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2006-12-30 12:03 am
《十五從軍征》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回答 (2)

2006-12-30 1:41 am
✔ 最佳答案
背景資料
漢自武帝時長期對外戰爭,徭役頻繁而役期極長。這首詩透過一個老兵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漢代頻繁的戰爭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中心思想
這是一首征夫的怨詩,老兵服役多年回家,家園破敗,親人離世,人物皆非,晚景無比淒涼。通過他回鄉的見聞和感受,反映了戰爭的罪惡和兵役的殘酷。
賞析重點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詩開首的兩句,已高度概括了老兵的一生,並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其中六十五年軍旅生活的艱辛一概略過,但讀者可以想像到這期間他是如何翻山越嶺、渡河涉水,怎樣饑餐渴飲,出生入死。退伍老兵在回鄉的路上遇見了同鄉,急切地問「家中有阿誰」,這正是他多年在外最關心的事。近鄉情怯,既想知道家中近況,又擔心離別這麼久,家中變故太多,但還是忍不住開口問了。鄉人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指給他看:「遠處松柏成蔭,荒墳纍纍的地方,便是你的家了。」老兵繼續往前走,直至回到家中,親眼所見的情景,是近看、細看,實實在在的觀察所得。只見兔子從狗洞進去,野雞在屋樑上亂飛,內院雜生 野生的穀禾,井欄邊也長滿野菜,種種事物都暗示 這裏已久無人煙。老兵見到這番景象,內心的痛苦自是不言而喻。在這難以承受的打擊下,老兵悲愴之極,神思也變得恍惚。他漫無意識地收些野穀、野菜造飯。飯菜熟了,卻又可以給誰吃呢?不禁出門向東望去,想到自己從軍一生,吃盡千辛萬苦,人生的最後時光還這樣淒涼,眼淚不禁潸然而下。

這一首 事詩,結構嚴謹,章法自然。作者依人物回家的過程,從「得歸」到遙見家園,到走近家門,到進入院中,而後又步出家門,從遠而近,依序描述,層次分明。人物的感情,也隨 描述的順序,逐漸產生變化。最初他懷 與家人團聚的熱切希望回鄉,但隨 他所聽到的鄉人的說話,所看到的家園景物,由熱望到失望,由失望到絕望,越來越痛苦,越來越悲傷,到最後兩句到達了感情的高潮。老兵在門外顫巍巍地站 ,遙望東方,禁不住老淚縱橫,濕透衣衫。詩到這裏戛然結束,老兵悲愴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表現手法上,這首詩綜合運用了語言描寫、景物描寫和動作描寫,生動地描繪了老兵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鄉人對老兵的詢問,似是答非所問,實質已婉轉道出了殘酷的事實,「松柏冢累累」-語不是已經暗示老兵家中的親人已死光了嗎?接 ,作者選用了野兔、野雞、野穀、野葵四種動植物具體地描繪了家園荒蕪的巨大變遷。作者對老兵舂穀採葵的動作描寫,更突出地表現了老兵的孤獨淒涼,白忙了一場弄一頓飯,但卻沒一個親人可以和自己分享。本詩雖是寫一個老兵歸家的所見所感,但從他個人的悲劇中,反映了長年戰亂給社會帶來的嚴重破壞,這是以小見大,以個別情況反映一般情況的藝術手法。

這首詩的語言藝術,也是很值得一提的。詩中從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共六句組成了三對對偶句。這種句式用來描寫景物和人物動作,整齊有序。在本詩中,動詞的運用也是恰到好處。例如最後兩句中的「望」和「沾」兩字,「望」不是觀賞景物,而是神情恍惚,悲哀至極,一種呆滯絕望的表情動作,足以表達人物的心情十分悲痛。「沾」字說明老兵任由眼淚弄濕衣棠,無心揩拭,更顯出他極度哀傷。全詩無一奇字奇句,純用白描,而寫得真實動人,是一篇富於感染力的佳作。
2006-12-30 6:51 am
15, 是當時要入伍的年齡, 意思是 : 15yr起便隨軍隊出征打仗...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5: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9000051KK016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