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溫室效應既書籍 [ 急 ] ! !

2007-01-04 9:34 am
有冇人有本有關溫室效應既書籍?
我想要以下既資料
1) 本書既重點內容
2) 有關資料既頁數
3) 出版社
4) 出版日期
5) 作者
聽日要交架喇 THX !!!!

回答 (1)

2007-01-04 9:49 am
✔ 最佳答案
發燒地球200年
Greenhouse — The 200-Year Story of Global Warming

蓋爾.克里斯欽森(Gale E. Christianson) 著
黃小萍 譯
野人 出版
定價:NT. 330 元,特價:NT. 280 元
2006/4/1 初版
裝幀: 21×15cm320頁

【得獎與推薦】
.亞瑪遜網路書店讀者四顆星評價!
.出版人週刊:克利斯欽森的著作,是全球暖化最有力的驗證;身為科學史的學者,他以優雅的文字為科學立傳。
.美國圖書館月刊:克利斯欽森以巧妙的筆法,帶領讀者回溯了溫室效應兩世紀以來的歷史,並回到我們當下所面臨的困境。




【內容簡介】

我們居住的地球在發燒,而且已經發燒兩百年了!

《發燒地球200年》就是一本關於全球發燒,或所謂的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的故事。全書分成三大部分:1.「時間旅行家」;2. 「世界的蠶食者」;3.「水晶宮裡的住民」。

「時間旅行家」所描繪的,是改變人類思想的偉大科學人物。作者從兩百年前,在法國革命中與死神擦身而過的自然哲學家尚‧約瑟‧傅立葉說起,因為傅立葉是第一個將地球想成巨大溫室的人。還有孤獨的蘇格蘭思想家赫頓(James Hutton),及蝴蝶收藏家萊爾爵士(Sir Charles Lyell)。他們共同倡導了地質學上的均變說,為現代地質科學揭開了序幕,也為達爾文的學說奠定了基礎,使萊爾的朋友兼同事的達爾文,也能如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頓為夜空星子畫上距離那般,為演化過程插入時間的刻度。

「世界的蠶食者」中,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化石燃料的生成與取出,以及包括紡織工業家阿克萊特、改良蒸汽機的瓦特、建造蒸汽火車頭的史蒂芬生、鋼鐵家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以及建造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等,所謂發明家、資本家的出現,象徵工業時代卓越成就的龐大磚石煙囪,彷彿埃及豔后方尖碑,聳入雲霄數百呎,廿四小時不間斷地向大氣層吐出它們沉重的負擔。

第三部「水晶宮裡的住民」中,一路探查從廿世紀初開始,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相關發現,追蹤在科學上與政策上的爭論,並深入一九九七年於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研討會及後續發展。

本書既是一本知識性的科普書,也是一本有趣的歷史讀物。全書所要呈現的主題雖然嚴肅,作者卻用說故事般生動的描繪、精采的文字,細說從頭,讓讀者深切明瞭這個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議題。

http://www.sinobooks.com.tw/bookdata/bookdata.asp?BookNo=NEV0010
------------------------------------------------------------
發燒地球兩百年.序...人類,抉擇的時刻
 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也很好看的書。

  溫室效應是科學問題,也是政治議題,更是將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決定性因素。可是作者卻能用古代說書人的文學筆調,帶點幽默與嘲諷,讓我們彷彿跟隨著他坐在時光機上,觀看一幕又一幕生動逼真的歷史劇。

  這幾年來,因為溫室效應以及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到生效,我參加過數不清的會議與研討會,從政府部門、學術單位到民間團體,淹沒在堆得比人高的報告書、資料與期刊中,能抽身從一大堆數字與理論中,看到「溫室效應兩百年」,覺得非常親切,我想這是一本能夠讓民眾在沒有壓力的閱讀心情裏一窺究竟的書。

  溫室效應不只是氣候愈來愈熱而已,它牽動到全球環境的變遷以及即將面臨的能源爭奪戰。

  它將決定全世界所有國家未來的競爭力,甚至每個民眾的生存問題,這也就是大家為什麼這幾年不斷聽到溫室效應這幾個字的原因。

  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暖化,並不是每個地區愈來愈温暖,而是全世界都將面臨氣候變化愈來愈劇烈,也就是對於人類而言,極端的氣候將會愈來愈多,比如暴風雪,大颶風、大洪水或乾旱,將會是常態。而且降雨模式的改變,比如原本下雨的地區不再下雨,或者沙漠開始下雨,除了影響河川湖泊水量之外,人口的分布勢必也會受影響這也意味著國家、社會或地區的興衰起落版圖的重新分配。當然,氣候會怎麼變,對我們個人而言,或是政府,甚至是全人類也都拿它沒辦法,但是我們卻可以增強我們面對危機的應變能力!縱觀歷史,人類社會之所以衰頹敗亡,大致來說,自作孽的成份大於外來的脅迫。

  為了溫室效應所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是針對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管制,其實就是強迫各國政府節約使用能源,這對於即將消耗完的石油與可能的能源爭奪戰,可以說是強迫各國提早作能源使用的結構轉型,讓人類社會可以順利過渡到另一個非石油的文明。

  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對於石化能源的依存度可以降低,這將是攸關所有企業未來能否有競爭力,甚至整個國家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因此現在不是談論台灣是不是京都議定書的諦約國,會不會受到國際制裁的時候,如果不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將產業升級,決心將整個國家的能源政策與結構做徹底的改變,真的就來不及了。當然改變是痛苦的,但是我們必須趁我們還有餘裕,我們還有能力的時候來調整。

  我頗能體會四十年前,瑞秋卡森女士在寫「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時,最後的結語:「人類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條是走慣的舒適大路,但終點是死亡;另一條是新路,不太好走,但這是唯一希望!」

 是的,破壞或復育,稀少或豐盛,改善或惡化,慈悲或貪婪,愛或恐懼,將視我們有所為或有所不為而決定。
.............................................................................

  我幫忙寫推薦序的書:「發燒地球兩百年」出版了,這是一本講溫室效應歷史的書,故事生動有趣,對於這個目前全世界最「火紅」的議題,想一窺究竟的朋友值得買來看看。

  這些年我花了不少時間閱讀能源與溫室氣體等等相關的資料(註1),去年初原本計劃以淺顯通俗的方式寫本書來介紹這個議題,後來一則是這兩年實在是太忙,同時興趣又太旁雜,無法投入完整的一長段時間來寫,另外一個原因是去年看了麥克.克萊頓所寫的「恐懼之邦」小說後,(註2),又使我猶豫不決而擱下計劃。

  恐懼之邦被最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批評為「偽科學」。地球是否在變暖中,雖然是科學問題,但是因為其中牽涉到太巨大的全球政治勢力、國家發展及經濟利益等問題,已非科學研究所能承担得了。

  姑且不論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不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凶,但是管制二氧化碳排放,基本上就是限制人類過度消耗有限的石化燃料,並且藉著這個全球性的議題,剛好可以讓已如失控火車般發展的現代這個物質消費文明,有一個反省及調整的機會,這與環保團體站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立場而言,是很好的契機。

  因此,不管你認為地球會不會繼續發燒,節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且善待環境,對於人類的任何建設都必須謹慎為之,應該是21世紀最重要的發展準則。

註1:花很多時間,當然是相對的。以我個人而言,除了正職的牙醫門診工作之外,有限的業餘時間所投入的公益付出,必須分配給荒野保護協會以及其他十多個不同領域,有些是基於責任,有些是基於興趣,因此以一個單一議題而言,我花在溫室效應的時間,實在是比例很高的。

註2:麥克.克萊頓是哈佛醫學院的醫生,但是他棄醫從文,十多本著作,幾乎都改編成電影(比如說侏羅紀公園),這本「恐懼之邦」是他花了三年時間閱讀環保的論文之後所寫的小說,並且在中文本厚達近七百頁的小說後面,附上數百篇學術論文的期刊編號供讀者查詢。他主張「有政治立場的科學是危險的」,很值得我們深思。

發燒地球兩百年──出版發行系列之44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6/06/09/68513.html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56: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4000051KK003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