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本人翻過《越絕書》和《吳越春秋》,此二書是滅亡吳國西施的最早出處,都沒有提及其容貌。
《越絕書》: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曰:「昔者,越王句踐竊有天之遺西施、鄭旦,越邦洿下貧窮,不敢當,使下臣種再拜獻之大王。」吳王大悅。
《吳越春秋》:乃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
之所以沒有西施容貌的記載,只因歷史上根本沒有其人,西施只是一個泛稱古代美女的詞語,並不專只一人。
翻閱歷史,我國春秋末期確有吳、越兩國交過戰,先是吳敗,吳國闔閭被打死了,繼任者夫差兩年後復仇,越國被打敗,越大夫范蠡陪同越王句踐囚於吳國為夫差養馬。後來,夫差釋放句踐回到越國,越國君臣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富國強兵,同仇敵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終於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據《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載:句踐復國後,范蠡「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返。」范蠡「浮海出齊……父子孜產……致資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文種未歸隱,被句踐逼令自殺。
但是,吳、越戰爭中沒有西施其人。司馬遷《史記‧越世家》隻字未提西施其人其事。《國語‧越語下》中,寫了句踐失敗後到吳國為奴以及後來句踐報仇雪恥之事,但都沒有談到西施。《史記》、《國語》離春秋時代較近,但未記錄為越國雪恥滅吳做出「卓越貢獻」的西施,可見傳說不是事實。
西施與吳越戰爭逐步掛靠,是從東漢袁康《越絕書》裡有句踐報仇用美人計的記載開始:「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這時,西施才做為吳、越戰爭歷史人物出現於民間傳說。《越絕書》是部什麼書呢?《辭海》說:《越絕書》,一稱《越絕記》,東漢袁康撰,記吳、越二國史記,及伍子胥、子貢、范蠡、文種、計倪等人的活動,多采傳聞異說。與袁康同時代的趙曄(?~約西元八十三年),《後漢書‧儒林傳》有他的事蹟,趙曄著有《吳越春秋》,採用編年體,取材主要為《越絕書》、《左傳》、《國語》、《史記》。此外並能備載眾說,所引文獻多為他書所不及。《吳越春秋》完善了《越絕記》中文種獻西施給吳王的故事,在第九篇〈句踐陰謀計〉中,句踐問文種,「以國就是」,文種陳述破吳的幾個謀略,第四就是「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使施行美人計更加完整。後代人根據《越絕記》、《吳越春秋》大加宣揚,如唐初詩人宋之問〈浣紗篇〉,北宋詩人蘇東坡〈范蠡〉,明代文學家楊慎〈歷代詩話〉等作品都提及西施其人,歌頌其事,這就給西施故事的流傳產生了推波助瀾作用。另外,一些地方誌如《吳地誌》、《姑蘇誌》、《會稽誌》等對西施傳說亦作了種種杜撰的記載,更增添了西施這一古代美女存在的可信性。
關於「西施」一詞該怎樣解釋呢?早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就已屢見「西施」之說。如《管子‧小稱篇》就載有:「毛嬙、西施,天下美人也。」《管子》的作者,是戰國時齊稷下學者託名管仲所作,有句成語叫「東施效顰」,是戰國時莊子所作《莊子‧天運》中的故事,裡面提到:「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醜女東施見了,覺得這一動作很美,就學西施的模樣也皺起了眉頭,結果顯得更醜。」《莊子.齊物論》也談到了西施。「故為是舉(列舉)莚(草莖)與楹(廳堂前木柱),厲(醜陋的人)與西施(古代著名的美女),恢(寬大)詭(奇變)譎(詭詐)怪(怪異),道通(相通)為一(渾一)。」這西施是誰呢?西晉史學家司馬彪曰:「西施,夏姬也。」據《左傳‧成公二年》載:浙一年(西元前五八九年),楚共王遣申公巫使齊,巫臣攜夏姬奔晉。這個「西施」,比吳、越交戰(西元前四九六年、前四七三年)早一百多年。由此可知,「西施」一詞是古代對美女的豔稱,長得漂亮的女子都可美稱「西施」。
從事實角度看──
一、句踐滅吳時,史籍上未見獻西施於吳王的記載。
二、西施故事的流傳始於東漢時期。
三、「西施」之稱是指古代美女,並非專指某一人。
因此可以確定:歷史上沒有西施其人。她的實際容貌,古書中自然沒有記載。後世有關西施容貌的文學作品,都只是文人想像之辭,更不得作準。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578325851-1.php
http://www.agent-m.net/Book/O-3-020-01.htm
http://ef.cdpa.nsysu.edu.tw/ccw/02/wuy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