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必須認清的一點是,空氣污染並不是單獨存在、發生的,而是由許多錯綜複雜的因子交互作用的結果。空氣污染的污染物的濃度不但分秒在變化,而且也隨地區之不同而不同。我們所能觀測到的,都是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變化的結果。換句話說,各個污染因素之間是配合一起發生作用的(synergetic)。例如,植物可能因為受了污染的刺激,而增強了抗旱、抗病蟲害之能力。人們可能因為臭氧與硫化物的影響而產生肺部疾病。可見對於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很難斬釘截鐵地說它究竟是何種污染物所致。
何謂溫室效應
太陽輻射進入地球時,大氣層幾乎可以讓它穿透過去,地球也放出長波輻射,但地球的長波輻射卻會遭到大氣層中某些微量氣體的選擇吸收。這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輻射能後,有都分會再反射回到地球,因而使得大氣保存了部分輻射能,於是造成地球的溫度比其輻射平衡時的溫度高,大氣中因為有這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長波輻射,並能夠保存部分輻射能,因而可以使地球溫度升高,我們稱這種作用為大氣的溫室效應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吸收地球長波輻射的氣體則稱為溫室效應氣體。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效應氣體有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若溫室效應氣體含量增加,則大氣的溫室效應即會增強,當然大氣保存的能量也隨著增加,因而會造成溫度上升。溫室效應主要造成下述現象:
地表溫度增加。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氣候轉變。
傷害人體抗病能力。
動物大遷移。
受高濃度臭氧影響地區擴大。
圖片參考:
http://www.geocities.com/digitalairmen/ch4/ch4-01-01.jpg
溫室氣體示意圖
溫室氣體比較表(香港天文台)
溫室氣體
源
匯
對氣候的影響
二氧化碳 (CO2)
1) 燃料
2) 改變土地的使用 (砍伐森林)
1) 被海洋吸收
2) 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大氣平流層中O3的濃度
甲烷 (CH4)
1) 生物體的燃燒
2) 腸道發酵作用
3) 水稻
1) 和OH起化學作用
2) 被土壤內的微生物吸取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對流層中O3及OH的濃度,影響平流層中O3和H2O的濃度, 產生CO2
一氧化二氮 (N2O)
1) 生物體的燃燒
2) 燃料
3) 化肥
1) 被土壤吸取
2) 在大氣平流層中被光線 分解與及和O起化學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大氣平流層中O3的濃度
臭氧 (O3)
光線令O2產生光化作用
與NOx,ClOx及HOx等化合物的催化反應。
吸收紫外光及紅外線輻射
一氧化碳 (CO)
1) 植物排放
2) 人工排放(交通 運輸和工業)
1) 被土壤吸取
2) 和OH起化學作用
影響平流層中O3和OH的循環,產生CO2
氯氟碳化合物 (CFCs)
工業生產
在對流層中不易被分解,但在平流層中會被光線分解和跟O產生化學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平流層中O3的濃度
二氧化硫 (SO2)
1) 火山活動
2) 煤及生物體的燃燒
1) 乾和濕沉降
2) 與OH產生化學作用
形成懸浮粒子而散射太陽輻射
熱島效應的形成
晴朗無風的夏日,海島上的地面氣溫,高於周圍海上氣溫,結果,在熱力作用下形成海風環流以及海島上空的積雲對流,如果有盛行風的影響,在島的下風方出現積雲對列的出現,是海洋熱島效應的表現
認識酸雨及其定義
酸雨已經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由於空氣污染日益惡化,降雨成份中愈顯偏酸性,在五十年代初期的北歐國家瑞典和挪威的漁業突然無故減產,經研究之後,發現與酸雨有關,這是發現酸雨的第一步。分析其原因是歐洲工業排放大量酸性氣體,氣體飄流至北歐,雨水溶解了那些氣體及相關酸性物質,形成酸雨,湖泊將因而酸化,導致漁業減產。隨後,歐洲開始關注酸雨問題,設立了大氣化學監測網,發現歐洲大陸存在大面積的酸雨,並証實酸雨問題是洲際級的環境問題
戴奧辛(Dioxin)是一種毒物,可能造成胎兒缺陷、孕婦自發性流產、刺激皮膚或導致癌症,由於毒性甚強,又會累積在肉類、魚類及乳類食品中,隨著食物鏈繼續累積,一旦進入人體,多積存於脂肪內無法分解,需極長時間才能排出體外,又被稱為世紀之毒
沙塵暴是天災還是人禍
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資源如濫墾、濫牧、濫采、濫用水資源等行為是造成沙塵暴的罪魁禍首。改革開放,百廢待興,中共各地掀起一股開發熱潮,但與此同時也出現變開發為開採等破壞綠化的行為。一份權威的統計資料顯示一種可怕的趨勢:中共沙漠化的擴展速度正在不斷加快。七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推進1560平方公里,八十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九十年代擴展速度增加到每年2460平方公里。中共氣象單位統計顯示:特大沙塵暴50年代至70年代發生了26次,80年代至今已有37次,僅今年以來已發生了數次
何謂臭氧層
臭氧層是指大氣中平流層中聚集的臭氧分子,地球上約 90% 的臭氧分子都集中於此。平流層的範圍是海拔 10~50 公里。這些臭氧分子都是天然而生,他們可以隔絕由太陽而來的紫外線,對地球形成保護作用。如果臭氧層的臭氧濃度減低,則會有更多紫外線進入地表。對人而言,過量紫外線會造成皮膚癌、白內障,甚至使免疫系統衰竭。對整個地球生態而言,過量紫外線則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海洋生態之紊亂臭氧層破洞是如何發生的
臭氧層破洞最主要原因是排放了氟氯碳化物 (chlorofluorocarbons, CFCs)以及耗減臭氧物質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ODS) ,例如冷媒、泡綿及一些溶劑。雖然 CFCs 比空氣重,但是經過一個長達 2~5 年的過程,最終它還是會到達平流層。人們是利用大氣球、飛機及衛星來測量平流層中的 CFCs 含量的。當 CFCs 到達平流層之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它會分解並釋放出會與臭氧作用的氯原子,如此便造成臭氧濃度不斷降低,也就是臭氧層破洞。
總括而言:空氣污染對地球影響是十分之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