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何 會 出 現 火 山 ?

2007-01-01 11:19 pm
為 何 會 出 現 火 山 ?
哪 裡 最 常 見 ?

回答 (6)

2007-01-01 11:22 pm
✔ 最佳答案
火山形成的原因
 根據板塊學說的觀點,岩漿活動與岩石圈板塊的活動有密切關係。 地球表面及淺處部分可以分為若干個厚度約一百公里的大板塊。
  板塊包括地殼和地函上部,各板塊在其交接部分作相對運動:一個是互相分離的運動(發散),一種是一個板塊往另一個板塊作俯衝運動(收斂)。



板塊運動與火山形成的原因

火山活動一般發生在板塊交接的地方或其附近,主要分三部分:

板塊發散:太平洋中洋脊、大西洋中洋脊及印度洋中洋脊的 火山均屬於此。
板塊收斂:環太平洋帶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的火山均發生在此附近。
熱點:位於地函上部,在此可生成岩漿,當板塊做水平移動時,經過熱點上便有火山 生成,這樣 連續發生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而火山生成離熱點越遠者越老。如夏威夷火山群島。而板塊運動使得岩漿生成並上昇,流出地面造山


火山的分佈

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帶,係環繞太平洋的邊緣分布,號稱「火環」(Ring of Fire),計自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智利起,向北經秘魯、中美洲墨西哥、美國西部卡斯凱德山脈(Cascade range)、西北行至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千島群島、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西里伯斯、新幾內亞、 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新喀里多尼(New Caledonia)、及紐西蘭等。這一條火環大致和環太平洋的地震帶相一致,可稱為地殼活動帶(Mobile Belt of Earth Crust)。除這一條主要火山地帶外,尚有其它六區:

1)太平洋島嶼區︰包括夏威夷群島、及南美外海的加拉巴哥斯群島(Galapagos Is.屬厄瓜多爾)、侏恩費南迪諸小島(Juan Fernandez Isles,屬智利)。
2)南洋赤道區︰包括帝文、爪哇、巴里及蘇門達腊諸島。

3)印度西側︰阿拉伯地區、馬達加斯加島及東非洲裂谷火山群。

4)地中海帶︰由土耳其極東的阿拉雷特峰(Mt.Ararat)起,向西經義大利至大西洋上的亞速爾群島、坎奈群島(Canary Is.)等。

5)西印度群島火山群。

6)冰島及法羅群島等零星地區。
2007-01-02 6:34 am
如有兩塊大陸地殼互相碰撞,其中一塊大陸地殼向下移就出現火山!

火山在多分佈在板塊的邊緣部分,因板塊的邊緣部分經常互相碰撞!
2007-01-02 1:41 am
火山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質結構。火山爆發是一種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伴有地震
2007-01-01 11:25 pm
因為地震令睡火山動起來
參考: 今日常識
2007-01-01 11:24 pm
中國的活火山

中國全新世以來有過噴發的活火山現已知的、較為確切的有以下幾處:
1.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
一般認為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組成,如果包括火山區西部的蓮花山,五大連池火山群應由15座火山組成,火山岩分佈面積達800多km2。老黑山、火燒山1719~1721年的噴發距今還不到300年,是我國活火山中有歷史記載、噴發時間和地點最為確切的一處活火山。

2.黑龍江鏡泊湖火山
黑龍江鏡泊湖全新世火山,共有13個火山口,均為複式火山。推測鏡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動可能在1000年左右。從現有火山地質和年代學證據,鏡泊湖發生的全新世火山噴發活動是沒有異議的。

3.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
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復合火山,主峰將軍峰位於朝方,海拔2749m。天池火山的火山活動經歷了造盾(2.77-1.203Ma早更新世)、造錐(1.12-0.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噴發三個發展階段,三個階段岩漿成分從玄武質→粗面質→鹼流質代表其演化過程(劉若新等,1998;樊祺誠等,1999)。歷史上長白山地區有過多次噴發的「史料記載",1668年和1702年兩次天池火山噴發是可信的(崔鍾燮等,1995)。通過火山地質學和精細的14C年代學研究,全新世以來天池火山至少有兩次(公元1199年和約5000年前)大規模噴發。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噴發是全球近2000年來最大的一次噴發事件,當時噴出的火山灰降落到遠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4.吉林龍崗火山
龍崗火山群有160餘座星羅棋布低矮火山錐,顯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噴發特點。靖宇縣城以西至靖宇-輝南交界以龍灣為代表的低平火山口 (maar)成為龍崗火山群的一大景觀,其中大龍灣和三角龍灣已開發成為我國境內唯一的、風景優美的低平火山口旅遊風景區。就在龍灣環繞的地區一座高聳的火山錐─金龍頂子火山拔地而起。龍崗火山是中國少數幾個近代仍有噴發活動的第四紀火山之一。

5.雲南騰沖火山
西南邊陲的雲南騰沖火山由於徐霞客記載了1609年打鶯山火山噴發。根據火山地質、地貌、岩漿演化和水熱活動特點,一般都把黑空山、打鶯山、馬鞍山作為全新世火山。對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1609年打鶯山火山「山火」是否為火山噴發起因,迄今沒有找到年代學等有關方面的證據。從李根源《烈遺山記》中描述的「騰沖多火山,志載明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年間(公元1465-1620年)火山爆發多次」,說明幾百年前,騰沖火山區有過噴發活動。騰沖火山區是我國活火山區地熱顯示最顯著的地區,如熱海地區的水溫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熱活動似有增強趨勢,發生多起水熱爆炸事件。微震觀測存在岩漿衝擊型地震(韓新民等,1996)與地震測深剖面和大地電磁測深結果都指示了可能存在殼內岩漿房的信息(劉寶誠等,1986;孫潔等1989;白登海等,1994;闕榮舉1998),所有這些是否醞釀著新的噴發危險,不能不對騰沖火山未來的活動投以特別的關注。

6.新疆阿什庫勒火山
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於田縣以南約120km的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崑崙山,由10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個子火山組成,包括西山、阿什山、大黑山、烏魯克山、迷宮山、月牙山、犛牛山、黑龍山、馬蹄山、東山和椅子山等。這些火山幾乎均為中心式噴發,形成圓錐狀或截頂圓錐狀火山錐,絕大多數火山是第四紀形成的,最近的一次為1951年5月27日阿什火山噴發(劉嘉麒和買買提依明,1990)。據新疆日報1951年7月5日報道:「在於田縣蘇巴什以南,崑崙大坂西溝一帶,5月27日上午9時50分發生火山爆發。第一次爆發時只見一個山頭上發出轟隆巨響,接著煙灰像一條大圓柱似的自山頂冒出。接著又連續爆發了3次,每次只隔幾分鐘,未發出巨響,只有煙灰上冒。以後幾天又看到火山冒煙……」。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次關於火山噴發的報道。根據報道和有關的考察意見,此次火山噴發屬爆炸式噴發,比較一致的看法無熔岩溢出。由於這裡數十座火山都保存較完好,1951年噴發距今已約50年,特別是沒有熔岩流的溢出,缺乏明顯的地貌標誌。因此,鄧萬明(1989)對阿什山火山(或稱為1號火山)是否就是1951年5月27日噴發的火山提出質疑。這給我國境內最新活動火山打了個大問號,也由此可見對歷史記載的火山噴發時間、地點的確定實非易事。


7.海南瓊北火山
雷瓊地區是華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佈面積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動始於早第三紀,延續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積達7300km2,可辨認的火山口共計177座,海拔均低於300m。海南島北部(瓊北)第四紀火山區的石山、永興一帶大小三十幾個火山口明顯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
2007-01-01 11:22 pm
火山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質結構。火山爆發是一種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伴有地震。

火山可以分為死火山和活火山,一段時間內沒有噴發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還有一種泥火山,它在科學上嚴格來說不屬於火山,但是許多社會大眾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種類型。火山噴發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但是它也帶來了許多好處。許多寶石都是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噴發也能擴大陸地的面積,夏威夷群島就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專門研究火山活動的學科叫做火山學。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而當板塊互相推擠,密度較大的一邊會下降到另一邊下方,稱作隱沒,而發生隱沒的帶狀地區稱為隱沒帶或聚合性板塊交界。地底的高溫及摩擦生熱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岩漿。岩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集成為岩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岩漿的場所。而當岩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大多為此種火山。有些火山分佈在板塊的張裂性交界上,也就是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在這種地區,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稱作中洋脊。


熱點的移動形成火山島鏈還有一些火山並不位於板塊的交接處,例如美國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島。火山學家稱這些火山是坐落於「熱點」上。目前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科學家普遍認同熱點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熱柱」造成。當板塊在熱點上做水平移動時,便有一連串的火山生成。這樣作用連續發生後,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島群,而離熱點越遠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火山的分佈
受火山成因的影響,世界各地的火山大多分佈在板塊交界處,但仍有部分例外(熱點)。主要的火山帶包括:

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火環):從南美洲東岸,濱太平洋的安地斯山脈開始,經過中美洲、墨西哥、美國西岸、加拿大到阿拉斯加後,沿阿留申群島及勘察加半島到太平洋西岸的花綵列島,包括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菲律賓群島,接著連接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群島,迄新西蘭。本火山帶之火山數目約佔全世界之75%[1],且活動相當頻繁。
中洋脊火山: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三大洋的中洋脊,總長度約八萬公里,約成W形分佈。但中洋脊上火山的分佈並不平均,集中於大西洋中洋脊,有60餘座。太平洋及印度洋中洋脊的火山相對較少。中洋脊的火山以海底火山為主,也有少部分的火山島(例:塞舌爾)
東非大裂谷火山帶:東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形成,地質學家預測幾百萬年後,東非可能會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板塊,至今地質活動依然頻繁。較著名的例子有:肯雅的吉力馬札羅山、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奈拉公哥火山等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西從庇里牛斯山始,迄喜馬拉雅山,全長約十萬公里,但分佈不均。歐洲部分多分佈於意大利,例如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等。愛琴海上的多個島嶼也是火山島,其中聖托里尼島在史前發生過大爆發。中段幾乎無火山。亞洲部分,在印澳板塊及歐亞板塊的交界處分佈著若干火山群。

火山的構造
火山噴出物在岩漿通道口堆積而成的錐形山丘,稱為火山錐。火山錐上可能形成小型火山錐,其通道與主體火山錐的通道相連通但無獨立的岩漿源,稱為寄生錐。頂部的漏斗狀窪地(原岩漿噴出口)稱做火山口。岩漿噴出地表的通道,稱為火山喉管,而一旦該通道為冷凝的岩漿阻塞,稱火山頸[2]。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3: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01000051KK025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