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院的由來.........

2006-12-27 5:30 am
我想問香港醫院的由來

回答 (2)

2006-12-31 7:30 pm
✔ 最佳答案
香港醫院的由來是敘述瑪麗醫院、東華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廣華醫院。

瑪麗醫院是香港的主要公營醫院之一,同時亦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教學醫院。醫院位於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於1937年4月13日啟用,當時號稱為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


[編輯] 歷史
1925年,港督金文泰上任,致力改善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1929年9月,位於九龍塘南部的公營醫院九龍醫院開始啟用,金文泰亦於同年宣佈於香港島興建一所規模更大的醫院。新醫院選址薄扶林道與沙宣道對上的山麓,背靠太平山,面對西博寮海峽,環境清幽景色怡人。醫院於1933年正式開始興建,並於1937年4月13日正式落成啟用,由繼任港督郝德傑主持開幕儀式,並以當時英王佐治五世的皇后瑪麗的名稱,命名為瑪麗醫院。

瑪麗醫院為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H型的7層主建築物共分為5個翼,啟用同年起亦成為香港大學的醫科生臨床實習及教授的地方。香港日治時期,醫院曾被日軍佔領和徵用。1945年10月1日,即香港重光後一個多月,瑪麗醫院便開始重新投入運作。由1955年開始,醫院經歷多次的擴建,其中以1960年代及1980年代的規模最大。1980年落成的K座高達137米(28層),是全亞洲最高的醫院建築物,亦是全球第二高。截至2005年,瑪麗醫院已經擁有共14座建築物。



東華醫院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位於香港上環普仁街,1872年創立,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 早期以中醫中藥療法,贈醫施藥,並且有大廚房,為留醫煎中醫,受華人歡迎。 在香港鼠疫之後,開始加入西醫藥療法。 在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編輯] 歷史
1872年創立。 是東華三院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東華醫院」的名稱是取「廣東華人醫院」之意。早在18世紀,旅港華人生活於上環一帶,有死傷病者眾於太平山街百姓廟(廣福義祠)內外,不少無依無靠,因此華人領袖發起建醫院於其左右,而成。後因地方不敷應用,於1933年重建,翌年重開。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通常被簡稱為那打素醫院,是香港一間公立醫院,於1887年由前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創立。

一直以來,那打素醫院在香港的醫療服務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第一所採用西法醫療的華人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現今位於新界大埔的那打素新醫院,是一間急症全科醫院,擁有現代化的建築物和先進醫療設施,提供各專科門診和全日急診服務。新院自1997年1月起投入服務,共有400張病床,現隸屬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新界東聯網內的醫院。

醫院舊院徽由十架、愛心和活水三部份構成,寓意醫院本著十架精神,基督的愛,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兼顧身、心、社、靈的整全關懷與醫治。

歷史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自1887年成立以來,迄今已有一百一十七年的悠久歷史。早於1887年,何啟爵士為紀念在1884年去世的亡妻雅麗氏而捐資興建雅麗氏紀念醫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成為本港首間為貧苦華人提供西醫治療的醫院。同年香港華人西醫書院(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成立,首創醫科學生訓練,以雅麗氏紀念醫院為教學醫院。醫院由前倫敦傳道會管理,更先後發展成那打素醫院(Nethersole Hospital,1893年)、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Alice Memorial Maternity Hospital,1904年)及何妙齡醫院(Ho Miu Ling Hospital,1906年),1954年經立法定案,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1997年由港島北遷至新界大埔,成為一所地區急性全科醫院。

醫院屢創先河,早於1893年首創護士訓練。1904年首倡助產士訓練,同年落成的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為全港第一所產科醫院,率先聘任女醫生。1910年引進X-光診斷機,更為亞洲之首。1921年率先培訓男護士。1928年實行產前掛號措施及嬰兒保健門診,開母嬰保健先河。

1970年代協助籌建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1993年由港島西區遷往東區,協助開辦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又於1997年與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攜手成立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在1999年及2003年更拓展至九龍灣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及觀塘秀茂坪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頤康院,為長者提供優質之長期護養服務。於2001年成立那打素全人健康進修學院,藉教育及研究,促全人健康、享豐盛生命。


廣華醫院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西區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西醫院聯網。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284張。耗資一億六千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歷史

[編輯] 草創時期

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
1926年重建的山東街水月宮廣華醫院於1911年由東華醫院董事局成立,是九龍半島第一所醫院。倡建廣華醫院董事局主席是由政府委任的著名律師及政治家何啟爵士。「廣華」之名意指服務廣東華人為主。

20世紀初海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港島就醫。1907年一群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香港政府最終通過名為「1911東華醫院擴展法例」("1911 Expansion of Tung Wah Hospital Ordinance")的第38號法例,在油麻地撥地興建醫院,同時發放30,000元作為發展基金及每年津貼6,500元營運支出,不足款項由當值總理補足。醫院最終耗資130,00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押爵士主持開幕。翌日武昌起義展開,最終推翻了滿清帝制統治,開創了民主共和的中華民國。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1914年11月華民政務司邀請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及油麻地天后廟值理舉行會議,討論廣華醫院接管天后廟以其收益補貼醫院支出,天后廟值理堅拒移交管理權,直到1928年由剛於4月成立的華人廟宇委員會出面,天后廟始將管理權及歷年存款58,000多元移交廣華醫院。1926年芒角水月宮因原址道路發展而被迫拆卸,政府撥出山東街現址及補助6,000元給水月宮重建,並撥交廣華醫院管理,補助日常開支。

1930年政府將法例修訂名為「東華三院條例」("The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Ordinance")以包含東華轄下三間醫院:1870年成立的東華醫院、1911年成立的廣華醫院及1929年方立的東華東院。1931年三間醫院統一辦理,由一個董事局施行決策,首任主席為顏成坤先生。
2014-08-21 11:11 am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 最新活動→迎接新會員,首存狂送20% 】

【運動→電子→對戰→現場→彩球 】

【免費服務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26: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6000051KK045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