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e/Samurai.jpg/300px-Samurai.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全副盔甲的日本武士,1860年攝
日語表記
日語原文
武士道
假名
ぶしどう
羅馬字
bushidō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制度中武士階層(稱作侍 さむらい)的道德規範。如同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騎士道(騎士精神)的規則,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 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剖腹(腹切 はらきり-切腹 せっぷく)自殺。
歷史
武士道完成於德川幕府,來源於神道教、佛教、陽明學。從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了忠於主君,尊敬祖先;從佛教的禪宗(主要是臨濟宗和曹洞宗)得到了平靜、沉著、不畏死;從儒學中得到了五論:「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
武士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江戶時代前,江戶時代後,明治維新後。
江戶時代前主要崇尚個人榮耀與家族名譽,講究個人實力,不尚下對上的忠誠,也就是流行以下剋上,提昇個人與家族的政治威望,代表典型是足利尊氏、明智光秀。
到了江戶時代,幕府為了安定社會,制定諸多武家法規,其中吸取了許多佛家思想以及朱舜水陽明學說,包括修養(安天命,盡忠孝,講仁義),本份,得主盡忠,忠於主君,不顧身家,報恩,克己,面對逆境而不動搖,以內在的修行,穩定武士階級的倫常,外在上也以沿革取締的方式約束對上不敬的行為,把社會帶向和平穩定的方向,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松蔭,這些武家法規,就形成了現在所謂的武士道,這使得武士有了恆常效忠對象。
明治時代,武士階級的地位被削弱,但而後隨著軍國主義的發展,武士道再度被提倡,並被強調成對天皇的徹底服從與武勇。
經過十二世紀晚期的發展,武士道成在16世紀成為成文的準則。當19世紀中葉,最後一個幕府(江戶幕府)結束以後,封建制被廢除以後,武士道也被遺棄了,但他的影響,主要在軍隊中,仍然存在。
1899年12月,新渡戶稻造用英文著書《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向西方介紹武士道精神。
主要內容
武士道的主要內容包括:
義
勇
仁
禮
誠
名譽
忠義
遵守武士道的武士腰間經常佩戴武士刀,以象徵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