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人合一」?

2006-12-30 5:13 am
何時開始有這觀念的?

回答 (5)

2006-12-30 5:15 am
✔ 最佳答案
拳家天人合一說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學說,包括天人相類、天人相通、天人感應、天道與人道統一等思想。天人合一說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都有著廣而深的影響,也毫無例外地滲透入了傳統武術的各個方面。

拳家依據天人相類的傳統思想,認為"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孫祿堂<<形意拳學>>)。所謂"天",指含天地萬物的宇宙(或稱"自然界");又依天地萬物乃陰陽二氣化生而成,而以天為氣。天與人的關係就是大宇宙中有個小宇宙,充滿小宇宙中的陰陽二氣與周流於大宇宙的陰陽二氣相互通融,"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此即"天人相通"。大宇宙的氣化運動能引取小宇宙的氣化運動,此即"天人感應"。以居於大宇宙之中的小宇宙(人身)為內,則小宇宙之外的天地萬物為外。僅以小宇宙來說,小宇宙與大宇宙(人體與外界)接觸的表形部份為外,表形之內不見形態的部份為內。由此,以天人相通和天人感應為基礎的天人合一,可細說為"身宇合一"、"物我合一"、"內外合一"。基於這些推演,拳家製成了武術理論中一系列強調內外統一的基本法則。在武術技法原理中,以身形為外,以意氣勁為內,強調意、氣、勁、形四者有序配合內外合一。其中處理器械與人體配合的兵械技法原理,講究"身械合一"(即"物我合一")。功法原理中的"應外誘潛、在動中獲得",貫串著"身宇合一"法則。武術教學原則中強調"內外兼修",武術訓練原則中強調"內外互導",武術的鍛煉價值追求"內壯外強",武術的審美價值追求"神(內)形(外)兼備"等等。

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方法,是從大宇宙的運動法則"天道"中,尋找小宇宙的運動法則"人道",以人道效法天道,使人道與天道和諧統一。拳家基於人道與天道統一的關鍵是人道效法天道,強調通過主觀(內)順應客觀(外),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求得天與人、外與內的和諧統一。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順應客觀,即人體運動順應天象變化,才能借助客觀外界對人體的影響,提高鍛煉效果。因此,在傳統武術訓練中,一般都要求訓練場所"須擇山林茂盛之地,或奇觀莊嚴之處,或房屋潔淨之區"。八卦掌大師程廷華認為,訓練中"得天氣之清者為之精,得地氣之靈者為之靈。二者皆得,方為神化之功"(見孫祿堂<<八卦拳學>>)。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就是人體運動的主觀努力要符合技法原理的要求。按照技法準繩進行運動,作出努力,動作才能順遂、準確,技能也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拳家天人合一說既強調人身自己的整體性,又強調人與環境、器械、技法規律的整體性,還強調主觀世界順應客觀世界,融入客觀世界,使人的行為符合天道,返樸歸真。
2006-12-30 8:59 pm
天人合一 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國哲學異於西方的最顯著的特徵,其義蘊廣遠,不易簡約敘述,張其 孔學今義 第九章<宗教哲學>中,有天人合一一節,言之極精要,茲引錄於下:

「中國自唐虞以來,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敬天即所以愛人,愛民即所以尊天。所謂天人合一,實包含了天定勝人與人定勝天兩個觀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乾卦大象)中國的思想,不偏於天定勝人,亦不偏於人定勝天。中國無宗教,但中國人極富於宗教精神,此為中國文明的特徵。左傳載:『史囂曰: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莊公三十二年,西元前六六二年)史囂之語,代表中國古來之人文主義,即天人合一的宏旨。歷代聖哲,莫不為繼續宏揚此天人合一之道而努力。

以中國與西方比較,中國哲學之歸趨,人與天合;而西方哲學之歸趨,人與天分。故中國哲學,以人生觀察宇宙,使人與天合而為一。周易『乾元資始』之說,不涵神學氣氛,以天道貫通人事,正性命以明道德修身之原。此說明中國正統哲學之天道思想,純是合理化的形而上學。『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易乾文言)非與天合德,其孰能如是哉?西方哲學,則道德哲學(精神哲學)與自然哲學,各有領域,分送發展,源遠而未益分。中西治學方法之不同,其所成思想體系亦迥異。吾人確信,在古今各民族,最能了解人與天地宇宙之關係,因而企求保持天人和諧者,為中華民族。



我們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乃是承認了『天』的存在,亦就是承認了『神』的存在。故『天曰神』,又曰:『神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上帝是在人的心中,這正是中國哲學所謂天人合一思想的真諦。這種觀念,自然和共產匪徒無神論的唯物主義的觀念,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性的古訓,即為天之所生;命之古訓,即為天之所命。很顯然的,中庸所說,把天、性、道、教連成一氣。

天人合一觀念,實在就是提高人的價值。惟有天人合一的尊神論者,才能樂道順天,不憂不懼,安心立命,生死不二。

中國哲學裏不包括宗教信仰,但也不反對宗教信仰,骨子裏隱藏著對『上天』信仰的觀念,卻不顯露出來,所講的對象乃是『人』。這種以人為重點的天人之學,可以稱為人文哲學。錢穆說:『中國傳統思想,既信宇宙乃為渾然一體者,故不喜再作現象與本體之分別。中國人常認天即在人之中,理即在事之中,道即在器之中,形而上即在形而下之中,亦即本體即在現象中。』熊十力曰:『天理即是人欲,人欲無非天理,去人欲而求天理,天理豈可得乎?而後知聖人言,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真是天理爛熟於胸襟,一言而盡天人之奧,後人可以知所歸矣。如果真正見得、信得天人本不二,天不在人之外,人亦不在天之外,則吾人生存之必需處,如何不有天理存耶?』

西方思想,在宗教上,必有一天人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天人合一,融為一體。既不尊天而抑人,亦不倚人而制天。西方思想,在哲學上,每有一心物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心物合一,融為一體,既不尊心而蔑物,亦不崇物而賤心。西方思想,在現實人生中,每見有大群與小己之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群己合一,又自融為一體。每一小己,莫不可為大群之中心,而每一大群,亦莫不成為小己之外圍。非外圍無以立中心,無中心亦無以見外圍。群之與己,乃共見為一體,不見為對立。西方思想,在現實人生中,又每有自由與規律之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自由與規律之二者,又自合一,融為一體。即在相互自由中見規律,亦即在規律中涵有相互之自由。此只略舉大者,其他人類各項觀念與各項思想之分歧與對立,就孔子思想言,乃無不可以交融為一,見其相成,泯其相反,而整個人生乃見一大道。

儒家所採取者為中庸之道,即法天敬天,同時盡其在我,以求天人之合一和諧。儒家典籍中之教訓,不外乎是。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滿招損,謙受益』也 .

天人合一不限於中國。在印度也是講天人合一的,講個人與宇宙是統一的。
2006-12-30 6:30 am
拳家天人合一說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學說,包括天人相類、天人相通、天人感應、天道與人道統一等思想。天人合一說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都有著廣而深的影響,也毫無例外地滲透入了傳統武術的各個方面。

拳家依據天人相類的傳統思想,認為"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孫祿堂<<形意拳學>>)。所謂"天",指含天地萬物的宇宙(或稱"自然界");又依天地萬物乃陰陽二氣化生而成,而以天為氣。天與人的關係就是大宇宙中有個小宇宙,充滿小宇宙中的陰陽二氣與周流於大宇宙的陰陽二氣相互通融,"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此即"天人相通"。大宇宙的氣化運動能引取小宇宙的氣化運動,此即"天人感應"。以居於大宇宙之中的小宇宙(人身)為內,則小宇宙之外的天地萬物為外。僅以小宇宙來說,小宇宙與大宇宙(人體與外界)接觸的表形部份為外,表形之內不見形態的部份為內。由此,以天人相通和天人感應為基礎的天人合一,可細說為"身宇合一"、"物我合一"、"內外合一"。基於這些推演,拳家製成了武術理論中一系列強調內外統一的基本法則。在武術技法原理中,以身形為外,以意氣勁為內,強調意、氣、勁、形四者有序配合內外合一。其中處理器械與人體配合的兵械技法原理,講究"身械合一"(即"物我合一")。功法原理中的"應外誘潛、在動中獲得",貫串著"身宇合一"法則。武術教學原則中強調"內外兼修",武術訓練原則中強調"內外互導",武術的鍛煉價值追求"內壯外強",武術的審美價值追求"神(內)形(外)兼備"等等。

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方法,是從大宇宙的運動法則"天道"中,尋找小宇宙的運動法則"人道",以人道效法天道,使人道與天道和諧統一。拳家基於人道與天道統一的關鍵是人道效法天道,強調通過主觀(內)順應客觀(外),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求得天與人、外與內的和諧統一。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順應客觀,即人體運動順應天象變化,才能借助客觀外界對人體的影響,提高鍛煉效果。因此,在傳統武術訓練中,一般都要求訓練場所"須擇山林茂盛之地,或奇觀莊嚴之處,或房屋潔淨之區"。八卦掌大師程廷華認為,訓練中"得天氣之清者為之精,得地氣之靈者為之靈。二者皆得,方為神化之功"(見孫祿堂<<八卦拳學>>)。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就是人體運動的主觀努力要符合技法原理的要求。按照技法準繩進行運動,作出努力,動作才能順遂、準確,技能也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拳家天人合一說既強調人身自己的整體性,又強調人與環境、器械、技法規律的整體性,還強調主觀世界順應客觀世界,融入客觀世界,使人的行為符合天道,返樸歸真。
2006-12-30 5:18 am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學說,包括天人相類、天人相通、天人感應、天道與人道統一等思想。天人合一說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都有著廣而深的影響,也毫無例外地滲透入了傳統武術的各個方面。

拳家依據天人相類的傳統思想,認為"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孫祿堂<<形意拳學>>)。所謂"天",指含天地萬物的宇宙(或稱"自然界");又依天地萬物乃陰陽二氣化生而成,而以天為氣。天與人的關係就是大宇宙中有個小宇宙,充滿小宇宙中的陰陽二氣與周流於大宇宙的陰陽二氣相互通融,"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此即"天人相通"。大宇宙的氣化運動能引取小宇宙的氣化運動,此即"天人感應"。以居於大宇宙之中的小宇宙(人身)為內,則小宇宙之外的天地萬物為外。僅以小宇宙來說,小宇宙與大宇宙(人體與外界)接觸的表形部份為外,表形之內不見形態的部份為內。由此,以天人相通和天人感應為基礎的天人合一,可細說為"身宇合一"、"物我合一"、"內外合一"。基於這些推演,拳家製成了武術理論中一系列強調內外統一的基本法則。在武術技法原理中,以身形為外,以意氣勁為內,強調意、氣、勁、形四者有序配合內外合一。其中處理器械與人體配合的兵械技法原理,講究"身械合一"(即"物我合一")。功法原理中的"應外誘潛、在動中獲得",貫串著"身宇合一"法則。武術教學原則中強調"內外兼修",武術訓練原則中強調"內外互導",武術的鍛煉價值追求"內壯外強",武術的審美價值追求"神(內)形(外)兼備"等等。

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方法,是從大宇宙的運動法則"天道"中,尋找小宇宙的運動法則"人道",以人道效法天道,使人道與天道和諧統一。拳家基於人道與天道統一的關鍵是人道效法天道,強調通過主觀(內)順應客觀(外),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求得天與人、外與內的和諧統一。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順應客觀,即人體運動順應天象變化,才能借助客觀外界對人體的影響,提高鍛煉效果。因此,在傳統武術訓練中,一般都要求訓練場所"須擇山林茂盛之地,或奇觀莊嚴之處,或房屋潔淨之區"。八卦掌大師程廷華認為,訓練中"得天氣之清者為之精,得地氣之靈者為之靈。二者皆得,方為神化之功"(見孫祿堂<<八卦拳學>>)。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就是人體運動的主觀努力要符合技法原理的要求。按照技法準繩進行運動,作出努力,動作才能順遂、準確,技能也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拳家天人合一說既強調人身自己的整體性,又強調人與環境、器械、技法規律的整體性,還強調主觀世界順應客觀世界,融入客觀世界,使人的行為符合天道,返樸歸真。
2006-12-30 5:15 am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學說,包括天人相類、天人相通、天人感應、天道與人道統一等思想。天人合一說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都有著廣而深的影響,也毫無例外地滲透入了傳統武術的各個方面。

拳家依據天人相類的傳統思想,認為"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孫祿堂<<形意拳學>>)。所謂"天",指含天地萬物的宇宙(或稱"自然界");又依天地萬物乃陰陽二氣化生而成,而以天為氣。天與人的關係就是大宇宙中有個小宇宙,充滿小宇宙中的陰陽二氣與周流於大宇宙的陰陽二氣相互通融,"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此即"天人相通"。大宇宙的氣化運動能引取小宇宙的氣化運動,此即"天人感應"。以居於大宇宙之中的小宇宙(人身)為內,則小宇宙之外的天地萬物為外。僅以小宇宙來說,小宇宙與大宇宙(人體與外界)接觸的表形部份為外,表形之內不見形態的部份為內。由此,以天人相通和天人感應為基礎的天人合一,可細說為"身宇合一"、"物我合一"、"內外合一"。基於這些推演,拳家製成了武術理論中一系列強調內外統一的基本法則。在武術技法原理中,以身形為外,以意氣勁為內,強調意、氣、勁、形四者有序配合內外合一。其中處理器械與人體配合的兵械技法原理,講究"身械合一"(即"物我合一")。功法原理中的"應外誘潛、在動中獲得",貫串著"身宇合一"法則。武術教學原則中強調"內外兼修",武術訓練原則中強調"內外互導",武術的鍛煉價值追求"內壯外強",武術的審美價值追求"神(內)形(外)兼備"等等。

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方法,是從大宇宙的運動法則"天道"中,尋找小宇宙的運動法則"人道",以人道效法天道,使人道與天道和諧統一。拳家基於人道與天道統一的關鍵是人道效法天道,強調通過主觀(內)順應客觀(外),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求得天與人、外與內的和諧統一。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順應客觀,即人體運動順應天象變化,才能借助客觀外界對人體的影響,提高鍛煉效果。因此,在傳統武術訓練中,一般都要求訓練場所"須擇山林茂盛之地,或奇觀莊嚴之處,或房屋潔淨之區"。八卦掌大師程廷華認為,訓練中"得天氣之清者為之精,得地氣之靈者為之靈。二者皆得,方為神化之功"(見孫祿堂<<八卦拳學>>)。

在武術鍛煉中,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結合,就是人體運動的主觀努力要符合技法原理的要求。按照技法準繩進行運動,作出努力,動作才能順遂、準確,技能也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拳家天人合一說既強調人身自己的整體性,又強調人與環境、器械、技法規律的整體性,還強調主觀世界順應客觀世界,融入客觀世界,使人的行為符合天道,返樸歸真。


收錄日期: 2021-04-12 15:43: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9000051KK032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