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多D關於農業的資料

2007-01-04 6:01 am
請說出關於香港式微的行業--農業的資料
我想知道為何農業會式微?列出關於農業的資料。
愈多愈好

回答 (2)

2007-01-04 6:04 am
✔ 最佳答案
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開進了千村萬戶
農業部啓動的首批150輛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開進了千村萬戶,爲農民提供教育培訓、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和信息傳遞服務,成爲了流動的政策宣傳車、流動的科技大講堂和流動的技術服務站,受到了廣大農民熱烈歡迎。

  甘肅省把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結合起來,與農民工轉移培訓結合起來,與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結合起來,與科技下鄉、科普之冬、科技大集和“大喇叭”進村入戶等結合起來,與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結合起來,先後在肅州鎮板橋村等45個鄉鎮村開展培訓96場,發放各類科技書籍、資料5000多份,播放光盤100張。

  雲南省祿豐縣農廣校結合農業部開展的2006年“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利用直通車舉辦了送科技、送識假辨假知識、送優質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發放各種科普書籍450本、宣傳資料3600份,播放植物病蟲草鼠害防治及安全、有效、經濟使用農藥等各種科技光盤6小時,現場咨詢人數達到6000人次。建水縣農廣校聘請了三名中高級農藝師,帶著1000多份“雜交水稻新品種簡介”、“柑桔病蟲害防治”等科技明白紙下鄉進村,爲農民現場答疑解難。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成爲了體農民之所需,解農民之所求的貼心車。

  吉林省的7所分校利用春節前後農閑時節,結合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農民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走鄉串屯開展培訓,讓冬閑變成了冬忙。遼甯省的阜新縣農廣校在直通車到位後第二天就組織科普下鄉服務活動,在利用多媒體讓農民直觀易懂地學科技的同時,還發放了光盤200多張,養殖、種植類小冊子2000多冊。黑龍江省林口縣農廣校利用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先後舉辦了5次萬壽菊、沙棘種植栽培技術、農作物種子、農藥、肥料實用技術專業培訓班,使15000多農民享受到了聲形並茂的授課。

  據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曾一春介紹,爲了更好地發揮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的“巡回培訓課堂”作用,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農廣校還研究制定了《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對各級單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向每個項目試點縣印發了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培訓台賬,通過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完善管理和使用辦法,逐步建立起長效機制,爲將來讓更多的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進村入戶,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奠定堅實的基礎。

http://www.qhny.gov.cn/Show_Text_big.asp?id=87&Menuid=144&Columnid=0

--------------------------------------------------------------------------------------------------

山東: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成為新亮點

“十五”以來,山東省取得農業科技成果755項,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率超過50%。

  開局之年,山東“科技興農”的力度不減。3月28日,山東省省長韓寓群在一個會議上鄭重承諾:“‘十一五’期間每年向省農科院投入1.5億元,一分錢都不能少!” 山東努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的舉措既是山東經濟發展戰略中的亮點,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科技創新是農業的強大支撐

  10年前,山東省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了良種產業化工程,在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邁開了關鍵的一步。通過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各種新技術源源不斷地進入到山東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促進了山東省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如今山東省農業產業化基地3000萬畝,各類產業化組織600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347家,名列全國第一。

  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董樹亭教授認為,持續的自主科技創新是山東農業實現迅速發展的強力支撐和必要條件。山東“良種工程”實施以來,育成作物新品種(系)500余個,目前全省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為此,省財政投入3.15億多元,地方政府、部門和單位配套投入12.5億元。

  除了種植業,山東農業科技創新在林、牧、漁等領域也紛紛開花結果。為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山東省率先實施“科技興海”戰略,10年來共取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1500項,全省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

  山東的農業龍頭企業也紛紛扛起“科技創新”大旗。如今山東省八成農業龍頭企業擁有自己的科研機構和研發力量,三成企業承擔了重大攻關項目,四成企業有自己產權的品牌,企業近二成收入用於技術研發和引進。

  體系建設要注重“軟創新”

  山東省於2000年在全國最早啟動了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每年拿出1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17個科技含量高、產業特色明顯的農業科技園區和22個特色農業科技園,使之成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集散地,加快了成果推廣和轉化,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山東省農業廳科技處處長於永德說,農業科技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某些單位或個人的杰出成果無法滿足整個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萊陽農學院副院長戴洪義說,目前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主要有三類,一是以涉農科研院校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二是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三是以農業科技園區為平台的農業集成創新。

  山東省科技廳農業處處長鄭宏偉更強調管理體制上的“軟創新”。他認為,首先突出省級農業科研機構科技自主創新的龍頭作用,調整、充實、建設一批重點學科,集中投入。其次,市屬農業科研機構結合本地產業優勢,突出特色創新,建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技術開發中心、農業綜合試驗中心、農業科技成果擴散中心。

  跟著市場走才有用武之地

  發明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菜籃子革命”的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村支書、“菜王”王樂義的秘密武器是:什麼時候都要有“一招鮮”,始終佔領蔬菜種植技術的“制高點”。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王樂義強調說,科技創新要有的放矢,隻有跟著市場走才有用武之地。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專家何啟偉說,我們在農產品生產的科學技術、工藝設備、營銷方式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面對國內市場對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必須緊跟國際市場,站在技術前沿,農業科技創新也要“請進來,走出去”,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牽著走。
2007-01-06 4:40 am
希望可以幫到你,柳浩賢!!!

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開進了千村萬戶
農業部啓動的首批150輛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開進了千村萬戶,爲農民提供教育培訓、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和信息傳遞服務,成爲了流動的政策宣傳車、流動的科技大講堂和流動的技術服務站,受到了廣大農民熱烈歡迎。

  甘肅省把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結合起來,與農民工轉移培訓結合起來,與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結合起來,與科技下鄉、科普之冬、科技大集和“大喇叭”進村入戶等結合起來,與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結合起來,先後在肅州鎮板橋村等45個鄉鎮村開展培訓96場,發放各類科技書籍、資料5000多份,播放光盤100張。

  雲南省祿豐縣農廣校結合農業部開展的2006年“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利用直通車舉辦了送科技、送識假辨假知識、送優質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發放各種科普書籍450本、宣傳資料3600份,播放植物病蟲草鼠害防治及安全、有效、經濟使用農藥等各種科技光盤6小時,現場咨詢人數達到6000人次。建水縣農廣校聘請了三名中高級農藝師,帶著1000多份“雜交水稻新品種簡介”、“柑桔病蟲害防治”等科技明白紙下鄉進村,爲農民現場答疑解難。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成爲了體農民之所需,解農民之所求的貼心車。

  吉林省的7所分校利用春節前後農閑時節,結合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農民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走鄉串屯開展培訓,讓冬閑變成了冬忙。遼甯省的阜新縣農廣校在直通車到位後第二天就組織科普下鄉服務活動,在利用多媒體讓農民直觀易懂地學科技的同時,還發放了光盤200多張,養殖、種植類小冊子2000多冊。黑龍江省林口縣農廣校利用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先後舉辦了5次萬壽菊、沙棘種植栽培技術、農作物種子、農藥、肥料實用技術專業培訓班,使15000多農民享受到了聲形並茂的授課。

  據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曾一春介紹,爲了更好地發揮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的“巡回培訓課堂”作用,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農廣校還研究制定了《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對各級單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向每個項目試點縣印發了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培訓台賬,通過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完善管理和使用辦法,逐步建立起長效機制,爲將來讓更多的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進村入戶,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奠定堅實的基礎。

http://www.qhny.gov.cn/Show_Text_big.asp?id=87&Menuid=144&Columnid=0

--------------------------------------------------------------------------------------------------

山東: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成為新亮點

“十五”以來,山東省取得農業科技成果755項,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率超過50%。

  開局之年,山東“科技興農”的力度不減。3月28日,山東省省長韓寓群在一個會議上鄭重承諾:“‘十一五’期間每年向省農科院投入1.5億元,一分錢都不能少!” 山東努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的舉措既是山東經濟發展戰略中的亮點,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科技創新是農業的強大支撐

  10年前,山東省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了良種產業化工程,在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邁開了關鍵的一步。通過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各種新技術源源不斷地進入到山東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促進了山東省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如今山東省農業產業化基地3000萬畝,各類產業化組織600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347家,名列全國第一。

  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董樹亭教授認為,持續的自主科技創新是山東農業實現迅速發展的強力支撐和必要條件。山東“良種工程”實施以來,育成作物新品種(系)500余個,目前全省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為此,省財政投入3.15億多元,地方政府、部門和單位配套投入12.5億元。

  除了種植業,山東農業科技創新在林、牧、漁等領域也紛紛開花結果。為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山東省率先實施“科技興海”戰略,10年來共取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1500項,全省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

  山東的農業龍頭企業也紛紛扛起“科技創新”大旗。如今山東省八成農業龍頭企業擁有自己的科研機構和研發力量,三成企業承擔了重大攻關項目,四成企業有自己產權的品牌,企業近二成收入用於技術研發和引進。

  體系建設要注重“軟創新”

  山東省於2000年在全國最早啟動了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每年拿出1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17個科技含量高、產業特色明顯的農業科技園區和22個特色農業科技園,使之成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集散地,加快了成果推廣和轉化,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山東省農業廳科技處處長於永德說,農業科技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某些單位或個人的杰出成果無法滿足整個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萊陽農學院副院長戴洪義說,目前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主要有三類,一是以涉農科研院校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二是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三是以農業科技園區為平台的農業集成創新。

  山東省科技廳農業處處長鄭宏偉更強調管理體制上的“軟創新”。他認為,首先突出省級農業科研機構科技自主創新的龍頭作用,調整、充實、建設一批重點學科,集中投入。其次,市屬農業科研機構結合本地產業優勢,突出特色創新,建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技術開發中心、農業綜合試驗中心、農業科技成果擴散中心。

  跟著市場走才有用武之地

  發明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菜籃子革命”的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村支書、“菜王”王樂義的秘密武器是:什麼時候都要有“一招鮮”,始終佔領蔬菜種植技術的“制高點”。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王樂義強調說,科技創新要有的放矢,隻有跟著市場走才有用武之地。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專家何啟偉說,我們在農產品生產的科學技術、工藝設備、營銷方式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面對國內市場對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必須緊跟國際市場,站在技術前沿,農業科技創新也要“請進來,走出去”,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牽著走。
參考: 張滿鎏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8: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3000051KK049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