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薩達姆·海珊·馬吉德·提克里特(阿拉伯語:صدام حسين عبدالمجيد التكريتي,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簡稱薩達姆·海珊(صدام حسي),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總統、伊拉克最高軍事將領、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與伊拉克復興黨總書記等職。
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其政權被美國推翻,薩達姆逃亡半年後亦被美軍擄獲。經伊拉克法庭審判,於2006年11月5日被判絞刑,並於12月30日當地時間清晨6時5分執行,得年69歲[1]
薩達姆·海珊生於伊拉克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市外的阿瓦扎村,其母Subha Tulfah al-Mussallat為他取名「薩達姆」,在阿拉伯文中解作「起來抗爭的人」。他出生六個月後,其父Hussein 'Abd al-Majid失縱,同時他的13歲兄長亦因癌病逝世,令母親患上抑鬱症。薩達姆早年寄養在叔父的家中,住至3歲。[2]
不久後,薩達姆母親重婚,後父對他極其嚴厲,並有虐兒的情況。10歲那年,他逃離家庭,跑到巴格達投靠其叔父Kharaillah Tulfah. Tulfah。這位叔父是虔誠的遜尼派教徒,其女兒後來亦嫁給薩達姆,終其一生,他新投靠的這批家族,成為薩達姆政治生涯的忠實支持者。他曾說,叔父是武裝民族主義者,從他身上學習不少知識。薩達姆本身正是在這位叔父安排下,入讀巴格達的民族主義學校。
就任總統
1979年7月16日,薩達姆到達權力顛峰,當天他就任總統,成為伊拉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原總統貝克爾被迫下臺改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復興黨原領導人物Abdul Rahman Mohammed Aref亦在該年淡出政治。薩達姆執政時,兩大政績包括發展經濟及阻止伊拉克分裂。
伊拉克未成為現代國家前,原為奧斯曼帝國的一省,內地種族、宗教及經濟差異極其分離:什葉派與遜尼派的交惡,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的積怨、部族首領與城市新興商人階級的鬥爭,一直困擾伊拉克國境。薩達姆上任後,曾大力發展經濟及福利,以爭取民眾支持;同時亦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
入侵科威特
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令伊拉克經濟受到重大打擊,對石油出口的倚賴變得更為重要。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指責科威特蓄意推低油價,對外宣佈「科威特為伊拉克的一個省」,並揮軍進攻。
聯合國安理會開始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制裁。從此伊拉克在國際上被孤立。1991年1月17日,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發動海灣戰爭,開始對伊拉克和被佔領的科威特進行代號為「沙漠風暴行動」的大規模空襲。空襲在2月28日結束,伊拉克部隊在薩達姆領導下決定退出入侵科威特。
這場戰役令全球多國對伊拉剋制裁,其權力亦開始出現變化。儘管他在1995年10月15日總統選舉中仍以超過99%的得票率當選,但他兩名女婿一度逃亡,之後在保證會獲寬恕的情況下返國,惟兩人最終被殺。
美國攻伊戰爭
2002年10月15日,薩達姆在總統選舉中以100%的得票率當選。美國曾指控他使用武力鎮壓政治持不同意見者與競選對手。同年12月7日,薩達姆為入侵科威特道歉,但同時對科威特領導層進行指責,科威特拒絕接受他的道歉。
2003年2月2日,薩達姆·海珊否認伊拉克有違禁武器,否認與基地組織有任何關係;3月15日,伊拉克開始備戰,全國被分為四個軍區;3月20日,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美伊戰爭(或稱「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開始實施「斬首行動」;4月9日,薩達姆在巴格達的雕像被推倒,標誌著美軍佔領了巴格達,伊拉克的政權被摧毀,薩達姆·海珊結束了其24年的統治生涯,下落不明。戰後雖然一再出現據說是他的號召伊拉克人民反抗入侵者的錄音磁帶,但其真實性一直未被證實。美國情報機構認為薩達姆·海珊依然生存,並潛伏在伊拉克。
2003年7月22日,薩達姆·海珊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被美軍擊斃;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他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經過一次迅速的DNA測試,確定是薩達姆·海珊本人。2004年1月10日,美國正式宣佈根據日內瓦公約確定薩達姆·海珊為戰俘,並獲得戰俘待遇和權利。
伊拉克特別法庭指控薩達姆的罪行包括: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薩達姆的辯護律師被趕出法庭1982年下令處決140多名杜賈爾村人,拷打並監禁一千多人,報復其對自己刺殺未遂的行動。
1987-1988年間下令實施安法爾(Anfal,意為戰利品)行動,在伊拉克北部對庫爾德人進行種族滅絕計劃,有證人披露,僅1987至1988年間就有50萬庫爾德人或被迫害至死,或被當場處決。
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庫爾德人城鎮哈萊卜傑,造成大約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人受傷。
1990年入侵並佔領科威特7個月。
1991年,在伊拉克南部鎮壓什葉派穆斯林起義。
從1991年起推行所謂「阿拉伯化計劃」,沒收庫爾德人之土地並剝奪其糧食,將數千名庫爾德人從伊拉克北部驅逐到伊朗。
1983年下令殺害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巴爾扎尼所在部族8000人。
在1991年鎮壓什葉派起義後,下令在伊南部濕地修堤築壩,破壞伊拉克南部濕地。
被控炮轟伊拉克東北部城市、石油重鎮基爾庫克。
在1974年處決5名什葉派宗教人物。
下令暗殺反政府政治活動人士。
迫害宗教團體。
迫害非宗教團體。
迫害和鎮壓政治團體。
決
薩達姆被處決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早上六點多,薩達姆在巴格達北部、一個被美國稱為「公義營」的秘密地點問絞,行刑者均包起頭部,過程全被錄影,行刑者先向薩達姆宣佈罪名,並準備向他戴上頭套,薩達姆拒絕,表示不要帶著頭套行刑;當地電視台在數小時後播出部分片段,但不公開發表執行死刑時的畫面。薩達姆死後,電視台隨後播出國歌,附上「薩達姆被處決標誌伊拉克黑暗歷史終結」的字幕,隨後,當地電視台亦播出薩達姆行刑片段及死後被布袋包起的遺體。[39]
行刑當刑是伊斯蘭最神聖節日宰牲節的第一天,此一舉動引起阿拉伯世界不滿。[40]
美國總統布希發表聲明指,薩達姆被處決是伊拉克發展民主的里程碑。[41]流亡約旦的薩達姆女兒拉賈德指希望父親的遺體能在葉門暫時埋葬,當伊拉克「解放」 後,才奉移歸國。[42]
[編輯] 國際反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指伊拉克事務應該由伊拉克人民解決
英國:歡迎薩達姆被法律制裁,尊重伊拉克人決定,但表明不支持死刑。
法國: 反對死刑。
巴基斯坦:指會增化伊拉克的暴力浪潮。
教廷:指會助長報復和仇恨。。
俄羅斯: 對處決表示遺憾。
美國:指是伊拉克的民主重要里程碑。
國際特赦組織: 死刑原則已犯錯,海珊亦沒得到公平審訊。
人權監察組織: 海珊是踐踏人權的怪獸,但處決他反而將他的惡劣紀錄顛覆了。
薩達姆於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前寫了一部小說《惡魔,滾開》,講述了一千五百年前幼發拉底河畔一個部落抵抗異族侵略並最終獲勝的故事。書稿由薩達姆的大女兒拉加德於美國出兵伊拉克前逃往約旦時帶出,拉加德稱,其父是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一天完成這部小說的。在這本小說出版以前,薩達姆創作的小說《扎比芭和國王》就已經出版了,《扎比芭和國王》講述一名領袖為了人民犧牲自己奢華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