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港男」與「港女」
香港的出生率近年跌至世界最低,男士娶內地女子的數目超越香港女子 (參考:《港男娶內地女子較娶港女多》,原載《蘋果日報》,2006年4月25日。),研究指「港女」問題是原因之一。雖然不少人均知道「港女」問題的嚴重程度,但卻毫無改善的跡象。在香港,雖則說適婚人口女多男少,但「港女」一般仍抱著「我是公主,追我的一定要係王子」的想法,更有不少男士自願成為她們的「觀音兵」或「狗公」,因此,「港女」仍是很吃得開的。她們的觀音兵往往為了搏紅顏一笑而一擲千金,故可推測「港女」的存在有助推動本港的經濟。而男性在兩性的抗爭上是注定佔下風的,因為男人對性的觀念是「播種」,故對女人的需求量很高,而女人對性的觀念是擇木而棲,甚至「無寶不落」,重質不重量,於是這需求上的差別產生了狗公現象。狗公的出現,令男士之間自相殘殺,內耗嚴重,相反香港女士在爭取女權時卻異常團結,導致香港日漸成為女尊男卑的城市。(參考:林超榮,《女多男少三結果》,原載《明報》,2004年7月15日。)
[编辑]不公平的制度
另一個導致大量「港女」產生的原因,是香港政府不公平的制度所造成,最明顯的例子是平等機會委員會泡製出來的升中派位機制。在無視男女生在青春期發育的差異,強行把男女生混合派位,導致女生得到明顯的優勢,被派往較理想的中學。相反,對於大部份男生,除了男校外,只有較劣等中學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另一個例子就是設立女性事務委員會。顧名思義,設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是專為女性提供服務。相反政府卻無視男性有同樣的需求,沒有就男性提供一個法定的機構去協助男性的問題。投訴架勢堂一事引起了網上關於女權膨脹的討論。
在法律方面,部份法律條文明顯對男性不利,導致男性得不到公平的審判,尤其是對於性罪行的法例,例如非禮、強姦、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等,在審訊前,都假設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即使條例並沒有明顯帶有歧視成份,在審訊中,法官往往對於女被告網開一面,處以輕判或者無罪釋放。相反,對於男被告,即使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與女被告相同,法官往往對男被告施以重判。
故此,在這種極度傾斜的制度下,間接對女性形成一個保護罩,女性受到特別的保護,即使犯法也不需要付出太高的代價。因此在沒有適當政策去制衡女性的情況下,女性往往有恃無恐地去欺負男性,甚至利用現有政策去取男性的便宜。
[编辑]社會、觀念、心態的錯配
在社會環境方面,香港人(或者普遍的中國人)過份重視物質、實用主義、名望面子、視金錢為衡量人類價值的最高標準,這種觀念自小由家長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授與下一代,形成一個社會教化 (socialization) 的過程。此外,香港的新生代普遍在物質豐裕的環境之下生活,凡事向錢看、向名牌看、向現實看,以及驕生慣養的性格當然比較普遍。
上述的社會環境,大致上會影響新一代的香港人,為港女的出現打好基礎,但卻不是造成港女現象的獨特因素。香港兼備中西、包含傳統和現代的特性,才是港女現象的重要原因。試想香港的女權日漲、女性學歷地位日高,但那些「男主外、女主內」、「丈夫要比妻子能幹有錢」、「女人是弱者」等的陳舊觀念仍然根深柢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強者不再是力大如牛、驍勇善戰的人,而是壟斷財富的人,在香港這個大市場之中,每個人都是一件商品,商品就要靠包裝,包裝就要靠外表,而女性以外表為武器的手段比男性優勝多了,更兼會考制度偏向背誦,醫學亦證明了男性的學習潛能發展比女性遲,香港女人自小就能以較大優勢進入較好的中學,透過考試制度,進入大學,再藉外表的優勢,在社會上難免有不少甜頭。
可惜地位提高的同時,心態卻沒有改變,仍舊保留某些傳統男女關係的思想,展開了一場「不完整的性別革命」。儘管一些傳統思想如「男主外、女主內」不利於女性的事業發展,但在利己主義和傳統「被壓逼」的心態驅使下,加上女性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所以她們絕對有動機和能力去打破這些傳統思想,但這場打破傳統的革命是不完全的。從報章得知,不少婚姻介紹所均稱香港女士「高竇」,但「丈夫要比妻子能幹有錢」、「老公養老婆」不是天經地義的嗎?中國從古到今,這些擇偶思想並沒有出現大亂子,但如今不少香港女性已經躋身中上收入的一群,「往上找」所得的選擇恐怕不多了,加上害怕「姊弟戀」、「煲老藕」等的傳統標籤,對這班女性而言可算是「雪中送屎」了。但另一方面,男性漸漸失去競爭上的優勢,卻被傳統賦予「強者」一角,他們「往下找」的傳統意識仍十分明顯,香港男性或許可以慶幸下面有祖國的佳麗「任君選擇」,但港女的出現不是dna出錯,而是制度和環境的結果,因此國內的女士來港後漸漸「港女化」亦不足為奇。
遲鈍的社會和制度、將滅不滅的觀念、短視功利的心態,造成了港女性格上的偏差,明明自己不是窮人和弱者,卻打著「男人要照顧和遷就女人」的旗號為自己牟取短暫的利益,食飯要男方結賬,禮物要男方送,座位要男方讓,手袋要男方提,更偷換「紳士風度」等概念為己所用,或者是捕風捉影,自己塑造一個被剝奪的形象去爭取自身利益,而不是爭取真正的兩性平等。
這種社會、觀念、心態上的局面,除了體現於上面提及的法律和教育制度,還見證於男女關係中的核心---擇偶標準,網上有一篇評價甚高的文章,名為《港女都是高質素》[3] ,探討了現代香港判別女性質素的標準是何其模糊,但判別男性質素的標準卻是何其清晰,一切都是錢和地位 (外形是bonus)!但從古到今,中國傳統的標準無論對男對女都是清晰的,女人要守婦道、溫柔賢淑、持家有道,不能達到要求的女人可能被休,但這些標準如今已被實力強橫的香港女人一一破滅,就算不能全面破滅,她們也絕對不會再承認這些標準,今時今日如果有人說女人應該賢淑矜持,一定會被港女炮轟「性別歧視」、「大男人」、「落後無知」,但女人說男人應該有錢、有樓、有車,則即使是男人,心裡亦會認同。因此女人根本沒有低質素,因為連一個判別質素的標準都沒有。
在這種霸權之下,某些男性只好在隱蔽的網上世界,義憤填膺地重新建構那些判別香港女性的新標準,但由於「不完整的性別革命」所造成的尷尬,所以香港女人既不能像北歐般重整男女的角色定位 (如甚多男性選擇在家中湊仔)、又不能像歐美般邁向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 (男女地位較平等,不利用性別來牟取小利)、也不能回到傳統的男女觀念,導致四不像的局面,香港社會不能正面地定出判別女性的標準,只好從反面入手,暗裡說盡這些女人的不是,作為對現有情況的發洩和不滿 (在香港,女人批評和品評男人是十分大膽和堂而皇之的,如《香港先生》口號「男人價值由女人話事」,全女班觀眾和評判,全場尖叫,場面意淫。 電視劇《女人唔易做》直罵臭男人。相反男人品評女人,絕對不敢光明正大地講,試用《香港小姐》和電視劇《男人之苦》與前兩者比較,便十分清楚)。
[编辑]「港女」在網絡上的爭論
如果說高登是「港男」或者是「毒男」的集中營,那麼「港女」的大本營就是she.com了。這兩個討論區好像是天生的仇敵,一直都看對方不順眼。而在高登中最出名的「港女」,相信是一名she.com的會員。據消息指出,這名女生曾經因為男朋友和她購物時不願替她付出總值$63.8的物品,事後在網上直指他的不是,說他沒風度等等。如果你要找一個人代表「港女」,相信非這名女生莫屬。這兩個討論區對於擴充和傳播港女的概念,實在「功不可沒」。
壹本便利報導不教度陰山的反港女快閃示威
反港女logo[编辑]從網絡到現實
網上醞釀已久的「港女風暴」終於登陸現實世界,網友不教度陰山在2006年10月20日發起反港女快閃示威,結果雖然強差人意,但不教度陰山竟能藉此登上雜誌封面,網上的港女現象亦成為了報章、雜誌、電台的題材,一篇名為《網上現象:港男港女對罵互數“惡行”》的文章更轉載至《新加坡聯合早報》及不少內地報章[4],港女終於揚名國際。
數臭港男系列
[编辑]港男廿宗罪
【一個二個都係低學歷。條仔唔係讀 hku/cuhk,條女拖住佢都覺得醜啦,影衰曬條女】
【錢又冇。同佢去酒店食餐飯都唔肯,驚死要比錢咁。幾百蚊一餐 tea 都比唔起,冇鬼用】
【唔識搵錢。做o左兩年o野先至得皮幾人工。比埋老母o個份後得返幾千蚊。我買個袋都唔只啦,仲洗旨意佢養。廢柴!】
【冇內涵。同佢講d 西方藝術史佢一d 都唔識。垃圾!】
【冇主見。我話想去邊佢就帶我去邊,成個奴隸咁,我唔要拖件奴隸出街。死狗!】
【唔講道理。一味指責港女,又唔諗下自己係點。】
【孤寒。情人節洗千零蚊 tum 下條女都唔捨得。乜條女千零蚊都唔值咩 ? 冇用】
【冇文化。人地講o野夾雜幾隻簡單o既英文字句都聽唔明;講英文又鬼死咁重香港口音。】
【懶。成世都唔做家務,食完飯又唔幫手洗碗】
【自閉。由朝到晚只係對住部 PS2 打機,毫無社交圈子】
【窮。戶口得雞碎咁多錢,夠我買袋唔夠我食】
【冇上進心。打死一世工,做死一世狗】
【冇風度‧媾唔到女賴地硬】
【媚外。成日認為日本/大陸女仔好。】
【固步自封。香港女士不斷進步,港男卻原地踏步】
【低等。成世受制於女人,毫無男子氣概】
【低學歷。一個二個都係 IVE 人】
【MK。著埋曬d cheap o野出街,影衰條女】
【un 挑鬼命。成班港男都係身形矮小o既白皮豬。自己廢,又要求條女有身材。港男都唔講道理o既】
【下賤。做侍應、速遞、快餐店、車房仔呢d 低等工作,影衰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