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邊的大臣為國家死?

2007-01-03 5:25 am
中國有邊幾位大臣係被皇帝殺死,
但其本身係有功績,
即應驗左"伴君如伴虎"呢句俗語??

唔該晒^^

回答 (4)

2007-01-03 5:37 am
✔ 最佳答案
嘉靖時代,兵部尚書夏言力主收復河套,反而被奸臣嚴嵩誣陷勾結蒙古意圖謀反,遭嘉靖皇帝冤殺

張居正死後,其新政措施被徹底廢除,張居正家人也被辦罪!

天啟末年,袁崇煥與滿清議和,遭閹黨誣陷,被迫解職,議和遂告破裂。

明清松山戰役,明軍十三萬清軍十萬,主將洪承疇定下步步為贏的戰略方針,以相持戰的戰法,依靠優勢的火器防禦層層阻擊清軍,幾乎把清軍拖垮。可惜糊塗的崇禎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揮,接連四道詔書逼洪承疇出戰,洪承疇痛哭一場,明知必敗依然出擊。結果兵敗被俘。
2007-01-03 6:08 am
右為被皇帝賜死的大臣,左邊是殺他的國王/皇帝

夫差 伍子胥
勾踐 文種
秦惠王 商鞅
漢高祖 韓信
漢景帝 鼌錯
曹操 荀彧
宋高宗 岳飛
明太祖 劉基 徐達 廖永忠 朱文正 李文忠 藍玉 李善長等等
明英宗 于謙
明思宗 袁崇煥
2007-01-03 6:01 am
第一個
韓信
韓信無意叛漢,他是被屈殺的功臣。
  一些學者指出,所謂韓信密謀"詐詔赦諸官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並試圖與叛將陳豨裏應外合,都是沒有實據的。首先,告發者是韓信準備處死的一個罪徒的弟弟,有挾怨誣告的嫌疑,即使韓信確有密謀,也不可能讓此人知道;其次,當年韓信跟踞齊,握有重兵,有人勸他"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王之,"韓信卻認為"漢王遇我甚厚",不忍心背叛漢王,在絕對有利條件下尚且不反,而這時他閒居長安,既無兵權,又無武裝,急麼又要造起反來?再次,韓主被擒之後,未加審訊,立即斬于長樂宮鐘室。這實際上無異於暗殺,若謀反有證據,何不昭示群臣?最後,劉邦平定陳豨,事在高祖十一年十月至十一月,十二月攻下東垣,而韓信"謀反"卻在第二年春正月。陳豨已經兵消瓦解,韓信又怎能與他裏應外合?劉邦平叛歸來,"見信死,亦喜且憐之"。所喜者,畏將已經除掉,所哀憐者,大臣無辜遭誅。從這種心情也可以看出,劉邦本人也並不認為韓信真會謀反。

第二個

岳飛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并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复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

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与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胜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

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复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胜進占朱仙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气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极准備渡過黃河收复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与諸君痛飲耳!”

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复!”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之志嚮之一是建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之涵義﹐而惡勢力卻千方百計破壞人們履行“忠”之內涵。按自然規律﹐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着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与指揮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胜將軍。按自然規律﹐岳飛之“忠”﹑道德操守及保衛南宋之傑出戰勣﹑貢獻將成為南宋百姓﹑君臣富貴之典範﹐最後善終。這才是“忠”的結果。

但惡勢力為破壞這個“忠”﹐故意違反自然規律﹐非要產生出一個邪惡結果﹐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破壞人們履行這個“忠”。

岳飛回臨安后,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惡勢力讓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又利用秦檜之邪惡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惡勢力破壞自然規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云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宁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第三個

文種

遭遇及背景: 
文種天文地理樣樣皆精,遇上了博學的范蠡,二人一見如故。文種說服范蠡入朝,扶植弱勢的勾踐成立越國。他跟范蠡一文一武,令越國在極短時間內成為了令人不可忽視的國家。隨著勾踐戰敗,他勸勾踐投降,好讓他部署讓越國得以復興。

文種留在越國監國,范蠡隨勾踐夫婦去吳國為奴隸。文種藉此把他和范蠡對家國歷年來的構想一一付諸實行,在勾踐為奴隸的數年裏,越國不單沒有淪陷,反過來極速復原,更為將來的強盛立下豐厚的基礎。

勾踐成功滅吳重振越國,范蠡苦勸文種要功成身退,文種不相信勾踐會忘恩負義。不料就在范蠡離開不久,勾踐賜文種短劍──要他自殺!

范蠡比過一封信比文種

文種大夫:
  多年相交,知已知彼。知遇之恩,終生難報。汝善圖始,蠡能慮終。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哀,泰極否來。知進退存亡,不失其正。人無遠慮,必有近優。智者千慮,尚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蠡雖不才,尚知進退之機。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將烹。子胥托夢所言,吳王夫差臨終所講,汝不會忘記吧?越王為人,長勁、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歡樂,可與履危赴湯,不可與居安共福。這一點蠡已看處一清二楚。望你見信,火速隱匿;否則,勾踐將加害於子。計倪比蠡先行一步,望汝三思,切切此言。恕蠢不辭而別。
  情同手足
  范蠡頓首

2007-01-03 10:57:05 補充:
東漢的「黨錮之禍」,分別發生在桓帝、靈帝時。公元166年,朝臣李膺、陳蕃和太學生郭泰、賈彪等聯合,猛烈抨擊宦官亂政。操縱桓帝的宦官就矯詔以「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的罪名,把李膺等二百多名「黨人」關進監牢,後來雖赦歸故里,卻禁錮終身,不准為官。靈帝即位後,外戚竇武專政,起用「黨人」,並與太傅陳蕃合謀誅滅宦官。結果事洩,竇武、陳蕃被害,宦官再次大肆捕殺「黨人」,被囚監、殺戮及流放的達六、七百人,並且株連及五族、師生,全部免官禁錮。其波及之廣、殘害之深,比第一次「黨錮之禍」更厲害。 「黨錮之禍」在東漢後期的朝野間造成很大的震動。它使賢良忠義之士多受株連、慘遭迫害。
2007-01-03 5:54 am
岳飛: 誓要驅逐金人, 收復中原, 差不多打到開封, 忽然南宋皇帝高宗發下十二
道金牌召回, 更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將之殺死
袁祟煥: 明末鎮守東北, 力拒滿洲人入侵之名將, 豈料崇貞帝竟中了滿洲皇帝皇太極的離間計, 將其凌遲處死, 又一單千古奇冤! 後世評祟貞此舉是自毁長城.
遠古有商朝末的比干, 苦苦勸諫, 結果遭紂王挖心肝
近來播映電視劇<爭霸> 入面的伍子胥, 文種也是同一命運.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5: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2000051KK051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