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三國演義

2007-01-05 5:09 pm
點解三國演義大部分時間都講蜀國?

回答 (5)

2007-01-05 6:31 pm
✔ 最佳答案
因為三國是由西漢滅亡後而來的, 而劉玄德為西漢的皇室之遠堂親戚 和 當世之英雄,其能力盡辛勞而成立蜀國 ,仁德, 忠義, 愛國之心及意志為後世所景仰,而關雲祥,張飛和孔明等亦為傳奇人物,而 故事除了史實外可帶教育義意令年青人做個正直之人,
2007-01-05 10:31 pm
因為而家二一世紀在沒人講義氣(人不為己,天朱地滅)有都很少所以作者以(桃園之(世))離教世人要講義氣
參考: 中史
2007-01-05 5:28 pm
因為作者是傾蜀主義者!
三國演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5/Three_Brothers.jpg/200px-Three_Brother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三國演義》是一本長篇歷史小說,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亦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羅貫中,但目前尚無定論,爭論很多。小說以劉備為及蜀漢為中心,講述由黃巾起義至魏、蜀、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為終結。小說通篇精巧敘述謀略,被譽為「中國謀略全書」。






目錄[隐藏]

1 起源與版本
2 作者
3 特色
4 《三國演義》與史實
5 文化影響

5.1 衍生作品
6 參見
7 參考書籍
8 外部連結




起源與版本
三國故事在中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

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樸,內容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作者
一般人認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為羅貫中。

不過,近年亦有對作者提出爭議。一位名叫張志和的民間學者在國家圖書館發現了一部明代插圖孤本黃正甫刊二十卷《三國演義》。張先生發現雖然該版本封面、序言、目錄、君臣附錄是明天啟三年補訂,而正文部分卻是早年留下的舊版本。這也讓原先的「嘉靖本為三國演義最早刻本」之說失去依據。

從《三國演義》本身內容看,也有許多地方可看出作者可能不是羅貫中。如「關雲長五關斬六將」部分,關羽尋找劉備的路線明顯不符合地理常識,而作為北方太原人的羅貫中不應對鄰省地理如此無知。而蜀國將領黃權在黃正甫版中多次被寫成「王權」,顯示該書作者可能為南方人。

胡適先生曾在廿世紀三十年代說過:「《三國演義》不是一個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義家的共同作品。」「《三國演義》的作者、修改者、最後寫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學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由此看來,三國演義可謂是集體著作。



特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5/Zhuge_Liang.jpg/200px-Zhuge_Liang.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持羽毛扇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國演義時,把明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刪除勘正。

而書中亦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當中的戰爭,手法多樣,讀者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被認為是波瀾起伏、跌宕跳躍,使人讀來驚心動魄,將歷史上沒有的描寫得更細緻。不過,前10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51年,以後的46年只用了16回卻草草收場。



[編輯] 《三國演義》與史實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章學誠在《丙辰雜記》提到演義時說「七分實三分虛」,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因魏晉政治黑暗,史料多招刪改,對中央政府多加美化,穢史、疑史眾多。三國志就有不少自相矛盾之處,至魏晉以降歷代不少史家認為影響《三國演義》極深的逸史軼聞才是被魏晉政府隱瞞抹消的歷史,《三國志》本身有其爭議性。

但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護航《三國志》官史,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人物展開批鬥,胡適、魯迅等爭議極高的革新派學者更帶頭炮轟《三國演義》,而中共建政後受馬列主義反封建思想影響,在加上毛澤東本人對秦始皇、曹操、成吉思汗的愛好以及對農村思想徹底掌控。便繼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關羽等人物鬥爭,大量引援《三國志》來加重炮火而忽略其爭議性。直到改革開放才見反省,但不見其放鬆力道。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c/c1/Liu_Bei_Art.jpg/200px-Liu_Bei_Ar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由三國演義衍生的遊戲真·三國無雙中的劉關張在桃園結義畫面
2007-01-05 5:27 pm
因為故事必須有主角才可引人入勝,而劉玄德為當世之英雄,其仁德為後世所景仰,而關雲祥,張飛和孔明等亦為傳奇人物,而編者可能亦希望故事除了史實外可帶教育義意令年青人做個正直之人,種種因素皆理所當然令蜀個成為故事既中心。
參考: 個人理解
2007-01-05 5:25 pm
這是作者的喜好
作者想多寫劉備建國的事蹟和生評
可能因為劉備在三國中建國最困難的
因為曹操自官渡之戰統一北方
孫權南方長江一帶
劉備當時只一個小勢力
作者想寫已劉備和部下運用機智來平行
二國和其用利的好處來建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13: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5000051KK005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