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二問

2006-12-29 7:49 pm
3.他對the world (現在)有什麼影響?
4.他為什麼對the world 有好處




(請以中英對照回答)

回答 (2)

2007-01-03 5:25 am
✔ 最佳答案
印度獨立運動
一戰後,他參與了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他以他的公民不服從,不合作,和絕食抗議等的政治主張,獲得了世界範圍的關注。他被英國當局多次逮捕。例如,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八日, 他因為他領導的公民不服從判刑六年,但是只是服刑兩年。甘地別的成功的獨立運動的戰略還有swadeshi政策,即抵制外國產的商品,特別是英國產品。與此相關的還有他的關於所有印度人應該穿土布的宣傳。反對用英國的織布。甘地宣傳說印度婦女,不論貧富,應該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織布,來支持獨立運動。那時很多人認為這些獨立運動這些事,不適合婦女參加。甘地的這個策略把婦女加入到獨立運動中來。一九一九年的阿姆利則慘案後,他支持獨立的立場更加堅決。當時英國政府和廓爾喀雇佣兵向和平政治集會的人群開槍, 數以百計的錫克教徒,印度教徒,還有穆斯林被殺。除了抵制英國產品外,甘地還極力鼓勵人們抵制英國學校,法律機構,辭退政府工作, 拒絕繳稅, 拋棄英國給的稱號和榮譽。一九二零年四月,他當選印度自治同盟的主席。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他又被授予國大黨在同盟內的執行代表。在他的領導下,國大黨重組,制定了新的章程。 新黨章規定他的目標是爭取獨立。任何人只要交納一定的象徵性費用就可以入黨。用來規矩和管理混亂無序的運動的委員會的層次結構也被建立。國大黨由一個精英組織轉變成了一個大眾化政黨。一九二二年,在Chauri Chaura,Uttar Pradesh暴發暴力事件後,甘地暫時取消了他的不服從運動。 他轉向社會活動。 在Ajmedabad建立了Sabarmati Ashram(高僧修行所),還有報紙「年輕的印度」(Young India)。他為歷史上被踐踏的種姓爭取平等的權利,尤其是為賤民(他稱之為「神的孩子」)爭取權利。甘地再次參加獨立運動是在一九三零年。國大黨當時拜訪他,希望他領導另一場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他於是在一九三零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到四月六日領導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運動。從德里到Ahmedabad遊行達400 公里, 被稱之為德里遊行。 數以千計的人們徒步到海邊自己取鹽而不是給政府交稅。他1915年回印度,並很快成為正在搞獨立的國大黨的領袖。通過聯合抵制英貨,甘地促進了印度農村工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宣傳非暴力抵抗,來抑制恐怖活動的暴虐,雖然他不能阻止這些恐怖活動。雖然他經常攻擊英國政府,但是他一直聲明他尊重英國人。因此大多英國人也佩服他,雖然他們並不明白甘地做事的內因。甘地開始穿了一道纏腰布在印度鄉下四處演講,鼓勵使用手紡車來解除印度對蘭開夏(Lancashire)紡織廠的依賴。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甘地開始了為期二十一天的絕食抗議英國政府對印度的壓迫。一九三四年夏天,他又進行了他一生中三次不成功的絕食。一九三九年三月三日他又在孟買絕食抗議印度的獨裁統治。甘地選擇在國大黨內的繼任者是尼赫魯,就是後來的總理。尼赫魯和他的政治對手Sardar Patel對於獨立的印度該走那條路公開承認有不同意見。但是甘地更相信尼赫魯能建立保障印度人民自由的政府。他曾先後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獄,在獄中通過絕食展開他的文明不服從運動。1931年赴倫敦參加了有關印度將來的一次圓桌會議,但並沒有結果。到1942年,他相信獨立是印度唯一可能的出路。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韋維爾和蒙巴頓)合作制定了印度獨立和分治方案,於1947年8月15日公佈。此時,甘地的許多追隨者開始尊稱他為「聖雄」。
Gandhi advised the Congress to reject the proposals the British Cabinet Mission offered in 1946, as he was deeply suspicious of the grouping proposed for Muslim-majority states — Gandhi viewed this as a precursor to partition. However, this became one of the few times the Congress broke from Gandhi's advice (though not his leadership), as Nehru and Patel knew that if the Congress did not approve the plan, the control of government would pass to the Muslim League. Between 1946 and 1947, over 5,000 people were killed in violence. Gandhi was vehemently opposed to any plan that partitioned India into two separate countrie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Muslims living in India, side by side with Hindus and Sikhs, were in favour of Partition. Additionally Muhammad Ali Jinnah, the leader of the Muslim League, commanded widespread support in West Punjab, Sindh, NWFP and East Bengal. The partition plan was approved by the Congress leadership as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a wide-scale Hindu-Muslim civil war. Congress leaders knew that Gandhi would viscerally oppose partition, and it was impossible for the Congress to go ahead without his agreement, for Gandhi's support in the party and throughout India was strong. Gandhi's closest colleagues had accepted partition as the best way out, and Sardar Patel endeavoured to convince Gandhi that it was the only way to avoid civil war. A devastated Gandhi gave his assent.
2006-12-29 7:58 pm
索尼亞·甘地(Sonia Gandhi,1946年12月9日—),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之妻,印度國大黨主席、執政黨領袖。2004年印度大選國大黨勝出,5月16日國大黨及其盟友一致同意由國大黨領導人索尼亞出任新一屆印度總理;5月18日索尼亞表示不願意出任,並提議由國大黨元老、原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出任,5月19日辛格被任命新總理。

索尼亞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奧巴薩諾,1965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在此結識拉吉夫·甘地,1968年與拉吉夫結婚,隨後移居印度,由於擔心自己的義大利背景影響其丈夫拉吉夫的政治前途,在婚後的15年即1983年,索尼亞放棄義大利國籍轉而加入印度藉。

1991年5月21日,時任印度國大黨主席丈夫拉吉夫在競選集會遭暗殺,而直到此時索尼亞還一直未曾涉足政壇。隨著丈夫拉吉夫――家族惟一的接班人的去世,一直由尼赫魯-甘地家族領導的國大黨此時群龍無首。失去國人中神聖家族光環的國大黨開始走下坡路,黨內鬥爭和腐敗醜聞不斷曝光,卻沒有人能挽國大黨於末路。1996年大選中,國大黨變成在野黨。索尼亞遭遇到來自政界、特別是國大黨方面的更多壓力,在這非常時期,必須由她來擔當領導國大黨的歷史重任。而此時的索尼亞在印度的政治地位還是撲朔迷離,反對她的人總是給她揭短,客觀上作為國外出生的她,直到涉入政壇以前,她幾乎不會說印地語,反對者藉此進行渲染,除了家族的名譽,她沒有資格擔任印度總理。讓索尼亞無法容忍的是,印度人民黨自上臺後,就向她和她的家族進行攻擊,她需要用勇氣和膽識去捍衛家族的名聲。在「從政國大黨」的急切呼聲中,「痛恨政治」的索尼亞於1997年5月宣佈加入國大黨。

大選後,國大黨慘敗,主席凱斯里宣佈辭職,並再次敦請索尼亞出任主席。1998年3月14日,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宣佈了決議,任命索尼亞為國大黨主席,決議立即生效。1998年,索尼亞形式上開始進入了政壇,成為國大黨領航人,也只有具有極大家族名望的索尼亞才可以復興國大黨。

進入政壇後索尼亞,極力支持子女從政並有意對他們進行培養,女兒普里揚卡·甘地·維德拉已經凸現其政治領袖的能力。2004年印度大選國大黨出乎以外獲得勝利,索尼亞·甘地可以成為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第四任總理,也可以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外國出生的總理,她卻選擇了不出任。

2006年3月23日,索尼亞·甘地宣佈同時辭去國家諮詢理事會主席的職務和在下議院的席位。因為印度諸反對黨告發索尼亞·甘地身為議員兼任政府中的其它職務違法。[1]
參考: yahoo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10: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9000051KK007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