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佔時, 日軍對我們中國人做過什麼殘暴的行為?

2007-01-05 11:28 pm
日佔時, 日軍對我們中國人做過什麼殘暴的行為?

請詳細描述!!

thx!!

回答 (5)

2007-01-05 11:44 pm
✔ 最佳答案
南京大屠殺”長期以來一直被全世界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日軍暴行。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瘋狂地開始了長達六週(有些歷史學者認為是三個月的大屠殺、三個月的小屠殺,為期長達六個月)的燒、殺、姦、掠等慘絕人寰的暴行,三十多萬名南京軍民慘遭殺害,不計其數的婦女被姦污,無數的住宅、商店和倉庫遭受劫掠,全市約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毀,南京成為了惡魔肆虐的人間地獄。
事發六十年後,我有機會踏足南京這個地方,於是專程前往參觀江東門──一個大屠殺發生的主要現場──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永久銘記這一血的歷史教訓,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和子孫後代,籌建了紀念館,並在當年日軍各主要屠殺地點為遇難同胞立碑十五塊。1985年2月紀念館破土動工,同年8月15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四十週年時落成開放。車子甫轉入莫愁湖以西的荼亭東街,便可以看見屹立於紀念廣場上的巨大石柱,上面刻著“1937.12.13─1938.1”這個被無數同胞的鮮血染紅的日子──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日期,永遠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恐怖大屠殺。參觀的當天恰巧是聖誕節,紀念館前的大廣場不時刮起刺骨的寒風,像不斷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悲慘遭遇,每一位參觀者的心情都被烏雲籠罩著。沿右側拾級而上,看到紀念館牆壁上一行令人觸目驚心的黑色大字“遇難者300000”。
進入紀念館後,我們被引領觀看一套介紹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紀錄片,影片清楚紀錄了中國同胞被殘殺和日軍的行兇過程。接著,我們進入了主館,內裡陳列著有關大屠殺的種種証據和紀錄:圖片、文字、殺人武器以及日軍的行軍日記。其中一個場館安放著從江東門掘出的死難者遺骨,場館入口處的石壁上,刻有一列列遇難者的姓名。當想到他們曾經一度是鮮蹦活跳的人體時,不能不黯然神傷。腦袋立即顯示了日軍對他們施暴的景像,我不禁怒憤填膺。這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誰能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呢?
從七十年代開始,日本國內出現了一連串對南京大屠殺的翻案文章,竭力否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其中主要有:鈴木明在1973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殺的虛妄性》一書,此書其中三篇採訪報導獲得了日本《文藝春秋》的大宅壯一報導文學獎,被“大東亞戰爭肯定論”者奉為圭臬。1975年山本七平出版的《我方的日本軍》更說:“南京大屠殺是無稽之談。”1984年拓殖大學講師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一書,全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並諉過於中國,推卸侵略戰爭的責任。更嚴重的是日本文部省在1982年7月強行修改高等學校教科書,把1945年前日本對中國大陸的“侵略”,描述成“進出”。並盡量淡化南京大屠殺的暴行,為日本的兇殘罪行辯護。例如有一本教科書原文是: 在佔領南京時,日本軍隊殺死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進行襲擊、搶掠和焚燒,並因南京大屠殺而受到世界的譴責。據說中國受害者達20萬人。
文部省修改後成為: 在進攻南京的混亂中,日本軍隊殺死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並因南京屠殺而受到世界的譴責。


日軍侵華時期進行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李秀英,在南京病逝,享年86歲.



李秀英被視為揭發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歷史証人 . 她在1937年12月19日, 懷有7個月身孕時, 在反抗日本士兵侮辱時, 被刺37刀 , 期後獲美國醫生救治 , 但胎兒流產.



她在1947年 , 曾在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案中作証. 之後到日本, 參加和平集會 , 控訴日軍暴行.



李秀英在99年 , 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日本右翼分子毀壞名譽權 , 在一、二審勝訴 , 反駁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否認南京大屠殺罪行.



在今年7月, 她在家中跌倒受傷, 引發多種慢性疾病 , 延至今晨病逝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開始空襲本港,經十八日的苦戰,港英政府終捱不住,於當年的聖誕節宣布向日軍投降,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苦痛日子。
 日軍佔領本港後,第一件事就是控制香港市民的口糧供應。食米實施配給制度,初期每位年滿十歲的香港市民,每人每日分得白米六両四錢,十歲以下兒童米糧減半。日治後期因為戰事吃緊,米糧供應短缺,每日每日僅供應白米三両二錢,即戰爭初期的一半。故香港市民在日治時期,極度營養不良;人們為了裹腹,都吃一些營養價值不高的東西,如木薯粉、樹皮等,甚至傳出有人吃人的駭人消息。
 除了控制糧食外,還控制香港的金融體制,日軍政府強制市民兌換軍用手票,並嚴禁市民私藏港幣,違者有機會被槍斃。初期,每一元港幣兌二元軍票,再後期貶值為一港幣兌四軍票。由於軍票是一種沒有價值的貨幣,加上大量濫印,故在抗戰勝利後,不少市民的血汗錢,一夜之間變成廢紙。戰後,不少組織都申請向日本政府索償因軍票的損失,但均不得要領。
 日軍視華人如腳下之螻蟻,而港人都在淪陷期間苟且偷安。最恐怖的,是日軍嗜好執行酷刑,和濫捕所謂之「重慶分子」。甚麼灌水、吊飛機等酷刑,令到不少港人聞風喪膽,相信不少年過七十的港人,都聽過「殺人王」野間賢之助的「戰績」,野間就是香港淪陷時期的憲兵隊長,專門濫捕無辜市民,不少市民就是死在野間和他手下的槍尾劍下。
 除了濫捕無辜外,還抓了不少樣貌娟好的女子,充當花姑娘和慰安婦,很多年青貌美的女士,都被日軍奪去寶貴的貞操。日軍當局還趕走住在灣仔洛克道一帶的居民,並將該處闢作慰安區,設立不少供日軍發洩性欲的慰安所。
 日軍政府為了節省米糧,實施所謂的「歸鄉政策」,實行驅逐港人返回內地。由於不少人返回內地,加上兒童夭折率高,令香港的人口由一九四一年的一百五十萬人,銳減至一九四四年的六十萬人。
 二次大戰令不少港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日軍當局還口口聲聲說:「大日本佔領支那(中國),是為了解放苦難的中國人民,是為了實現偉大的大東亞共榮圈而奮鬥到底!」這是掩飾戰爭罪行的最佳例證!
2007-01-08 4:25 am
日軍經常屠殺中國人,著名的有南京大屠殺,
甚至有日軍進行百人斬比賽!!
日軍以殺人取樂!

經常強姦婦女,將不肯就範的女性殺掉.
慰安婦..相信你也聽過吧.

利用無辜平民進行變態實驗,但受害者不是死人....
你可以看 黑太陽731 內容非常血腥,沒有誇大,是當年日軍所做過的事!

總結:以上那些變態殺人強姦犯,我們不可以稱他們為 人.



我們中國人要自強,吸取歷史教訓,避免事件重演!
參考: 100%自己親手打出來
2007-01-07 6:16 am
南京大屠殺,
2007-01-06 1:55 am
我想太多了吧..以致現在的中國人也很不喜歡日本..南京大屠殺是最典型的事件.還強佔領中國的土地!~
2007-01-05 11:53 pm
日治時期的社會民生
http://www.rthk.org.hk/special/60yearsofSJWvictory/media/hkinwar02.asx



日佔時港人生活


日軍推行「歸鄉政策」,鼓勵香港居民返回中國,以減少香港人口,香港人口由1941年的一百六十一萬減少至1945年的六十萬人。

強迫回鄉

日治初期,日軍政府採取縮少人口政策,強迫市民遣反回鄉。結果,香港由戰前時人口超過一百萬,跌到人口只得不足五十萬。

開設慰安所

日軍在灣仔一帶,曾開設慰安所十多間。他們還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所謂的慰安婦,其實是用來當作日軍的洩慾工具,滿足他們的性慾。所以,當時很多婦女都搽「鑊撈」在面上,扮作乞兒,以避過日軍的魔掌。

六兩四米

1943年中,香港糧食出現短決,日軍政府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日可得六兩四米。但後來由於糧食嚴重不足,每人每日只可分得四兩六米。市民為有吃草根、花生夫來充飢,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

燃料缺乏

由於木柴進口大減及存柴用盡,柴價上漲。不少居民唯有以家具替代,燒水煮飯。到了最後無人看守的房子包括香港大學、皇仁書院等,也給貧民拆去木材, 以作燃料。此外,因為缺煤的關係,大部分公共服務如供電、供水、交通 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公共服務受影響

香港淪陷後不久,由於巴士車隊被充公,日本便下令兩家巴士公司(九巴+中巴)連同的士及貨車公司合併為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Honk Kong Motor Transport Co.)在沒有軍事雖要下,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from : http://www.geocities.com/boilano/life.htm

★第二個★

日冶時期在香港,市民生活極為困苦。在糧食嚴重短缺及生命處於毫無保障之下,大部份市民都是在飢餓及人心惶惶中渡日。日軍佔領香港後,興建慰安所、限制糧食的分發、發行軍票等暴行,令人心感憤怒...

糧食問題
在日冶初期,市民每人每日只可獲得六兩四的米,後來日軍仍覺得六兩四太多,並進一步削減為四兩四,因此使到很多因為飢餓而死什至出現人食人的慘劇。

興建慰安所
1942年8月,日軍於灣仔大佛口一帶興建五百間慰安所,並以軍妓營業的地方為理由,帶同軍刀,迫使居民遷出。

發行軍票
日軍佔領香港後,於12月26日大量發行軍票,宣佈一元軍票的而面值等於港元二元。1943年6月30日,日軍限制停用港元,強迫市民將港元兌換為軍票。

日軍投降後,接收香港的問題一直為中英雙方所關注的。當時,很多人以為香港必然會重歸中國政府的管治。但當時國民政沒有出反對的示,反而

戰後軍政府的措施

軍政府的要任務,在於決市民的生活。故成立後不久,即印行「配米證」憑此證市民可擭配米五斤。

另外,軍政府頒佈「發行鈔票銀行權力及合法通用鈔票及率公告」,目的是限制用軍票,授予軍政府行鈔票的權力。由於當時在市面流通的貨幣不敷應用,故軍政府在印成的1000元軍票上加印「香港政府一元」的英文字樣。

戰後金融和貿易

日軍投降後,軍票的面值即一落千丈,軍票對港元的自由兌換率由港元一元兌250、500、1000、2000元不等。到了1945年9月24日,軍政府正式宣佈日元軍票無效。自此,港幣回復往法定地位。

戰後政1的各項措施

楊慕琦爵士於1946年4月30日重回香港,成立地方政府。由於戰爭結束後,所以物價上升了數倍,故政府便通過批准加薪的議。大抵而言,低薪的公務員擭加薪二倍,薪金在每月一千元的公務員加薪三成,而每月一千五百元的加二成。另外港府進遣散的軍人約二千五百人。

工 商 貿 易

戰 後 香 港 迅 速 發 展 工 業 生 產 及 對 外 貿 易 。 從 1960年 至 1969年 間 香 港 國 民 生 產 總 值 平 均 每 年 增 長 13.6%, 1969年 人 均 總 產 值 為 4,757港 元 , 當 時 香 港 已 進 入 中 地 區 前 列 , 並 在 世 界 上 享 有 較 高 聲 譽 。

從 七 十 年 代 開 始 , 香 港 經 濟 全 面 發 展 ,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逐 漸 形 成 。

from : http://hk.geocities.com/ymca_2b_student/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24: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5000051KK016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