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歷史超級高手!!!!

2007-01-04 8:24 am
請問~
國共二黨何以對[容共]和[聯共]各自表述?
請回答詳細點^^
更新1:

抱歉~我不是要問國共的發展 是要問國共兩黨為何各自表述"容共"和"聯共"? (這是歷史老師出的考試題目!!) 題目的意思是~ 國共兩次合作... 對國民黨而言是容共還是聯共? 對中共而言是容共還是聯共?

回答 (2)

2007-01-05 3:13 am
不會有國共第2次合作,不會去一致抗日,因為西安事變後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
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獲得了休整的機會

西安事變後,日本海軍認為:蔣中正已接納了抗日的意見,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必將開始加強。 因而對侵華的速度也為之加緊,併在在西安事變後之七個月發動盧溝橋事變,而中日戰爭全面開始。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中正到南京,抵南京後被關押並長期囚禁。楊虎城被送到國外,後秘密潛回香港打算參與抗日,但不久即被國民黨逮捕,並於1949年被秘密處決。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至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事件經過

事變後第三天,張學良閱讀瑞納帶來宋美齡的信件12月11日晚,張學良與楊虎城在止園緊急磋商,決定發動對蔣中正的兵諫。 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佈第二天清晨進行兵諫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時,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東北軍到臨潼的華清池扣留了蔣中正,十七路軍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邵元沖等國民黨軍政要員。西安事變爆發。

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

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停止一切內戰;
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
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
開放民眾愛國運動;
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
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
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


12月17日蔣中正手書何應欽停止轟炸行動12月22日,宋美齡等到西安。張學良、楊虎城去機場迎接,並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會談。

12月24日,蔣中正被迫接受六項協議。即:

(一)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
(二)釋放上海愛國領袖⑷,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
(三)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
(四)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
(五)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六)其它具體的救國辦法。

12月25日下午,蔣中正乘飛機離開西安,張學良親自陪同。當日抵洛陽。

12月26日,蔣中正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被扣留。
參考: yahoo
2007-01-05 1:18 am
回顧中國現代史,除了最初的反清革命以外,主要就是中華民族的現代革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初是由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以至中國國民黨為主導。至民國10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領導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總理孫中山,以革命建國為全體中國人、不分民族、宗教、階級,政治理想者一致的共同目標,因而接納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雖則最初部份中共領導人不大贊成,但最後還是接受了第三國際遠東支部的意見,全體加入了國民黨,這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


國共合作始於1924年的中山先生“聯俄容共”(聯共)政策


這次國共合作一方面是由於中山先生的廣闊胸襟,一切思想只以最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為念。另一方面是基於現實上的雙方互有需要,因而邁開了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步伐。


這次合作對推動國民革命至為有利,國共兩黨領導人,在政治及軍事各方面全力合作。周恩來、廖仲愷、毛澤東等分在黨政軍中擔任要職,著名的黃埔軍校,可以說是在國共合作之下培養了大批革命人才,其後國共兩黨老一輩的主要軍事幹才,大多都出自黃埔軍校。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結束,發生在北伐階段之中,民國十六年(1927年),當北伐軍攻克南京和武漢後,領導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蔣介石,在南京進行清共,其後,漢口政府亦認為共黨與第三國際有聯繫,亦進行了清共,迫使中共先後發動“湖南秋收”暴動(由毛澤東領導)和“南昌暴動”(或稱“南昌起義”,由葉挺、朱德、周恩來等領導),最後是在江西井岡山會合,並將之建為革命根據地。而國民政府在北伐統一後,則對井崗山進行了5次圍剿。不過,中共工農紅軍卻在圍剿中迅速擴大,人數由千餘人擴充至十餘萬人。


國共決裂,基因於理念不同、追求目標各異


第一次國共分裂,可說是導源於雙方理念不同,中共作為元產階級革命,其理念與國際上的共產黨人相同,因而互相支援,目的是要推翻各自的國內的封建統治,而國民黨當局則認為這種做法是裡通外國,不能接受,加以對無產階級專政的理念持反對立場,這是導致分裂的主要原因。


其後,國民黨對井岡山進行五次圍剿,使共黨被迫突圍而出,展開2萬5千里長征的艱辛歷程,而毛澤東主席就是在這個時期,當長征大隊途徑貴州省遵義市時,在會議上取得了領導地位。自此,毛澤東領導中共人員,輾轉抵達陝北,建立延安根據地,然後經歷抗戰、內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至1976年去世為止。


在中共長征至抗戰前夕,國共之間可說是進行著一場小規模內戰。這時,國民黨處於剿共階段,而共產黨則在抗爭與發展。


日本侵華,國共再度合作,全民抗日


1937年日本大規模侵略中國,國民政府宣佈抗日,並進行全國和解,共軍亦整編為國家軍隊的一部份,可說是第二次國共合作。


在這個時期,國民政府全面抗戰,共黨亦在其所屬及可以擴充的範圍內,全力抗戰。經過8年,中國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戰後,本該全國合力建設國家,不料內戰隨即爆發,雷霆戰鼓動地來。


經過三年慘烈內戰,國民黨敗退到臺灣。


此後臺灣在美國協防下,兩岸長期分離。中共一直聲稱要解放臺灣,臺灣國民政府亦一直要打回大陸(其後口號先後改為反攻大陸和光復大陸)。

2007-01-04 17:22:20 補充:
「聯俄容共」政策的重點為接納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當然,國民黨亦獲得了蘇俄提供援助以協助壯大及改組國民黨。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48: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4000051KK001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