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唔是!
複製人:所謂複製,指的就是無性生殖(Clone,或稱「單源」)。無性生殖是指來自同一親代,具有相同遺傳形質的群體,也就是不靠生殖細胞的精卵結合,而遺傳全由提供細胞核的一方來承擔,之中並沒有經過基因重組的過程。因此,所衍生出來的子代會與原本提供細胞核的母體,不論是基因結構或外顯特徵均完全相同,自然界的單細胞生物如:細菌、珊瑚,便是如此。
這個實驗的最大意義,在於人類已成功的由成熟細胞核移植發育而繁殖動物。而在複製羊桃莉成功的一週內,美國奧勒岡州海狸市靈長類研究中心的學者,也成功地完成了彌猴核移植的首例。大家開始意識到人類複製技術成熟,已非遙不可及。但即使複製人類是可能的,這適當嗎?
機械人:老實說,機器人(即 Robot) 一詞的出現和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的問世都是近幾十年的事。不過,人們對機器人的幻想與追求卻已有千年的歷史。我們的老祖先都希望製造出一種像人一樣的機器(或工具),以便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
根據史載,西周時期,中國古代的偃師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也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
根據「墨經」記載,中國春秋後期,著名的木匠魯班曾製造過一隻木鳥,能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大宇的「軒轅劍.四」中,動畫中不斷出現的「大鳥」,似乎也是取材於此,而「大鳥」的「製作者」也就是魯班),而這也是屬於「機械」工藝的一種。
西元 8 年的漢朝,科學家張衡不僅發明了「地動儀」,而且發明「計鼓車」。計鼓車每行一里,車上木人擊鼓一下,每行十里擊鐘一下。這…是否也算是「機械人」的一種?
又1738年,法國技師傑克‧戴‧瓦克遜發明瞭一隻機器鴨,它會嘎嘎叫,會游泳和喝水,還會進食和排泄。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鍾錶技術發明瞭自動機器玩偶,並在大阪的道頓堀演出。 (最近日本出版了一些特集,就是將一些近代的「科技產物」(例如上述的「機械玩偶」、留聲機…)重新製作出售,有興趣不妨到百貨公司看看,可以了解一下前人工藝技術的厲害和創意))
科技日新月益,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動,科技的變化我們永遠說不準。1999年 SONY 的第一隻機器狗「愛寶」出來,沒有人能夠預言到一年後我們會做出什麼。2004年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已經將「機械臂 = 做粗活的工具」,改良到可以玩摺紙 ;2005 年的日本萬國博覽會,能做出像當時放在櫃台的「仿真機器人」、會跳日本舞的舞蹈機器人 (雖然已經被媒體報到爛)。時至 2006 年的現在呢??不過人類有理想,才有進步。
距離手塚治蟲老師的「原子小金剛」誕生(2003.4.7),雖然已經過了 3 年。
距離雷尼‧史考特(Ridley Scott)拍的「銀翼殺手」(2020年),還有 15 年不到。
距離阿西莫夫(Issac Asimov)超著名的第56版的「機器人工程手冊」(2058年 (註一))出版,還有50年。
距離藤子不二雄老師的「小叮噹」誕生 (2112.9.3),還有100年
距離Star Trek 星艦:企業號升空 (2151-2161),還有 150年 …
因此,我們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和無限可能。
沿用《攻殼機動隊》裡草薙素子的一個問題:「我怎能知道我自己不是 A.I.,頭骨裡頭的不是義腦一個?因為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腦袋。我可以確定自己是人,主要是因為週遭的人告訴我,和我感覺到靈魂的存在。所以,我們對自 己是人類的肯定,除了感覺外,就是間接靠人家來告訴我們。而當傀儡師說他有了生命體的自覺,有靈魂在存在,我們就面臨了重大的衝擊:我們的靈魂是否人類所 獨有? 靈魂可不可以證明我們不是機械人? 我們是真的有靈魂還是以為自己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