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筲箕灣有咩特色架?_?

2006-12-26 9:52 pm
可不可以詳細啲丫? thx~~~

回答 (3)

2006-12-26 9:58 pm
✔ 最佳答案
筲 箕 灣 阿 公 岩 譚 公 廟

    在 筲 箕 灣 的 廟 宇 中 除 了 天 后 廟 外 , 較 著 名 的 便 是 譚 公 廟 。 在 敬 拜 天 后 尚 未 普 遍 時 , 譚 公 是 代 表 海 上 安 主 之 神 。 筲 箕 灣 是 一 個 漁 港 , 漁 民 自 然 喜 愛 在 此 設 立 譚 公 廟 , 祈 求 平 安 。 筲 箕 灣 的 譚 公 廟 建 清 光 緒 三 十 一 年 ( 1905 年 ) 。 以 前 , 這 座 譚 公 廟 香 火 十 分 鼎 盛 。 後 來 , 敬 拜 天 后 日 漸 盛 行 、 對 譚 公 的 崇 信 才 被 取 替 。 不 過 , 現 時 沿 海 的 譚 公 廟 數 量 也 不 少 。 下 港 的 漁 民 不 少 下 自 惠 州 因 此 他 們 既 拜 天 后 , 山 拜 譚 公 。 昔 日 , 譚 公 廟 至 是 附 近 鄉 民 議 事 的 地 方 , 也 是 鄉 民 設 立 學 校 之 處 。 今 天 香 港 漁 業 發 展 已 式 微 , 但 香 港 人 對 譚 公 的 信 仰 並 沒 有 減 弱 。 除 了 漁 民 外 , 不 少 市 民 大 眾 也 敬 拜 譚 公 。


    譚 公 廟 的 門 額 題 上 「 譚 公 仙 聖 」 四 字 , 是 光 緒 乙 巳 年 間 倡 建 廟 宇 時 所 刻 。 廟 內 有 一 張 不 刻 橫 匾 , 刻 著 「 德 蔭 萬 民 」 , 是 1927 年 所 刻 , 已 奮 七 十 多 年 的 歷 史 , 橫 匾 下 有 木 刻 對 聯 , 刻 著 : 「 振 我 公 赫 濯 聲 靈 闔 灣 保 障 , 沾 仙 聖 深 仁 厚 澤 水 陸 康 寧 」 , 下 署 : 「 沐 恩 弟 子 永 楨 祥 店 」 。


    廟 內 牆 上 刻 有 多 塊 碑 記 , 記 錄 了 譚 公 廟 建 和 重 修 的 歷 史 , 以 及 善 長 的 名 字 。 現 時 , 譚 公 廟 內 不 但 供 奉 著 譚 公 , 尚 供 奉 其 他 神 祇 , 如 赤 松 黃 大 仙 、 五 通 財 神 。 廟 內 還 設 有 關 帝 宮 及 列 聖 宮 殿 , 前 者 供 奉 關 聖 帝 君 , 後 者 供 奉 諸 神 。 譚 公 廟 旁 則 為 觀 音 寶 殿 , 內 裏 供 奉 望 海 觀 音 , 洪 奉 者 多 為 漁 民 。


    每 年 譚 公 誕 , 筲 箕 灣 都 例 行 演 神 功 戲 。 不 遇 , 演 神 功 戲 的 日 子 必 須 夫 用 「 勝 杯 」 拋 卜 的 方 法 , 詢 問 譚 公 該 日 是 否 吉 日 。 同 時 , 演 神 功 戲 的 第 一 天 , 人 們 都 會 鄭 重 其 事 地 「 請 」 譚 公 到 棚 前 觀 眾 席 前 的 座 位 看 戲 。 待 看 完 首 場 戲 後 , 便 將 譚 公 「 請 」 回 廟 中 。

筲 箕 灣 天 后 廟

“ 天 后 傳 說 ”
    天 后 者 , 相 傳 為 福 建 莆 田 人 氏 , 姓 林 名 默 娘 , 生 於 宋 太 袓 建 隆 元 年 ( 公 元 960 年 ) 三 月 二 十 三 日 , 為 宋 初 都 巡 檢 林 愿 之 第 六 女 。 默 娘 自 小 聰 穎 好 學 , 深 諳 內 經 諸 典 , 秘 承 玄 微 之 法 , 長 成 后 時 常 神 游 海 島 , 為 海 人 引 航 除 害 , 屢 顯 神 功 , 被 譽 為 “ 通 玄 靈 女 ” 。 宋 雍 熙 四 年 ( 公 元 987 年 ) , 默 娘 升 天 而 去 , 時 年 二 十 有 八 , 當 地 人 崇 奉 為 “ 媽 祖 ” 。 此 后 歷 代 均 加 封 放 默 娘 。 元 世 祖 時 冊 封 為 “ 護 國 明 著 無 妃 ” 明 成 祖 時 加 封 為 “ 謢 國 庇 民 妙 靈 昭 應 宏 仁 普 濟 天 妃 ” 清 誕 袓 時 進 封 為 “ 天 后 ” 。


    據 說 目 前 港 九 地 區 擁 有 信 眾 多 達 25 萬 , 現 存 天 后 廟 不 下 24 間 , 且 多 分 佈 在 瀕 海 地 方 , 除 了 筲 箕 灣 外 , 如 佛 堂 門 , 鯉 魚 門 , 香 港 仔 , 銅 鑼 灣 、 油 麻 地 、 赤 柱 、 長 洲 、 坪 洲 等 處 , 大 都 終 年 香 火 不 絕 。 每 年 農 歷 三 月 二 十 三 日 的 天 后 誕 , 至 今 仍 是 香 港 最 隆 重 的 節 日 之 一 。


    “ 東 大 街 的 天 后 廟 內 , 有 幾 方 字 已 模 糊 的 碑 記 , 雖 然 無 法 看 到 捐 款 建 廟 的 商 號 和 人 名 , 但 隱 約 可 見 有 魚 欄 、 船 廠 和 船 排 廠 等 字 , 還 有 某 某 記 , 某 某 號 等 字 , 這 些 某 記 、 某 號 , 當 是 出 售 漁 具 的 商 店 , 或 出 售 糧 食 什 貨 的 商 店 , 主 要 的 顧 客 都 是 漁 民 。 這 些 碑 刻 都 是 同 冶 壬 申 建 廟 時 的 倡 建 人 的 題 名 石 刻 , 由 於 同 治 壬 申 建 廟 之 後 , 僅 僅 兩 年 後 便 遇 到 了 一 場 甲 戌 風 災 ( 甲 戌 即 1874 年 ) , 當 時 這 場 風 災 令 香 港 遭 受 重 大 損 失 , 這 間 的 商 該 廟 天 后 廟 也 被 風 吹 塌 。 但 從 這 間 廟 於 兩 年 之 後 又 再 重 建 起 來 , 便 知 道 當 時 東 大 街 業 已 大 大 發 展 起 來 , 不 然 的 話 , 怎 樣 有 能 力 在 兩 年 內 能 重 建 這 樣 大 的 廟 宇 呢 ? 有 一 塊 《 天 后 古 廟 重 修 碑 記 》 , 碑 記 中 記 載 天 后 廟 曾 分 別 在 光 緒 二 年 即 公 元

筲 箕 灣 東 大 街 和 阿 公 岩 區

    筲 箕 為 一 種 竹 制 淘 米 用 器 物 , 筲 箕 灣 顧 名 思 義 為 港 灣 形 狀 酷 似 筲 箕 而 得 名 。 筲 箕 灣 雖 然 是 一 個 不 大 的 港 灣 , 但 由 於 它 東 南 邊 有 砷 甸 乍 山 、 哥 連 臣 山 以 及 柏 架 山 形 成 弧 形 屏 障 , 正 好 擋 往 來 自 太 平 洋 上 的 東 南 季 風 。 港 灣 內 長 年 風 平 浪 靜 , 很 適 宜 漁 船 泊 碇 。 因 此 之 故 , 筲 箕 灣 在 很 久 之 前 即 形 成 了 頗 具 規 模 的 漁 村 。


    筲 箕 灣 東 大 街 在 港 島 筲 箕 灣 電 車 總 站 附 近 , 向 東 伸 展 , 直 到 盡 頭 處 的 阿 公 岩 那 裏 。 自 東 大 街 至 阿 公 岩 道 一 帶 , 均 屬 阿 公 岩 區 , 這 個 地 區 對 開 的 海 峽 , 名 叫 鯉 魚 門 , 是 本 港 東 面 進 出 港 海 的 門 戶 。

漁 業 經 濟 與 筲 箕 灣 地 區 的 發展

    香 港 開 埠 後 人 口 增 加 , 需 要 的 副 食 品 亦 日 增 , 魚 是 主 要 副 食 品 之 一 。 這 樣 便 吸 引 鄰 近 地 區 的 漁 民 將 魚 蝦 等 獲 物 運 來 香 港 出 售 。 有 些 漁 船 是 賣 出 海 產 之 後 就 回 去 的 , 有 些 則 留 下 來 。 以 香 港 作 基 地 , 這 樣 , 原 是 漁 村 的 膂 箕 灣 , 就 由 一 條 小 漁 村 。 變 展 成 一 個 大 漁 港 及 大 漁 村 。


    同 時 , 香 港 開 埠 初 期 , 主 要 的 運 輸 工 具 仍 是 漁 船 , 因 此 亦 有 很 多 漁 民 , 放 棄 捕 魚 生 涯 。 以 漁 船 擔 任 運 輸 。 這 也 是 吸 引 大 量 漁 民 乘 漁 船 下 香 港 的 原 因 。 到 了 1860 年 時 , 沿 海 貨 物 運 輸 , 又 需 要 大 量 的 漁 船 , 這 個 時 候 , 稱 為 帆 船 貿 易 時 期 , 來 港 漁 民 便 更 多 了 。


    當 時 漁 民 分 佈 在 各 漁 村 者 , 其 中 筲 箕 灣 漁 村 是 其 中 之 一 , 漁 民 紛 紛 來 港 , 又 集 中 在 幾 處 漁 村 內 , 自 有 商 人 開 設 商 店 , 供 應 漁 民 所 需 的 用 品 , 因 此 每 個 漁 村 , 都 有 漁 民 用 品 的 商 業 中 心 區 , 筲 箕 灣 也 有 一 個 漁 民 用 品 商 業 中 心 。 這 個 商 業 中 心 , 就 是 東 大 街 。


    東 大 街 最 初 的 發 展 , 集 中 在 天 后 廟 附 近 , 還 未 發 展 到 阿 公 岩 那 一 邊 , 是 以 阿 公 岩 的 譚 公 廟 , 到 光 緒 末 年 才 擴 建 成 一 問 大 廟 。 從 譚 公 廟 的 建 成 大 廟 , 亦 可 以 看 到 東 大 街 發 展 是 由 西 向 東 的 。 到 光 緒 三 十 年 間 才 發 展 到 阿 公 岩 的 山 邊 。
2006-12-26 9:55 pm
筲箕灣位於香港島的中心北岸之東,是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自開埠以前,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地區行政上,筲箕灣屬於東區。



筲箕灣道


地名起源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因而為名。不過,坊間亦有兩個傳說是與筲箕灣的地名起源有關。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他雖然是一個好孩子,但後來因感染了天花而變盲。到了阿蝦15歲時,母親亦感染重病。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然而,由於筲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航海圖《粵大記》中出現,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此外,筲箕灣亦曾被稱為餓人灣。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
2006-12-26 9:55 pm
筲箕灣位於香港島的中心北岸之東,是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自開埠以前,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地區行政上,筲箕灣屬於東區。
目錄
[隱藏]

* 1 地理位置
* 2 地名起源
* 3 歷史
* 4 交通發展
* 5 著名地點
* 6 公共房屋
* 7 交通
o 7.1 主要交通幹道
o 7.2 公共運輸
* 8 參看
* 9 參考文獻

[編輯] 地理位置

筲箕灣位於鰂魚涌以東,柴灣以西。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鯉魚門渡假村及大潭道,西面普遍以英皇道結束及筲箕灣道開始之處作為分界線。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鯉魚門度假村及鯉魚門炮台位於筲箕灣,但香港人一般指的鯉魚門是位於觀塘區油塘。

而海晏街以西的筲箕灣西部,一般被稱為西灣河區,但太安樓以北的新填海區,一般稱之為鯉景灣;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

[編輯] 地名起源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因而為名。不過,坊間亦有兩個傳說是與筲箕灣的地名起源有關。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他雖然是一個好孩子,但後來因感染了天花而變盲。到了阿蝦15歲時,母親亦感染重病。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然而,由於筲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航海圖《粵大記》中出現,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此外,筲箕灣亦曾被稱為餓人灣。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

[編輯] 歷史
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
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

早期香港漁民主要集中於柴灣一帶。十八世紀中葉,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據1841年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4350人)約28%[1],大部份居於艇中。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港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1911年,筲箕灣人口增至7000人。1920年代筲箕灣出現一些小型工業,為筲箕灣成為工業區開始。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難民踴入筲箕灣,建立了13條山村。山村多以簡陋的鐵皮屋組成,衛生環境普遍差劣。

一直到了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規模整頓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4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而於1967年起,政府開始清拆山上的簡陋房屋,但進度一直緩慢。直至1983年,筲箕灣山邊的聖十字徑發生大火,燒毀不少居民的家園,亦使政府決心整頓,開始全面清拆所有木屋及石屋,並在原址開山,興建耀東邨、興東邨等公共屋苑。這些改變,令筲箕灣變成今日的面貌。

[編輯] 交通發展

由於舊時港島道路網路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直到1904年,香港電車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今中環一帶)連繫起來。

直到二次大戰後港島人口劇增,筲箕灣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設立,所以亦有巴士線2號線的開辦。隨著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於八十年代興建地鐵時尤為惡劣。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這個情況直至八十年代中期地鐵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編輯] 著名地點
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

* 筲箕灣東大街
* 筲箕灣譚公廟
* 香港海防博物館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鯉魚門度假村
* 港島東體育館
* 鰂魚涌公園

[編輯] 公共房屋

* 明華大廈
* 興東邨
* 耀東邨
* 康東邨
* 愛東邨
* 東熹苑
* 東霖苑
* 東欣苑
* 東駿苑
* 東盛苑
* 東旭苑
* 東濤苑

[編輯] 交通

[編輯] 主要交通幹道

* 東區走廊
* 筲箕灣道
* 柴灣道

[編輯] 公共運輸

* 地鐵
o 港島線:西灣河、筲箕灣
* 電車
* 巴士
o 新巴:2、2A、2X、9、14、81、81A、82、720、720A、M722
o 城巴:77、85、99、529
o 過海隧道巴士:102、102P、106、106P、110、606、682、694
o 機場巴士:A12
* 小巴
o 綠色專線小巴
+ 18、20、32、50、65、66、66A
o 紅色公共小巴
+ 銅鑼灣 — 筲箕灣
+ 筲箕灣 — 柴灣
+ 筲箕灣 — 石澳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25: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6000051KK017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