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南京大屠殺”長期以來一直被全世界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日軍暴行。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瘋狂地開始了長達六週(有些歷史學者認為是三個月的大屠殺、三個月的小屠殺,為期長達六個月)的燒、殺、姦、掠等慘絕人寰的暴行,三十多萬名南京軍民慘遭殺害,不計其數的婦女被姦污,無數的住宅、商店和倉庫遭受劫掠,全市約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毀,南京成為了惡魔肆虐的人間地獄。
事發六十年後,我有機會踏足南京這個地方,於是專程前往參觀江東門──一個大屠殺發生的主要現場──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永久銘記這一血的歷史教訓,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和子孫後代,籌建了紀念館,並在當年日軍各主要屠殺地點為遇難同胞立碑十五塊。1985年2月紀念館破土動工,同年8月15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四十週年時落成開放。車子甫轉入莫愁湖以西的荼亭東街,便可以看見屹立於紀念廣場上的巨大石柱,上面刻著“1937.12.13─1938.1”這個被無數同胞的鮮血染紅的日子──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日期,永遠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恐怖大屠殺。參觀的當天恰巧是聖誕節,紀念館前的大廣場不時刮起刺骨的寒風,像不斷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悲慘遭遇,每一位參觀者的心情都被烏雲籠罩著。沿右側拾級而上,看到紀念館牆壁上一行令人觸目驚心的黑色大字“遇難者300000”。
進入紀念館後,我們被引領觀看一套介紹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紀錄片,影片清楚紀錄了中國同胞被殘殺和日軍的行兇過程。接著,我們進入了主館,內裡陳列著有關大屠殺的種種証據和紀錄:圖片、文字、殺人武器以及日軍的行軍日記。其中一個場館安放著從江東門掘出的死難者遺骨,場館入口處的石壁上,刻有一列列遇難者的姓名。當想到他們曾經一度是鮮蹦活跳的人體時,不能不黯然神傷。腦袋立即顯示了日軍對他們施暴的景像,我不禁怒憤填膺。這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誰能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呢?
從七十年代開始,日本國內出現了一連串對南京大屠殺的翻案文章,竭力否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其中主要有:鈴木明在1973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殺的虛妄性》一書,此書其中三篇採訪報導獲得了日本《文藝春秋》的大宅壯一報導文學獎,被“大東亞戰爭肯定論”者奉為圭臬。1975年山本七平出版的《我方的日本軍》更說:“南京大屠殺是無稽之談。”1984年拓殖大學講師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一書,全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並諉過於中國,推卸侵略戰爭的責任。更嚴重的是日本文部省在1982年7月強行修改高等學校教科書,把1945年前日本對中國大陸的“侵略”,描述成“進出”。並盡量淡化南京大屠殺的暴行,為日本的兇殘罪行辯護。例如有一本教科書原文是: 在佔領南京時,日本軍隊殺死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進行襲擊、搶掠和焚燒,並因南京大屠殺而受到世界的譴責。據說中國受害者達20萬人。
文部省修改後成為: 在進攻南京的混亂中,日本軍隊殺死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並因南京屠殺而受到世界的譴責。
日軍侵華時期進行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李秀英,在南京病逝,享年86歲.
李秀英被視為揭發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歷史証人 . 她在1937年12月19日, 懷有7個月身孕時, 在反抗日本士兵侮辱時, 被刺37刀 , 期後獲美國醫生救治 , 但胎兒流產.
她在1947年 , 曾在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案中作証. 之後到日本, 參加和平集會 , 控訴日軍暴行.
李秀英在99年 , 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日本右翼分子毀壞名譽權 , 在一、二審勝訴 , 反駁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否認南京大屠殺罪行.
在今年7月, 她在家中跌倒受傷, 引發多種慢性疾病 , 延至今晨病逝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開始空襲本港,經十八日的苦戰,港英政府終捱不住,於當年的聖誕節宣布向日軍投降,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苦痛日子。
日軍佔領本港後,第一件事就是控制香港市民的口糧供應。食米實施配給制度,初期每位年滿十歲的香港市民,每人每日分得白米六両四錢,十歲以下兒童米糧減半。日治後期因為戰事吃緊,米糧供應短缺,每日每日僅供應白米三両二錢,即戰爭初期的一半。故香港市民在日治時期,極度營養不良;人們為了裹腹,都吃一些營養價值不高的東西,如木薯粉、樹皮等,甚至傳出有人吃人的駭人消息。
除了控制糧食外,還控制香港的金融體制,日軍政府強制市民兌換軍用手票,並嚴禁市民私藏港幣,違者有機會被槍斃。初期,每一元港幣兌二元軍票,再後期貶值為一港幣兌四軍票。由於軍票是一種沒有價值的貨幣,加上大量濫印,故在抗戰勝利後,不少市民的血汗錢,一夜之間變成廢紙。戰後,不少組織都申請向日本政府索償因軍票的損失,但均不得要領。
日軍視華人如腳下之螻蟻,而港人都在淪陷期間苟且偷安。最恐怖的,是日軍嗜好執行酷刑,和濫捕所謂之「重慶分子」。甚麼灌水、吊飛機等酷刑,令到不少港人聞風喪膽,相信不少年過七十的港人,都聽過「殺人王」野間賢之助的「戰績」,野間就是香港淪陷時期的憲兵隊長,專門濫捕無辜市民,不少市民就是死在野間和他手下的槍尾劍下。
除了濫捕無辜外,還抓了不少樣貌娟好的女子,充當花姑娘和慰安婦,很多年青貌美的女士,都被日軍奪去寶貴的貞操。日軍當局還趕走住在灣仔洛克道一帶的居民,並將該處闢作慰安區,設立不少供日軍發洩性欲的慰安所。
日軍政府為了節省米糧,實施所謂的「歸鄉政策」,實行驅逐港人返回內地。由於不少人返回內地,加上兒童夭折率高,令香港的人口由一九四一年的一百五十萬人,銳減至一九四四年的六十萬人。
二次大戰令不少港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日軍當局還口口聲聲說:「大日本佔領支那(中國),是為了解放苦難的中國人民,是為了實現偉大的大東亞共榮圈而奮鬥到底!」這是掩飾戰爭罪行的最佳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