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2007-01-02 9:32 pm
點解話『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ge唔該詳細解釋

回答 (5)

2007-01-02 9:36 pm
✔ 最佳答案
【原文】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第七》)
【註釋】
(1) 行:走路。

【譯文】

孔子說:「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評析】

孔子隨時隨地都用心觀察別人的言行,以求進步。他認為身邊的人,必定有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也就是說當看到別人的優點、良好的品德行為時,要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內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類似的行為,若有則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是古今知識分子極力讚賞的座右銘之一,對於我們修身養性、待人處事、增長知識,都是有指導作用的。

【類似語詞】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延伸思考】

(1)如何在身邊的人的身上找到可以為師的地方?
(2)請舉例說明,同儕中或親友中值得學習的好表現。
(3)如何看待別人的優點與缺點?
(4)如何看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說故事時間】

晏嬰,字平仲,人稱晏子,春秋時齊國人。他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的相國,以節儉、身體力行為齊國人尊重。晏嬰去世後,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傳世的有《晏子春秋》,由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當晏嬰為齊景公的宰相時,有一天晏嬰出門,他的車馬剛好路過馬車伕的家,車伕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她那為宰相駕車的丈夫,坐在華麗的車蓋下,趕著馬車,神氣活現、得意揚揚,一副驕傲自滿的樣子。

等到車伕回家後,妻子請求離去,再也不想回來了。車伕問為什麼,妻子說:「晏子身高不到六尺長,卻當了齊國宰相,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今天我看他的時候,志慮深遠,不時有著謙虛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只是人家的車伕,卻自鳴得意,這就是我為什麼要離開你的原因。」

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車伕駕車的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子觀察到車伕的變化後,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何在,車伕便如實地說了。

晏嬰讚賞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的精神,認為是一個值得任用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齊國的大夫。

原文: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史記·管晏列傳》)

【故事討論】
故事中的車伕前後表現如何不同?改變他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參考答案:關鍵原因是懂得內省、容納妻子諫言、學習謙虛、見賢思齊等

【課後學習】
當一個人願意放棄自以為是的「成見」、「觀念」或「缺點」時,結果往往獲得更多,故事中的車伕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後來成為一名齊國大夫)。你在生活中有此經驗嗎?或者請您舉別人的例子或古今中外歷史故事和大家分享!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8/22/2006 8:21:44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2/n1428345.htm
2007-01-03 4:54 am
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抱著謙虛的態度互相學習,就能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學習的最大敵人是自滿,不能向別人虛心求教,就永遠無法攀上知識的頂峰。

這裡的故事會讓你明白虛心求問的重要性,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憑著這種學習精神,使自己的學問和作品不斷改進。
2007-01-02 9:39 pm
解釋:
孔子隨時隨地都用心觀察別人的言行,以求進步。他認為身邊的人,必定有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也就是說當看到別人的優點、良好的品德行為時,要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內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類似的行為,若有則改之
2007-01-02 9:37 pm
三個人裡面
大家都有唔同既優點同缺點
而你又可以學習人地既優點(取長補短)
所以...人地咪係你既老師lor
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0=
2007-06-09 11:34 pm
勁廢話


收錄日期: 2021-04-28 13:20: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2000051KK017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