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來源!!!!!!!!!!!!!!!!!!!

2006-12-31 4:50 am
最好write埋個網址給me!!!!!!!!!!!!!!!!

回答 (4)

2006-12-31 4:53 am
✔ 最佳答案
至於深受棋迷喜愛的象棋,其歷史起源一直眾說紛紜。認為源自印度的稱,象棋以「象」為名,而印度多象,故傳說象棋是由印度傳入中國。至於堅信象棋來自中國的,亦說法不一,一說是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所發明,又傳說為西周武王伐紂時所創。因此,象棋的起源仍有待考證。
中國象棋的起源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象棋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名著《楚辭.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詞,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雲“博,也,行六棋,故曰六博。”。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鬥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曾說“足下......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棋了。

棋盤裏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這個名稱,可能是受到楚漢相爭,韓信作象棋的傳說的影響。傳說無從考證,多半是後人附加的。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經》,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多失傳了。而《續藏經》記載:“劃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根據這個記載,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沒有炮,這恰好和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相吻合。加炮之後的象棋,才和現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說初步成為現代象棋的雛形。

進入明、清兩代,象棋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名手輩出,佳作如雲,湧現出一大批如周廷梅王再越、吳梅聖等出類拔萃的象棋國手大家。棋理棋勢的研究更加深化,促進了象棋文化的發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黃金時期。

建國以後,老一代象棋藝術家楊官璘新一代象棋國手胡榮華、柳大華、呂欽、後起新秀許銀川以及趙慶閣等一大批象棋工作者,總結發揚了前人的文化遺產,勇於創新,銳意進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絢麗多彩,真正成為了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大約兩千年前,在印度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爭。戰爭過後,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真是慘不忍睹。一個聯盟人眼見這種景象,立即做了一塊有六十四個格子的正方形棋盤,塑造了一些形態各異、戴盔披甲的將士作為棋子。他把戰場上的戰鬥再現在棋盤上,終於把孔武善戰、恃強好勝的國王、將軍及婆羅門貴族們的興趣吸引過來。從此以棋盤上智力較量,取代了戰場上的血腥廝殺。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01104525
2006-12-31 5:21 am
本條目指的是中國象棋,有關其他地方的象棋或將棋,請參見象棋 (消歧義)。
象棋,是中國傳統的二人對弈棋類遊戲。其他類似的有國際象棋及將棋。為與國際象棋等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於華人及亞太地區。

歷史
象棋的源頭,目前尚未可以考證。以下是幾種的說法:

象棋由六博發展而來,傳入印度,發展成為恰圖蘭卡(Chaturanga),恰圖蘭卡又與象棋相互融合,發展為今天的象棋、國際象棋。
南北朝時,後周武帝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棋名稱由此而來。
傳說古代的棋子多以象牙為材料,所以稱為象棋。
象棋以象為名,而印度多象,是以傳說象棋係由印度發明而傳入中國。
黃帝大戰蚩尤,驅猛獸以為陣;象為獸之雄,是以象戰為兵戰。
其中以象棋名稱源自六博棋戲這種觀點最受中國人認同:

《楚辭·招魂》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說苑》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如果是根據以上的內容,在戰國時候六博棋已經在貴族之間流傳開去,並開始以象棋稱呼六博。不過由六博演變為象棋,由始至終只有古籍提過,沒有任何實質的考古證據能夠證明這點。

至於發源地,目前以中國和印度比較可信,兩種學說分歧甚大。第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或者中國和鄰近國家)的古代交流極少有史料研究,另一原因是不少中國人都渴望象棋是中國人發明的,所以都以這個觀點為基礎去找有利的證據。

(TODO: 秦漢、隋唐時代的象棋?)

近代象棋的形式大致上在北宋末年開始定型,有 32 枚棋子,棋盤中有河界,將帥待在九宮之中。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不過最接近現代中國象棋的是明朝開始,那時棋盤大小定為縱九路橫十路。


棋盤
象棋的棋盤由九條直線和十條橫線相交而成。棋子放在各條線的相交點上,並在線上移動。棋盤中間的一行沒有畫上直線,稱為「河界」,通常標上楚河漢界字樣,源自楚漢相爭時的鴻溝。

現行的中式記錄方法是:九條直線,紅方從右到左用漢字「一」至「九」表示,黑方在自己的那一面從右到左用數字「1」至「9」表示。也就是說,紅方的直線「一」就是黑方的直線「9」,依次類推。

第四條直線(或第6條直線)和第六條直線(或第4條直線)稱為「兩肋」、「兩肋線」,簡稱「肋」。

棋盤上,劃有斜交叉線而構成「米」字形方格的地方,雙方各有一塊,稱為「九宮格」,簡稱「九宮」,是將/帥和士活動的地區。

勝負
對一般棋局來說,只要一方被「將死」或者「困斃」,又或者自動認輸,另一方即可得勝。將死和困斃定義如下: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將帥,準備在下一步吃掉它,稱為照將或將軍,簡稱將。被將軍的一方必須應將(即移動將帥或別的棋子來化解)。無法應將的就稱為被將死。
一方無子可走,一動將帥就會被吃掉,稱為困斃。
比賽時除了以上的一般情況,還有其它方法判定勝負,例如超時、犯規等等。


棋規
TODO


記譜方法

中式記譜法
棋盤上的座標是對每個棋手由右至左的9條直線分別為1路、2路、…、9路。 中式記譜法一般使用四個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

第1字是棋子的名稱。如「馬」或「車」。
第2字是表示棋子所在直線(路)的數字。紅方用中國數字,黑方用阿拉伯數字。同一路上有2個同種的棋子時,用「前」、「後」來區別,見註1。同一路上的3個以上的「兵」或「卒」的區別見註2。
第3字表示棋子移動的方向:橫走用「平」、向前走用「進」、向後走用「退」。有時也可以用「上」、「下」代替「進」、「退」。
第4字是棋子橫行或斜行時,目的地所在的直線(路)數字;或是直行進退時走的步數。
(舉例:「炮二平五」表示紅炮從二路平移到五路;「馬8進7」表示黑馬從8路向前走到7路。)

註1:當一方有兩隻車、馬、炮、兵位於同一直線時,需要用「前」或「後」來加以區別。這時第二個字會更改為棋子名稱:例如,「前馬退六」(表示前面的紅馬退到直線六)、「後炮平4」(表示後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線4)。士象不需要以前後來判斷,因為縱使是在同一直線上,也可以憑第三個字(進退)知道是移動哪一隻。 註2:至於三隻相同棋子位於同一直線的情況(只有兵卒有可能),則稱為「中」,例如「中兵平三」。關於多隻兵、卒同在一條直線上時,這種記譜法是有其缺點的。(可參閱譚氏記譜法內對傳統記譜方式的評語)。可是因為 4 隻或 5 隻兵卒在同一直線的情況在實戰中是絕無僅有的(排局例外),所以很少有人拿它出來作為正式討論。

如果記譜只包括中局或殘局部份,一開始就輪到黑方走子,那麼紅方會標上省略號。

中式記譜法的例子
以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例子,記載中炮屏風馬對三步虎的頭三步:

步數 紅方 黑方
1. 炮二平五 馬8進7
2. 傌二進三 砲8平9
3. 傌八進七 車9平8

西式記譜法
西式記法將中式記法轉成英文字母和數字 。各種棋子的名稱以K(King - 帥)、,A(Assistant - 仕)、E(Elephant - 象)、H(Horse - 馬)、R(Rook - 車)、C(Cannon - 炮)和P(Pawn - 兵)代替。「平」用「=」或「.」代替;「進」、「退」和「前」、「後」分別用「+」、「-」取代。

西式記譜法的例子
馬2進3(H2+3):黑方在第二條直線上的馬向前再轉左,走到第三條直線上
俥一進一(R1+1):紅方在第一條直線上(即最右方)的俥向前一步
後砲平4(C-=4):黑方在某條直線上有兩隻黑砲,將較近黑方自己的一隻移動到第四條直線
2006-12-31 5:15 am
蒙古象棋與現在流行的國際象棋同根而生,並且具有濃郁的蒙古民族生活氣息。現在,這一傳承千年的草原文化瑰寶亟待保護和開發,應該儘快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8月25日,多年從事蒙古象棋研究工作的呼和浩特市市委政研室沈昌煒研究員對記者說。

  據沈昌煒介紹,蒙古象棋的原形為古印度的“恰圖蘭加”四人遊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西元13世紀由古波斯人帶到我國北方草原,演變成為蒙古象棋。到13世紀中葉,蒙古象棋被列為草原盛會——那達慕大會的重要比賽專案,成吉思汗也經常在閒暇時與他的士兵對弈。15~16世紀,“恰圖蘭加”被譯作“沙特蘭茲”傳入歐洲,演變成為現在世界流行的國際象棋。直至今日,蒙古象棋與國際象棋在棋子的擺法和下法上還有許多相同之處。蒙古象棋融入了草原生活氣息,如“王”被雕刻成蒙古王爺或者牧人騎馬的形象,“象”被駱駝代替。

  沈昌煒認為,蒙古象棋是唯一具有西方特點又富有鮮明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中華棋藝,可是目前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沒有一本自治區級的專著,學習蒙古象棋的青少年越來越少,優秀青少年選手更少
2006-12-31 4:58 am
象棋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名著《楚辭.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21: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30000051KK040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