索里尼、俾斯麥、史太林
前2位小朋友比較重要。
重點國家:德、意、日前2個國家比較重要。
重點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部份:mc
個人覺得呢部份係最易拎分既地方
但如果你用第1個方法溫書甘你實死得‧
注意其實有d問題係可以用白痴黎形容
如:有d國家明明不是佢可以話係

第二,資料題
1)戒一句起2句止:除了第一題之外基本上題題都要超過三句,如果時間許可不妨多寫,但不要過火。

2)細緻尋找:任何一題資料題的答案都一定在他給你的資料中,所以一定要細心尋找。如他要你找三點出黎就一定有5、6點在資中。

3)多看多做:資料題其實試題中的東西一定存在某些書中,多睇多做就取勝關件。


第三 論述題

想要在此部拎高分必須非常了解你揀既題目,否則自取滅亡。
還有某些人物係大熱之選,希特拉、墨索里尼、俾斯麥、史太林係大熱。
以我愚見會考出考既人會出一些國家與國家比較、人物與人身、改革與改革。
還有一點千萬不要寫得含糊如意大利有多少邦國,一定要說得出。但賠款不必一定寫得出。

ps:只是個人心得,如有點或錯誤請加以補充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用個方法就得架啦,因為呢個係溫歷史既方法(包活西史)!

2007-01-14 11:32:22 補充:
樓上那位請不要抄!
2007-01-13 8:07 pm
我地教完書就開始測驗,都測得差唔多,所以都記得唔少
溫中史最好就係做測驗,唔一定上堂做,自己同自己計時做都得
睇熟之後就測,最好梗係有一個老師肯幫你改啦 =)
我之前測過秦至東漢,到而家都仲記得,因為測過驗真係記得好清楚!!
同樣題目做姆次唔嫌多,做得多先記得
當然唔係話記得晒一條點答就得
測驗係記史料,特別係試卷乙!!
而我自己都有縮細溫習範圍:

治亂興衰(我主力係周至魏晉):
整個秦、漢

* 06 年治亂興衰第一題就已經係唐,如果無溫明一定無得答

制度:
唔要地方
整個中央政制(主力!)
科舉

學術:
法家(主力!)、儒、墨
今古文經
南北經學
五經正義

試卷乙記得幾多得幾多...
我都唔縮喇,死呢份就咩都無 =(
參考: 我自己
2007-01-06 5:44 am
我都覺得好多野溫~
尤其係paper2果part~
其實唔大包圍~都要睇晒一次~
我個人會溫一半囉~
同埋參巧歷屆d題目~
2007-01-06 2:01 am
你要認真用心地去溫習啊,就好啦.中史我都考過啦,也走過了高考那條路啊.學習中史啊,要記住重點啊,重要事件,時間即是年份日期,歷史意義,”背景,經過,後果”,是重點啦.即是要緊記重大事件的”背景,經過,後果”.
2007-01-06 12:59 am
我會死背...*
我係將D課文狂讀..狂讀*
之後就會記到GA LA*~]
2007-01-06 12:56 am
very easy
i am also study C.hist now
you should read and think more,then it's ok

2007-01-06 16:20:10 補充:
高級程度會考中國歷史科課程繁多,內容深奧,溫習需時,故考生須及早準備,以免臨時手足無措。2. 先分析近年之試題內容,以了解其擬題之趨勢,擇其較重要之題目,作較深入之研究,加深印象,以求取更佳之成績。3. 試題所問內容,既廣且深,往往使考生無從入手,故考生須多方摸索,並掌握各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2007-01-09 18:17:04 補充:
考中史重點1.年份2.人名3.地點4.起因、經過、結果5.政策有咩技巧去溫中史呢A.溫書小貼士 1.如果你係個d不太溫書既朋友, 可以選2課溫,但必須非常熟,否則後果自負。(千萬不要頭2課) 2.如果你唔用<1>既方法,我建議不要分課文黎溫 以國家、人物、事件重點溫。重點人物:希特拉、墨索里尼、俾斯麥、史太林 前2位小朋友比較重要。 重點國家:德、意、日前2個國家比較重要。 重點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56: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5000051KK020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