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會有癌症?心臟有沒有引致癌症的組織?

2007-01-04 2:26 am
因何會有癌症?心臟有沒有引致癌症的組織?

回答 (1)

2007-01-04 2:29 am
✔ 最佳答案
癌是身體細胞的疾病。人體由億萬個細胞所組成,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機能,而所有細胞都是通過有規律、有節制的過程生長及死亡,從而促進身體組織的新陳代謝。細胞的生長及死亡過程一旦出了毛病,不受控制,生長便會失常,形成瘤。簡單的說,癌症就是細胞出現了問題,不受人體正常的控制,細胞不斷地繁衍,最後形成一個腫瘤(tumour)。癌性細胞不單奪取正常細胞的養料,也會霸佔它們的空間。
癌症可以在身體任何器官或組織出現,因此癌病並非單指一種疾病,而是多種不同疾病如肝癌、乳癌或血癌的統稱。癌症的形成起自細胞出現不正常的狀態,在毫無控制和失去規律的情況下不斷地生長。不同種類癌症的治療方法、治癒機會也各異。癌症有100多種,每種癌症因其結構和位置不同,各有其獨特的症狀。

癌症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兒童和青少年患癌症並不普遍,不過,在十五歲以下的青年,癌症卻是導致死亡的第二個主要原因,而血癌和腦癌是這個年齡層最常見的癌症。 男性和女性患癌的機會差不多均等。

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癌症會傳染,與癌病患者共住或共食,毋須擔心。長期照顧癌症病者的醫護人員,他們患上癌病的機會和常人一樣。就算是癌症病者的家人,日常的親密接觸如接吻和性交,也沒有造成任何的危機。

在香港,每3個男性中,便有一個可能患上癌症,而每4個女性中,便有一個可能患上癌症。香港每年的癌病新症有18000多宗,其中以肺、肝、大腸癌等最為常見。患病年齡男性平均為63歲,女性為64歲。每年因癌病而死亡的有9000多人,佔全港總死亡人數的30%以上,而這個數字正不斷上升。


癌症最常見的症狀是

腫塊持續存在
損傷的地方長久不能復合
疣(warts) 和黑痣(moles) 突然轉變形狀
大便或小便的習慣突然改變
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
經常咳嗽或聲音沙啞
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
癌的分類


良性瘤與惡性腫瘤

當癌細胞增長時,往往聚在一起,成為一個逐漸膨脹的小瘤。
瘤可以分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瘤(benign tumour)只局限一處,不會擴散侵犯鄰近細胞和組織,一經徹底切除,便不會復發,不會危害患者的性命,只有少數的良性腦瘤,如生長在侷促的頭顱裡,壓迫著腦部的重要神經部位,才會使患者致命。

正常細胞分裂受到嚴密監控,但 惡性瘤(malignant tumour)則有如「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不斷地侵入周圍的組織和器官,先是層與層之間蔓延,後則狂噬和損毀,或藉著血液、淋巴系統的循環,散播到身體其他部位,形成癌症的轉移。惡性腫瘤如及早獲得適當的治療是可以痊癒的,如果癌細胞已廣泛擴散,即使將主瘤割除,亦不能根治,末期的患者死亡率較高。

癌細胞的繁衍則失去控制一般,良性腫瘤是不會變成癌症。但是有些病害(lesions),卻可被視為「癌前期」(precancerous),雖然細胞組織尚未出現癌性的特徵,但日後,卻可轉變為惡性的腫瘤。最常見的例子便是舌頭上的白塊,醫學稱它為「白斑病」(leukoplakia),日後可能變成「舌癌」。

原發性腫瘤和繼發性腫瘤

原發性腫瘤(primary tumour)是指在人體內某一器官或組織生長的癌細胞,常以起源地方為名,如乳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皆是。也可以依腫瘤起源的細胞而分門別類,如肉瘤(sarcomas)便是來自血管、肌肉、骨骼或其他纖維;血癌(leukemias)則來自血球;淋巴瘤(lymphoma)是淋巴結惡性腫瘤。
當原發生腫瘤(primary tumour)不再局限生長在人體一個固定的地方時,它部份的毒性細胞,好像植物的種子,脫離母體,沿著不同的途徑,被送到血液或淋巴循環,進而轉移到其他組織或器官,接著分裂和成長。這後來長出的腫瘤,便稱為「轉移性癌」(melastatic tumour),或「繼發性腫瘤」(secondary tumour)。

不同種類的癌病有不同的蔓延方法。有些是直接侵蝕鄰近的細胞和組織,有些是沿著血液和淋巴系統的網絡,轉移到其他部位。例如原發性的乳癌,最容易擴散到淋巴結、骨、腦、肝和肺,間有蔓延到脊骨及其他部位。

癌性細胞能製造一些酵素(enzymes),穿破血管壁,讓毒細胞混入血液系統,轉移到不同的角落。另外,也可經淋巴系統轉移,癌細胞先在鄰近的淋巴結(lymph node)找個歸宿,成長後繼續伸延到更遠的淋巴結。

在治療癌病時,辨別原發生腫瘤有沒有擴散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單決定治療的方法,同時也主宰著是否治療成功。當繼發性癌轉移到遙遠的器官或組織時,治療便困難,痊癒機會也減低。

預防癌症

癌症的形成是要經過幾個階段,不同的階段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阻撓它進展並治療。預防癌症,要考慮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引發」(trigger)癌症的因素,二是「防癌」(defence)的策略。

首先,設法排除食物、生活上或環境中的引發因素。另外,人們其實每天都會接觸致癌的因素,體內的免疫系統是否能夠及早察覺出癌性細胞或致癌因素,並殲滅它們,是預防的關鍵。要留意身體發出的訊息,任何可疑的症狀若維持超過兩星期,便要請教醫生。許多癌症初期毫無症狀,或是病徵模糊不清,直到末期,病情才顯露出來。如患上肺癌的病者,早期的咳嗽往往被視為「吸煙者咳嗽」(smoker's cough) 或「慣性病」,直至咳血或呼吸困難時,才醒覺病情的嚴重性。同樣地,女性們的月經失調或不正常的分泌,往往也被視為「更年期」或身體「身體虛弱」,沒有採取適當的措施解決問題,直至癌病擴散。

癌病的治療

治療癌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外科手術

手術切除癌症病變部位及附近可能含有癌症細胞之組織,常用於大腸癌、乳癌、胃癌等。

放射線治療

利用由X光及放射性原素而來之放射線,能破壞癌症細胞,同時盡量減低對周圍健康細胞的損害,有時將放射性物質直接放置在體內癌患部位。常用於鼻咽癌、喉癌等。


放射治療儀器

化學治療

以藥物來破壞癌細胞,病者需要口服或注射抗癌藥物。藥物隨血液到達身體各部位,因此可以對抗已擴散的癌細胞,對其他療法無效之病例,能起減輕症狀及縮小腫瘤的效用。常用於白血病、淋巴癌等。
基於病人個別情況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會根據病人的需要而結合兩種或以上的療法,以增加治癒的機會。例如有些乳癌病人在手術後還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輔助性抗癌藥物或放射治療。

收錄日期: 2021-04-23 14:46: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3000051KK032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