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記者蘇美儀報道】泳季剛開始,本港首次在海灘水樣本中發現懷疑霍亂菌。鑑於對泳客有感染霍亂的潛在危險,區域市政署昨午已即時將發現含有懷疑霍亂菌的荃灣海美灣封閉。
有學者認為,近日由於曾下雨,估計可能與附近村屋化糞池的污水排入大海有關。昨日荃灣的麗都灣亦同時出現紅潮,不宜游泳。 本報得悉,在海美灣附近所有村屋均沒有接駁污水處理設施,部分經化糞池處理、部分則直接排出大海,海美灣毗鄰的麗都灣昨亦出現紅潮。 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昨指出,在海水中發現霍亂菌非常罕見,當局須追查霍亂菌的來源,並留意該泳灘附近泳灘的情況。他認為,由於今次在海水中發現的霍亂菌含量只屬少量,故市民經游泳而感染霍亂的機會很微。 環保署發言人指出,在海美灣發現的霍亂菌初步被鑑別為較常見的O1小川型霍亂弧菌,其含量為每公升水中含有兩粒霍亂弧菌。不過,宪生署表示,該署仍需進一步作化驗確認程序。
屬O1小川型弧菌
環保署首席環保主任李志剛昨日回覆記者查問時表示,該署將每天派人到水質一向介乎一般及欠佳的海美灣抽取海水化驗,直至情況滿意後才會考慮重開泳灘。
荃灣海美灣驗出霍亂菌,是本港首次。灘上昨傍晚已貼出封灘告示。冼豪文攝。
他解釋,該署自去年起,每月均會派員到十一個較「污糟」的泳灘抽取海水(見表),化驗其霍亂菌含量,遇有本港市民染上霍亂後,亦會加緊抽驗工序。
環保署近日接獲有人感染霍亂個案後,便在本周一在深井的海美灣、更生灣及麗都灣抽取及膝至腰部的海水作化驗。昨天完成的化驗結果顯示,在海美灣抽取的兩公升海水樣本中,發現每公升含有兩粒O1小川型霍亂菌。 李志剛指出,雖然宪生署須進一步確認海水含菌情況,但考慮到霍亂菌可能會感染游泳人士,故經商討後決定於下午封灘。一名昨日中午曾到海美灣鄰近的麗都灣泳灘游泳的十七歲少年王兆亭,對於泳灘海水發現霍亂菌感到震驚,並揚言以後不會再到麗都灣及海美灣游泳。他更稱,倘若回家後有「頭暈身熱」,一定會立刻求診。 香港公開大學環境科學課程主管何建宗指出,霍亂菌來自人類糞便,估計今次事件與下雨時,雨水把泳灘附近村屋化糞池的污水沖入大海有關,而霍亂菌較適宜在近岸滋生,因為霍亂菌在深海鹹水况的生命周期會短很多,故他勸喻泳客下雨後二、三天,最好不要到第二或第三級別的泳灘游泳。
改善工程一拖再拖
民主黨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鄺國全及臨區局環境宪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梁廣昌批評,環保署在改善荃灣及深井水質的工程「一拖再拖」,導致該區域一帶海域水質近年每況愈下,鄺國全不諱言:「荃灣、深井沿岸泳灘水質差到不得了,呢幾年簕評級多數係『欠佳』。」 區域市政署昨日下午在海美灣鄰近的麗都灣,發現一大片約二十米乘五十米的紅潮,故亦在下午四時二十分掛起紅旗,提醒游泳人士不宜游泳,漁農處亦會抽取海水化驗紅潮會否帶有毒性。
百萬粒菌始能侵害人體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指出,霍亂菌中的O1小川型霍亂及O139型霍亂均會對人體構成影響。以一般身體健康人士而言,要吞下一百萬粒霍亂菌才會令人體出現嘔吐及肚瀉等病徵。如只吞下少量霍亂菌,人體的胃酸可把細菌殺死。 醫學會副會長勞永樂亦指出,海水有很大的稀釋作用,游泳人士飲下海水而染上霍亂的機會十分輕微。
來源地:蘋果日報 ——本港新聞 24/4/1999
【記者區月媚報道】一向普遍存在於人體腸內的B型鏈球菌,近年併發嚴重罕見病例,瑪麗醫院過去兩年有五名病人不治死亡。 其中去年首次發現一名老婦及一名老翁,因染上B型鏈球菌而出現食肉菌併發症,這名老婦已死亡;而九七年時,更發現有一名老翁因該菌入腦引發罕見膿泡,成為本港及全球首宗病例。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時約有兩成人的腸道內存有B型鏈球菌,除非病人的免疫能力較差,或該菌在其體內出現變異,導致入血或入腦引致併發症,否則對人體影響不大,而盤尼西林抗生素則能有效對抗該菌。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只要能及時處方盤尼西林抗生素,便能對抗B型鏈球菌。董立華攝。
瑪院去年有五百宗
黃世賢指出,近年患有B型鏈球菌的個案逐年上升,單是瑪麗醫院去年便發現超過五百宗個案,較九七年的四百多宗上升超過一成(見表)。其中以老人及糖尿病患者染上該菌的個案增加最多。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承認,情況的確有點不尋常,但由於外國的情況亦一樣,他估計原因可能與B型鏈球菌的毒性增強,或人體對該菌的免疫力減低有關。
近年併發罕見病例
黃世賢表示,去年該院發現染上該菌的病人中,便有二十二人入血,其中三人上腦,包括十五名成年人及七名初生嬰兒。而九七年則只發現十四宗入血個案,包括十三名成年人及一名初生嬰兒。以往B型鏈球菌以入骨引發關節炎的併發症較為常見,但黃世賢指出,近年則併發較為罕見及嚴重的病例,例如腦膜炎、心瓣炎及肺炎等,去年更首次發現兩名老人因該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而過往食肉菌主要是由海水中的弧菌及A型鏈球菌引發。
前年首宗入腦病例
除了罕見的食肉菌病例,九七年該院更首次在一名老翁的腦內發現該菌,並引發罕見膿泡,黃世賢表示,該名老翁入院時情況非常危急,有發燒、頭痛及神志不清等病徵,幸好經電腦掃描發現膿泡時,能即時種菌確定染上的是B型鏈球菌。他謂,經醫生及時處方盤尼西林抗生素治療後,老翁病情才告穩定。由於外國文獻並無有關病例報告,他相信今次是本港及全球首宗病例。
瑪麗醫院近年發現B型鏈球菌個案 年份 成人 兒童 初生嬰兒 總計
98年 441 6 69 516
97年 382 7 66 455
96年 361 0 38 399
95年 313 2 72 387
94年 346 13 32 391
93年 212 6 34 252
92年 211 4 74 289
91年 123 3 20 146
嬰兒老人易染B型鏈球菌
B型鏈球菌共分為九種血清型,包括Ia,Ib,II,III,IV,V,VI,VII, VIII,這種菌多在產婦的產道內發現,故初生嬰兒的眼耳口鼻易受感染。而感染該菌的初生嬰兒中,有八成是染上第III種血清型的B型鏈球菌。而老人、癌症、糖尿病及長期病患者,由於免疫力較低故亦屬高危群,較易染上該菌。例如入腦及入骨便會出現頭痛及關節痛等症狀;現時並無疫苗預防,加上該菌非由接觸傳播,所以只能提醒市民遇有不適,應盡快求醫進行診斷。
來源地:蘋果日報 ——本港新聞 6/4/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