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唔識點計目

2006-12-28 5:38 am
因為我不知如圍棋點計目,教我計目,有圖說明更好

回答 (3)

2006-12-28 6:38 pm
✔ 最佳答案
http://den.idv.tw/den/goteach/go02.gif
如圖所示,棋已下完〈現實是不可能下成這樣的〉,要看出誰勝誰負,就要看他們所圍的目數多 寡決定。

http://den.idv.tw/den/goteach/go03.gif
如果只顯示他們所圍的地。黑棋的目數就是藍色的叉,共31個,即 31目。而白棋的地則是黃色的叉, 共30個,即30目。

所以黑棋比白棋多了一目,「黑勝一目」〈未計貼目〉。

2006-12-30 11:53:39 補充:
對了,以上例子是日本的「比目法」,因其計法比較簡單,初學棋者易於計算。至於中國數子法計法較複雜,你可以參加比賽,棋賽終局後只有裁判有權數地,以判勝負,到時你先問裁判都未遲。〈我係咁學數子法的〉
2007-01-02 8:32 pm
簡單來講...
實目(下出的棋子)-空目(圍出來的地)=之差

*+ * +=空地 *棋子=實地

↑↑↑↑↑↑↑
以上係中式方法...

中式計法=實目-空目
日式計法=空目多就贏(不計實目)

.....................................................................
資料屬個人經驗
棋力 業餘 二段
2006-12-30 7:24 am
中日規則對比
現時中國用數子法,日本用比目法,雖然有一子等於二目的說法,但某些特殊情況之下,勝負結果是可能不同的:

勝負的計算方法
圍棋比賽勝負的計算方法,我國古代有過兩次重大改革。從古譜《忘憂清樂集》中選刊的全譜四局(全都有黑白交叉對角星座子)來觀察:

全譜局數 局名 著數 白殺黑 黑殺白 填空後白有 填空後黑有 時代
第一局 成都府四仙子圖 黑先242著 9子 7子 43路 42路 宋
第二局 爛柯圖 白先290著 9子 22子 17路 18路 唐?
第三局 金花碗圖 白先243著 6子 6子 39路 40路 宋
第四局 賈玄圖 黑先238著 21子 9子 43路 51路 唐

我國唐、宋時是用「填路法」的,與今日日本規則近似。

還有幾件證據證明此說的:

(一)唐(一說宋王銍偽作)馮贅《雲仙雜記》引《天清覽》:「李杓與人棋而敗,乃竊數子嚥之。尋問,乃鼓局大怒。」李杓向對手竊來之子,當是自己的死子,以免填入自己的領土。

(二)宋王安石《荊公詩注》:「太宗時,待詔賈玄侍上棋,太宗饒(即讓)三子,元常輸一路。太宗知其挾詐,乃曰:「此局汝復輸,我當榜汝。」既而滿局不生不死。太宗曰:「汝亦詐也,更圍一局。汝勝,賜汝緋;不勝,投汝泥中。」既而不勝不負。太宗曰:「我饒汝子,今而局平,是汝不勝也!」命左右抱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賜以緋衣。」賈玄手中的一子,是太宗的死子,將之填入太宗的空中的話,賈玄當勝一路。

(三)日本《古事類苑.遊戲部二》載:吉備真備與唐人下棋「和棋之際,吉備偷吃唐方黑子。終局,唐方負。」唐人覺得奇怪,卜之,知其吞子。於是讓吉備服瀉藥。日本方面又「令服呵梨勒丸,以止封不瀉之」,遂勝了。

在中國古代直至清初,一般來說,是下手執白子先行的,這與日本記載說昔時上手持黑,下手白先(見《江家次第.五》),正相符合。

數目之法,可能沿用到明初。證據見《朴通事諺解》(奎章閣叢書本)裡關於圍棋的一條。《朴通事》是高麗朝末期通行的一種漢語教科書,本子甚多。這個《諺解》本保存元末明初的風俗事物甚多。這一段先請兩人圍棋,到下完時,有以下的對話:「你的殺子多,沒眼棋。咱擺著看。我不說停下來,你說饒我四著,我卻怎麼贏了這三十路棋?來麼兄弟,常言道:「高棋輸頭盤」....」。這顯然還是在數路。《諺解》「殺子」之「子」與「三十路」之「路」用字不同:一指子,一指目,也可為證。

萬曆(1617)本《金瓶梅》第五十四回:於是填完了官著,就數起來。白來創著了五塊棋頭,常時節只得兩塊,白來創又該找還常時節三個棋子,口裡道:「輸在這三著了。」連忙數自家棋子,輸了五個子。

論塊還子對戰術方面也有影響。請看下兩圖:白掛黑星位,黑一間夾,現在一般是進三三(左圖)轉換,但中國古譜卻有很多一間跳的應法(右圖)。一間跳有點滯重,依現代圍棋理論是有點吃虧的,但由於可以將黑分為兩塊,局終貼塊時就賺了一子。
 

明萬曆時,中國已行數子法,還有一條證據,就是明李言恭《日本考》 (1592-1593刊行) 裡關於圍棋的記載:「其圍棋呼曰俄 (Go)。棋盤亦分三百六十一著,棋子亦分黑白兩樣。圍佔之法,大意相同。亦知打急,呼曰過戶之;兼識接斷,呼曰子吾;其兩不入呼曰了無是。但勝負與中國殊。假如圍佔著數,將內所得彼棋子拾於手各收之。待盤內兩圍接畢,然後各將所得棋子填彼所佔空內,兩皆填滿為和局。如填空不滿,算數多少,以分勝負:如有一著不能填滿,是為輸局,填滿內多一暮,是為贏局。外和局呼曰是俄,贏曰各打,輸曰埋吉打。」

再看明萬曆進士王思任之《弈律》,細玩其中之「得遺失物」、「收留迷失子」、「侵佔街道」三條,亦可見是為數子而設。

將《朴通事諺解》和以上三條對比看,可見中國之由數空法改為數子法,大概發生於明初或更早。因為如果變更的日子太短,李言恭是不會不知道日本採用的是中國舊法,而說出「勝負與中國殊」的話。

2006-12-30 13:38:36 補充:
更多到http://go.yenching.edu.hk/compare.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1: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7000051KK020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