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0年代後期,那三位詩人被認為"新詩潮"的突出代表?

2007-01-02 2:05 am
請問,中國70年代後期,那三位詩人被認為"新詩潮"的突出代表?

回答 (1)

2007-01-02 2:29 am
✔ 最佳答案
所謂新詩潮,是指我國當代人本主義文學中的一次英雄主義詩歌思潮,這一思潮始發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進入80年代以後,它在詩壇乃至整個文學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並最終給我們的當代文學史帶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變革。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北島、舒婷、顧誠、海子、江河、楊煉和於堅等。
幾位詩人簡介
1.北島
原名趙振開,筆名有“艾珊”、“石默”等。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於北京,是共和國的同齡人。1969年于北京四中高中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建築公司,在那裏當了11年的混凝土工和烘爐工。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寫詩,也寫過小說《波動》、《幸福大街十三號》等中篇和短篇小說。1976年參加“天安門運動”,並作有詩作《回答》等。1978年12月23日,與詩友芒克等人共同創辦的民間文學刊物《今天》創刊,任主編(《今天》於1980年底終刊,共出9期,同時還編有《今天》文學叢書和《今天》文學研究資料等)。1979年在《詩刊》發表《回答》,這是他第一次公開發表的作品,從此成爲當時最有影響、也最受年輕人喜愛的青年詩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朧詩最引人矚目的時期,也是北島詩歌創作的高峰期,他這時期的創作,最突出地表現出一種懷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這一詩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也是當時最有爭議的詩人。80年代初,他的創作有過一個時期的中斷,這與關於朦朧詩的論爭有關,也與他自己的創作由於觀念的變化而方法也有所調整有關。
1980年到《新觀察》雜誌社當編輯,1981年到《中國報道》社任文學編輯,後辭職。這年,他的小說《波動》在《長江》第1期上發表,但因其存在主義傾向受到批判。此後,他還發表有小說《稿紙上的月亮》,出版有詩集《北島詩選》(1986)、《五人詩選》(1986)等。其中,《北島詩選》獲得中國作協全國第三屆新詩詩集獎。
80年代末以後,他一直生活在歐美,並繼續編輯文學刊物《今天》,出版有《太陽城紮記》(美國康耐爾大學出版社)、《北島顧城詩選》(瑞典好書出版社)等詩集,以及《歸來的陌生人》等。90年代後,在歐美流浪,現居美國。

2、舒婷
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生於福建泉州石碼鎮,長於廈門市鼓浪嶼。1966年(14歲),因閱讀外國文學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現而受到批評。1969年(17歲)初中未畢業即下鄉,到閩西北山區的上杭縣插隊落戶,1971年開始寫詩和散文,並得到當時被流放到閩西北山區的福建詩人蔡其矯的指導,其詩也在知青中流傳。1972年回城,在廈門當過泥水工、漿紗工、擋車工、統計員、講解員、焊錫工等各種臨時工。
1977年,認識了北島等北方的詩人,並成爲《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詩也開始在社會上流傳。1979年4月,在《詩刊》上發表《致橡樹》,這是她第一次公開發表的作品。1980年,《福建文學》以“關於新詩創作問題”爲題,圍繞著舒婷的作品開展長達一年多的專題討論,雖然她的《流水線》和《牆》等作品也受到批評,但仍將她推上了朦朧詩代表人物的地位。1980年調福建文聯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
1982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詩集《雙桅船》,並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1979-1982)全國新詩(詩集)評選的“二等獎”。同年,還出版了《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後,隨著北島的停筆,她也有一段時間的停筆。三年後重新執筆,創作數量有所減少,出版有《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五人詩選》(1986)等,但興趣已逐漸轉向了散文創作。

3、顧城
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其父是當時的著名詩人顧工。“文革”開始時才10歲,兩年後,便隨父親下放山東北部某農場,在放豬的同時喜愛採集昆蟲標本,並在那裏寫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無名的小花》,還編有一冊格律體的詩集《白雲夢》。1973年(17歲)又隨父親返回北京,當過一段時期的木匠、搬運工、借調編輯等臨時工。
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在青年讀者中産生了很大影響,也因《遠與近》、《弧線》等引起爭議,被看作是朦朧詩的主要作家之一。1980年,以《小詩六首》參加“青春詩會” ,再次引起爭論,從而引發了長達六年的“朦朧詩論爭”。1981年,因《抒情詩十首》獲“《星星》詩歌獎”。其詩集除了《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島顧城詩選》和《五人詩選》外,還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銀》等。
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作文化交流。1988年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爲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於新西蘭的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創作年金,1993年,又獲德國伯爾創作基金,在德國寫作。同年9月,在新西蘭用斧頭砍死殺妻子謝燁(詩人雷米)後自殺,身後出版有長篇小說《英兒》(與雷米合著)、《顧城詩全編》等。

4、海子
原名查海生,安徽懷寧人,1964年生。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在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任教于中國政治大學哲學教研室。1989年3月14日,寫下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在短短的七八年間,創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短詩、長詩、詩劇和一些劄記,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短詩。海子的詩在青年學子有廣泛影響,並越來越引起各界的重視,但生前幾乎沒有結集出版。身後由駱一禾、西川等整理編輯出版的詩集主要有《土地》(長詩,1990)、《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1995)和《海子詩全編》(1997,上海三聯書店)等。

5、於堅
原籍四川資陽,1954年生於昆明,(比舒婷小兩歲,比楊煉大一歲,比顧城大兩歲)。1979年發表處女作《新唐·吉訶德之歌》,1984年畢業于雲南大學中文系,同年與韓東等詩人創辦民間詩刊《他們》。出版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隻烏鴉的命運》和隨筆集《棕皮手套》等。

參考資料:http://www.lyyz.net/teachers/yw/qjh/qjf/yu/printpage.asp?ArticleID=51


收錄日期: 2021-04-27 20:44: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1000051KK037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