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西安兵馬俑簡介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2.gif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製,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範,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豔,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受空氣氧化影響,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北京故宮簡介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20.gif
故宮博物院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故宮內的博物館,1925年10月10日在原明清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
藏品精粹
據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記載,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宮廷遺留的文物,包括玉器、書畫、陶瓷、琺琅、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另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
法書
陸機《平復帖》、王珣《伯遠帖》(三希堂)、杜牧《張好好詩卷》
繪畫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展子虔《遊春圖卷》、韓滉《五牛圖卷》、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石濤《高呼與可圖卷》
陶瓷
宋 汝窯三足樽、哥窯魚耳爐、官窯弦紋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龍泉窯青釉鳳耳瓶、定窯孩兒枕
元 藍釉白龍紋盤
明 青花壓手杯、青花梵文出戟蓋罐、鬥彩雞缸杯、黃釉描金雙獸耳罐、五彩鏤空雲鳳紋瓶
清 紫紅地琺琅彩纏枝蓮紋瓶、琺琅彩雉雞牡丹紋碗、各色釉彩大瓶
泰山簡介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3.gif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矗立在魯中群山間,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8米。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其氣勢之磅礴為五嶽之首,故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
歷經幾千年文化積澱,泰山上存有許多人文景觀。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古代各中國朝代的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訪此山,並留下詩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詩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記等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遺產之一。
九寨溝簡介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25.gif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西部、四川北部。域跨東經103°46'~104°4';北緯32°54'~33°19'。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原南坪縣),因溝中有荷葉、盤亞、亞拉、尖盤、黑果、樹正、則查窪、熱西、郭都九個藏族寨子而得名。
遊覽區氣候宜人,冬無寒風,夏季涼爽,四季美麗,是世界上旅遊環境最佳的景區之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於1992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1997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0年評為中國首批AAAA級景區;2001年2月取得「綠色環球'21 」證書;九寨溝風景區是全國優秀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40佳。
主要景區
九寨溝分三條溝:日則溝、樹正溝、則查窪溝3條主溝。景觀分佈在樹正、諾日朗、劍岩、長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6/Jiuzhaigou_Pearl_Waterfall_2005-08-21.jpeg/200px-Jiuzhaigou_Pearl_Waterfall_2005-08-21.jpe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珍珠灘瀑布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9/Wiki_Colorful_Lake.JPG/200px-Wiki_Colorful_Lake.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夏季五花海全景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3/Wiki_Mirror_Lake.JPG/200px-Wiki_Mirror_Lake.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鏡海
日則溝
原始森林
天鵝海
芳草海
箭竹海
熊貓海瀑布
熊貓海
五花海
珍珠灘
珍珠灘瀑布
孔雀河道
鏡海
諾日朗瀑布
樹正溝
火花海
犀牛海
老虎海
樹正群海
樹正瀑布
樹正寨
臥龍海
雙龍海
蘆葦海
盆景灘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b/Five_color_pool.JPG/200px-Five_color_pool.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五彩池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3/3e/Jzg3.jpg/200px-Jzg3.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長海
則查窪溝
長海
五彩池
季節海
則查窪寨
敦煌石窟簡介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33.gif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余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莫高窟在近代以來受到許多人為的損傷,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藝術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艷,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高深,而且與壁畫相融相襯,相得益彰。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高33米。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並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蘇州園林簡介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13.gif
蘇州園林: 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築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公元前514年),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盛於明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占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
登錄的園林
拙政園 [1]
留園 [2]
網師園
環秀山莊
滄浪亭 [3]
獅子林
藝圃
藕園
退思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