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答40分:實現「大同世界」的機率等於0?

2007-01-05 3:29 am
大同世界:

人們愛惜物資, 但不會把物資據為己有, 又恐怕為社會出力不夠;
老年人安享年,壯年人發展所長, 小孩健康成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得到照顧,
男子有工作, 女子有歸宿。

在大同世界裏,人人都沒有私心,互愛互助,財物不分彼此,能為社會出力,
社會福利完善,所以陰謀不會萌生,沒有偷竊造反的事發生。
-----------------------------------
根據經濟學,慾望是無窮無盡的。人是自私的,貪得無厭,這種人的劣根性難以改變。
那「大同世界」的理論是否不設實際,實現的可能性又是否等於0呢?

回答 (9)

2007-01-11 4:16 am
✔ 最佳答案
純學術討論的話,我們很難說一件事發生的機率"等於零"。世界一直在變化,很難斷論說以今日發生不了的事,在將來也不會發生。所以我覺得將題目理解成"接近零",即"基本上不可能",會比較容易討論。

如果說"「大同世界」的理論是否不設實際,實現的可能性又是否接近0呢?"的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過癥結不在於人自不自私。

所謂大同世界基本上是孔子的完美理想,簡單來說,即人人的生活都得到滿足,人人都獲得公平的待遇。

經濟學是從進化論裡得到靈感的,這暗示著人在競爭資源的同時,並定會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人或事。因此如果人是自私的假設是對的話,大同世界就是一個邏輯上的矛盾。因此"基本上"不可能發生。

反觀就算人自私的假設是錯誤的。事實上,人類的確可以透過教育減少自私的行為。例如,在香港,你不會見到有人把公園的椅子搬回家自己用。但在大陸這種事卻常常發生,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關係。不過就算人真的能不自私,大同世界還是不大可能發生。
主要原因是因為人的"差異性"。人可能可以不自私,卻不可能沒個人看法,也不可能每個人的能力都一樣。每個人對滿足,公平等觀念都有不同的詮釋。怎樣才算"安享天年"?怎樣才算"健康成長"?怎樣才算"公平"?這些字眼表面看上去都很完美,也不會有人反對,但一進入細節,就很難取得一個全世界認同的共識。

舉例來說,假設30%的老人認為三餐一宿就是安享晚年,40%的老人認為還要兒孫同堂才算安享晚年,另外有30%的老人卻認為總要有張搖搖椅,才能叫安享晚年。
在這個例子裡,我們應該回應哪一些老人的要求,才算讓他們安享晚年呢?
回應第一組老人的要求的話,很明顯第二、三組老人就不算"安享晚年"了。而從現在社會角度看,想要兒孫同住,也不算是一個過份的欲望。
如果回應第二組的話,那第一組的老人可能會嫌吵,第三組老人的願望卻依然滿足不到。
如果回應第三組,我們就要面對資源分配的問題。就算不從經濟學去看,資源有限這件事也是事實。要每一個老人都能分配到一張搖搖椅,地球上很多樹,就不能運用到更有用的用途,如做成學校的書桌。而數也有砍完的一天,某一代的老人,就沒有搖搖椅了,也就不能滿足他們對"安享晚年"的願望。
或許有人會說,那就根據個人所需分佩,給一些老人三餐一宿,給一些老人搖搖椅。但這又會回到問題的基本,造成資源分配不平均,因為可能有老人想要每年外遊幾趟,比起想要三餐一宿的老人,他們就佔去了更多的資源,也就落回本來貧懸殊的局面。

就算能達到平均分配的共識,依然是個不公平的局面。人的資質是有差異的,有人能力高,有人能力低一點。跟據能力分配個人財富,才是合理的。假設你是博士畢業,精通十六國語言,天文地理無所不識,你月賺十萬是合理的,賺三千是不合理的,是對你曾在學業上下過的苦功的否定。平均分配是違反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觀念。

總括來說,由於個人的差異性,我們無法達到共識,沒有共識就不會有人人都接受的解決方案。就共識存在,能力的差異也會造成實際上的資源分配不公平。就算人人都不自私,不公平的世界仍不能稱為大同世界,完全公平的世界,即按個人能力分配資源的世界,也不是孔子所想的大同世界。與其說大同世界不可能發生,不如說大同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盾,不可行的世界。

順便糾正一下,
第一,大同世界並不是共產主義,大同世界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只是社會主義的一個進程,過了階級鬥爭,才能進入社會主義。
第二,經濟學上的人類自私,是一個假設。雖然普遍人認同人是自私的,但從學術上來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例證,人不是自私的,"人是自私的"這件事就不能成立為事實。而歷史上孫中山,南丁格爾等人的存在,也令這件事很難成為"事實"。但為甚麼這個假設依然存在呢?中學時老師曾經有個例子,如果一個白痴,撿到一筆錢,糊里糊塗拿去開油站,卻開在一個好位置,賺個盆滿缽滿。這似乎就證明人不需要自私,也能獲得最大效益。老師的回答不是說:"好運不算"。他的說法是,在好位置賺得盆滿缽滿並沒有違反供求定律,只要人類自私這個假設,對印證供求定律有幫助,這個假設便是一個好的假設。這是一種邏輯遊戲,很難解釋清楚,不過只要供求定律沒被推翻,或沒有第二個假設能印證供求定律,經濟學就會繼續延用這個假設,就算它事實上可能是錯的也好。希望學經濟的人別因此有持無恐,以經濟學作為不道德行為的靠山。
參考: ME
2007-01-07 7:00 am
不等于零,這是社會的錯呀.如果教育好下一代對金錢.對價值的觀念有正確的認知.
大同社會是有可能實的,要成功,必須由你我做起!~
2007-01-06 10:32 am
「大同世界」 即使出現,也不會穩定長,很快便會消失,因為這會是很大的誘因/條件/機會 創造自私者...... (參考: " 自私的基因" 一書 )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相信「大同世界」是可以實現.........於一瞬間。

至於賞生順活於天長地久的大不同,還是努力追求曾經擁有的大同,那便是各人各自的體驗和修行了。

2007-01-07 09:53:50 補充:
SORRY「大同世界」 即使出現,也不會穩定長久,........
2007-01-06 5:09 am
你呢句
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好似係出於先秦某的。

這是描述一個極和諧的社會,與經濟學對人的constrain係無必然關係。

經濟學都講,佢每個理論都要有constrain有假設,然後才開始推論,現在我們先假設經濟學的假設是真實不虛,然後,又把經濟學的假設,用在社會學、道德學上,我們是否有問題呢﹖
我猜我們不能用間尺去量度,空氣的光譜吧。
2007-01-05 10:50 pm
「大同世界」出現機率會有幾多~~?

第一自己必先存有這個概念, 才能引領別人行動;
人是孤獨動物, 要互相倚靠才能生存, 亦受身邊的環境而影響, 會人云亦云. 等於好人會教下好兒女,一代傳承一代. 先有一小叢人存有「大同」觀念, 才會有機會感染世界行使「大同」.
萬事起頭難, 機會率雖少, 但不等於無.

但現今世界是以極急速發展, 物競天擇在所難色.
變相要犧牲「大同」的觀念, 才可使自己突出, 比人優勢, 選擇更安好生活. 別人在向前發展, 但你維持大同觀念, 原地不變, 其實無抵觸. 只要不與外界接觸就可以, 例如居住孤島.

拒絕慾望, 就會停止開發新產品. 而且不倚賴文明社會提供物資, 可以長居孤島多少世代呢? 除非你的祖宗是原始部落, 一直保留不會使人變遷的傳統, 做原始人, 用原始的物品, 過原始的生活. 那麼要犧牲做城市人, 就沒有完善的福利, 就沒更好物資可享用.

慾望自私貪得無厭, 是人生存之根本, 因環境需要, 天性本能會自行進化. 別人行得快, 你自然走得比他人快, 互相影響. 做原始人不能再做多少世代, 始終會進化適應時勢的.

那豈不是會埋沒「大同」觀念?! 那倒未必.
當人處於惡劣環境裡生活, 會產生厭戰的念頭 ; 放棄現在的模式, 希望找一片新天地. 你看“因環境需要, 天性本能會自行進化”啊!!!
實現「大同世界」的機率, 又有了轉機~~ ^^

世界是循環, 可能曾經有過「大同世界」, 只是碰巧到現今失落了, 不足為奇.

2007-01-05 15:02:36 補充:
【更正】:那麼不做城市人, 就要犧牲完善的福利、更好物資可享用.

2007-01-11 15:12:02 補充:
【補充】:有任何慾望, 就會索求, 進而引起開發熱潮, 製造需要產物, 故形成供求的局面, 即Demand & Supply .而有產品推出後, 就會有另一更超越的出現市場, 進行競爭, 甚至取代舊的產品.人們為了追求高質享受, 再產生慾望, 索求更新的產品.以上是經濟學中重要的生態循環, 沒有以上主線, 亦不會變化今日時代進步的局面.但慾望與自私, 可以僅限於他們的生活消費模式, 並不代表人性本質是醜惡的, 請大家分開兩者的不同之處.
2007-01-05 9:15 am
只要人類一日仍存在私心 , 而不能作無私奉獻 , 大同世界都無法出現 , 即使本人對大同世界充滿憧憬 , 畢竟現實歸現實 , 理想歸理想。
參考: me
2007-01-05 5:02 am
你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其實,這個理想是好的,但是為什麼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上實現呢?就是因為它雖然很多人憧憬的景象,卻也違反了人的本性。
這種景象只能在一種條件下才能實現,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有著同一個信仰,有著同一個目標。就像在教會裏大家都以兄弟姐妹相稱,一有號召大家也少有自私的念頭,所以很多事情就很容易辦。49年建國初期,全國人民都相信共產主義,也都為這個目標而努力,所以,全球各地的華僑都紛紛回國,想為建設祖國出一分力,那時的人工作熱情,真可用熱火朝天來形容的。
2007-01-05 3:50 am
其實都唔係既..但係如果由得而家既情形,實現的可能性就一定係0la..而家如果可以改善,應該重未遲既
2007-01-05 3:36 am
基於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及 "有競爭才有進步"
這理論可能性是0的
正如您所講
人的劣根性難以改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5: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4000051KK033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