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咩功過啊??
李世民有咩功過啊??
40分!!
300字左右!1
更新1:
◆忠孝◇峰峰◆
請不要答這些 廢話啦
我好趕架
回答 (2)
唐之建國
(1)唐之建國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太原留守李淵聽取次子李世民的建議,起兵反隋。公元618年,李淵取代隋的政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唐代建立後,唐高祖以李世民為統帥,削平群雄。到李世民登位後的第二年,全國統一。在唐朝建國和統一的過程中,唐高祖諸子卻因互相妒忌而骨肉相殘。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結果唐高祖改立李世民為太子,同年傳位於李世民,是為唐太宗,改元貞觀。
(2)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李世民 (玄武門)埋伏,殺死兄弟( 李建成 )等及其隨員。高祖退位,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
唐朝的盛世
政治方面:
唐太宗的政績,史稱「貞觀之治」在政治方面,有下列各項成就:
1.任用賢能
太祖任人為賢,不問出身,不計恩怨。文人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武將有尉遲恭、李靖、李勣等,皆樂為重用,不但建立良好的君臣關係,更加強了團結。
2.澄清吏冶
太宗留心吏治,派李靖等為黜陟大使,考察地方官吏為政得失;又將刺史之姓名及行事功過等寫於屏風上,作為升降官吏之參考,又命長孫無忌、房玄齡廢除煬帝苛法。
3.虛心納諫
太宗鼓勵臣下進諫,並擴諫官職權,諫臣如魏徵、王珪等,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太宗亦能從善如流。魏徵死後,太宗感歎失去一鏡之可惜,這種胸襟歷朝罕見。
4.改善政制
唐代政制,雖多沿襲隋代,但經貞觀一朝整理,更趨完備:如中央三省制採取合議制,此外均田制、租庸調制、府兵制、科舉制,均為後世所稱道。
社會及經濟方面:
1.尚儉薄賦
太宗自己十分節儉,以裕國庫,又輕徭薄賦,以減民困,又遺散三千宮女,停貢四方珍寶,以節省國用。又推行均田制及租庸調制(以40稅1),由政府授田予民,為民制產,促進生產。
2.發展農業
太宗重視農業,認為人以衣食為本,注意不奪農時,以利農產,又下饒足,斗米不過三四錢。
3.平抑門第
太宗特重視當朝功臣及科舉出身的人才,並禁止山東大族賣婚求財,壓抑士族發展。
軍事方面:
四夷歸服
太宗在位期間,恩威並施,四夷一家,平定東西突厥、回紇等部族,被尊為天可汗,他又與吐蕃、契丹等維持友好關係,令四境平定,對各族一視同仁,緩和民族矛盾。
改良府兵
太宗改良府兵制,寓兵於農,提高戰鬥力,並派大將平定突厥、吐谷渾等,使唐朝國威遠播。
文化方面:
提倡文教
太宗於宮中置弘文館,命學士整理書籍,延攬文學之士,如房玄齡、杜如晦等,太宗又置京師及州縣學,由博士教授五經,一時儒學大盛,其時國子監有學生近4萬人,各族君長亦紛遣子弟入學。
撰經修史
房玄齡、杜如晦、孔穎達等十八學士商榷古今學術,撰訂五經正文,統一注釋。太宗開國史館,完成 晉書、隋史等,又有帝王實錄,成為治史者的直接資料。
3.互相通婚
唐太宗與吐蕃通婚,將文成公主嫁至吐蕃,加強兩者關係,文化得以傳播。
功:
一、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
二、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
三、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
四、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
-------
过: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通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容許百姓休養生息,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唐太宗於開皇十八年(599年)在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逼父親起兵反隋,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武德元年起,秦王李世民親自指揮了三場大戰役:一、破李軌,平定隴西割據勢力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王朝來自西北方面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王朝的大後方;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軍事集團,取得了唐代統一戰爭決定性的勝利。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高祖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玄武門之變
此後,李世民與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間互相傾軋,分為兩派。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衞士將領薛萬徹等跟隨李建成、李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而後來高祖讓位,他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
貞觀之治
貞觀元年(西元627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戶不滿三百萬,經唐太宗君臣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政治安定、國力強盛,至唐高宗永徽三年(西元652年),人口增加了八十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630年,唐太宗令李靖出師塞外,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東突厥,唐太宗因此被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期間,唐朝積極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
唐太宗本身也是個雄武善辯之人,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煬帝本人亦以雄健善辯聞名,隋朝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因此在位期間,唐太宗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陳皇帝的過失,甚至造成了多次讓唐太宗尷尬、下不了臺的局面。晚年的唐太宗雖然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有納言的風範。641年,唐室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晚年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同時評述了自己的功過。
唐太宗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死後更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於649年7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
姓名 李世民
廟號 太宗
諡號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陵墓 昭陵
政權 唐朝
在世 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在位 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
年號 貞觀:627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通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容許百姓休養生息,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生平
早年
唐太宗於開皇十八年(599年)在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逼父親起兵反隋,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武德元年起,秦王李世民親自指揮了三場大戰役:一、破李軌,平定隴西割據勢力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王朝來自西北方面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王朝的大後方;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軍事集團,取得了唐代統一戰爭決定性的勝利。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高祖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玄武門之變
此後,李世民與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間互相傾軋,分為兩派。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衞士將領薛萬徹等跟隨李建成、李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而後來高祖讓位,他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
貞觀之治
貞觀元年(西元627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戶不滿三百萬,經唐太宗君臣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政治安定、國力強盛,至唐高宗永徽三年(西元652年),人口增加了八十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630年,唐太宗令李靖出師塞外,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東突厥,唐太宗因此被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期間,唐朝積極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
唐太宗本身也是個雄武善辯之人,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煬帝本人亦以雄健善辯聞名,隋朝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因此在位期間,唐太宗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陳皇帝的過失,甚至造成了多次讓唐太宗尷尬、下不了臺的局面。晚年的唐太宗雖然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有納言的風範。641年,唐室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晚年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同時評述了自己的功過。
唐太宗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死後更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於649年7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修史之證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
軼事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5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3000051KK034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