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國是個強國嗎?
回答 (7)
of course!!!!!!!中國是個強國!!!!!!!!!!!!!!!!!!!!!!
參考: I think!!!!!!
政治: 中國是聯合國常務理事
經濟: 中國外匯達千億
軍事: 中國有核武
文化:中國有5000年文化
總結: 中國已是一個強國, 但尚有可改進的地方.
是
人多
天源資源多
儲備多
現在連運動都獎牌多
你話幾強
中國外交政策目標
雖然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中國經歷了多次政治變革,中國的外交政策自清朝鴉片戰爭以來就有一定的連貫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基本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強大與統一的中國,併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力。中國外交專家們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不能採取霸權主義、擴張主義的政策,所以當中國被周邊國家看作是一個新的威脅時很多中國人都無法理解。
與蘇聯與美國不同,中國未試圖向世界其他地區輸出諸如共產主義或自由的意識形態。中國也認為國家的行為是為國家利益所驅動,而不是美國所宣稱的那樣,是為自由民主之類更高的理想所驅動。因此在外交上,中國往往將國家利益放在意識形態之上。雖然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是自私的,有人卻指出正是由於中國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中國的外交政策十分靈活、有彈性,並防止中國介入一些意識形態的衝突之中,並且能形成連貫性,政府換屆不會使外交政策有大的改變。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是基於一種受害者的心態以及決心洗刷國恥的決心。到21世紀初,隨着經濟的成長,中國似乎已經拋棄了這種心態,而朝向世界大國的目標前進,負責任地行使其在國際間的影響力。
[編輯]
中國外交政策的制訂
與大多數國家一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外交政策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執行的。但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是中國共產黨對外事務領導小組。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制訂是由一些獲政府贊助與監督,但在政府體制之外的智庫專家們來執行的。例如在中美關係中,外交政策的交流一般在研究機構之間進行。由於討論是非官方的,他們比正式的政府官員之間的討論更自由、更少限制。
此外中國還有中國的戰略思考,其有關外交的理論與西方國家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編輯]
中國外交的歷史
1949年以前的歷史,參看中國外交史。
從建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一直努力使國際社會承認其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領土範圍涵蓋中國大陸、臺灣、香港與澳門。在1970年代之前,在臺北的民國政府一直被國際社會以及聯合國廣泛認可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臺北當局成為聯合國中中國的代表後,北京當局在國際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多數國家中斷了與臺北的外交關係,轉而與北京政府建立聯繫。日本與中國在1972年建立外交關係,美國也與中國在1979年建立外交關係。目前全球有163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承認中華民國的只有25個(參見臺灣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都以建交國不得承認對方政府為建交的前提條件。但是近年來臺灣為拓展自己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已經不再以此為主要的建交條件了,不過一個國家在與中華民國建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般都會斷絕與其的外交關係。
在建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保持與蘇聯以及其他共產國家之間的團結。1950年,北京政府派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支援北韓進行韓戰。韓戰之後,中國又試圖通過與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來淡化自己與蘇聯過度親密的關係。此期間中國還大力支援東南亞等地的共產黨勢力,試圖將共產主義擴張到東南亞地區,但這也造成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緊張。
1960年代,北京開始與蘇聯在共產主義世界中爭奪政治影響力。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69年中蘇邊界衝突後,中蘇兩國的關係已經惡化,中國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戰略地位。
1978年末,中國也開始關注越南試圖擴張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對於有蘇聯支持的越南侵略柬埔寨,中國在1979年2到3月發動了小規模的對越南「自衛反擊戰」。之後中蘇又在蘇聯侵略阿富汗問題上發生衝突。中蘇之間關係有着三個障礙:越南對柬埔寨的侵略、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以及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地區的駐兵。
在與蘇聯交惡後,中國開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中美之間的關係逐步正常化。1980年代,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更加緊密,中國希望通過與西方國家的這種關係來幫助自己的經濟建設,同時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此時蘇聯已經被中國視為是最大的威脅。
中國始終表態反對「霸權主義」,針對的主要就是蘇聯以及蘇聯的衛星國,如越南和古巴,但是同時中國也注重自己的外交政策是獨立於美國與蘇聯之間。在與西方改善關係的同時,中國繼續推動第三世界國家中的不結盟運動。
1989年發生的天安門事件令中國的外交陷入困境,很多國家都減少了與中國的外交接觸。之後中國繼續努力改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到1990年代末,中國與絕大多數國家之間的關係已經恢復正常。1991年末蘇聯解體後,中國也與前蘇聯加盟國之間建立了外交關係。
[編輯]
當前的外交政策
最近幾年,中國領導人頻頻出訪,中國也開始在聯合國以及其他多邊組織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中國也力圖減緩亞洲區域內的緊張,其為朝鮮半島的穩定作出貢獻,也加強了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係,積极參加東盟地區論壇等活動。
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也獲得改善。普京總統與江澤民主席在2001年7月所簽訂的友好合作條約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美國在亞洲地區勢力的制衡。2001年6月,在中國的倡導下,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烏茲別克又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主要的意圖就是阻止美國在中亞地區勢力的擴張。
中國與多個國家有領土以及領海爭端,包括了與越南在北部灣的爭端,與多個國家在南中國海的領海與領土爭端,以及多片土地與印度以及日本有領土爭端。北京當局已經解決了多個領土爭端議題,其中包括1997年11月與俄羅斯簽訂的領土爭端一攬子解決方案,於2004年10月14日簽訂《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據官方說法,該協議徹底解決了中俄4300公里邊界問題。在2000年與越南簽訂的解決部分領土爭端的條約。但是對於南中國海部分島嶼的國際爭端依然有待解決。
1990年代末與21世紀初,中國的外交政策主軸似乎是加強與俄羅斯以及歐洲的外交關係,以制約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但是在911事件與伊拉克戰爭後中國的外交政策似乎有所改變。雖然美國對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攻擊可能造成美國勢力在全球範圍內的繼續增長以及對中國進行更緊密的包圍,但是隨着美國的外交重心移到中東,美國希望藉助中國維持東亞地區的穩定。中國在朝鮮問題上做出巨大的外交努力,2003年中國也繼續加強與東盟之間的政治、經濟合作。新的外交政策顯示,中國已經越來越擺脫受害者的心態,而朝着大國的目標前進。
[編輯]
國際領土爭端
宣稱對臺灣的主權,同時中華民國也同時宣稱對中國大陸行使主權;
中俄在2004年簽訂邊界協議,劃分了黑瞎子島與另一塊島嶼的歸屬問題。兩國政府聲稱至此解決了中俄4300公里邊界的一切問題。
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參見阿克賽欽與阿魯納恰爾邦);
雖然1997年中俄簽訂了邊界條約,兩國在至少兩片區域依然有主權糾紛;
中國與塔吉克的部分邊界未劃定;
中國與朝鮮在白頭山33公里長的邊界線未劃定;
南沙群島主權爭議: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越南以及汶萊都宣稱對南沙群島部分或全部區域享有主權;
中國與越南有北部灣領海爭端;
西沙群島為中國所管轄,但越南與臺灣都宣稱對其享有主權;
宣稱對釣魚島(日本佔領)的主權,臺灣也宣稱對該島有主權;
1999年12月,中國與越南簽署邊界條約,但是文本內容未公開
[編輯]
難民和境內流徙人士
難民:(原始國)299,287(越南)(2004年)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5: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3000051KK030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