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縲旋箘

2006-12-26 7:08 am
我想知幽門縲旋箘會否透過任何途徑傳染他人?

回答 (3)

2006-12-26 7:15 am
✔ 最佳答案
幽門螺桿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6/EMpylori.jpg/320px-EMpylori.jpg

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感染人體胃部的細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屬於ε-變形菌綱。該菌呈螺旋形,長約2至4微米,端生鞭毛數根,用來協助菌體呈螺旋狀前進。只能寄居於人體胃部,聚集在胃壁的黏液層內,並且靠近胃黏膜層的部分,細菌會分泌鹼性亞摩尼亞(用來保護細菌不被胃酸殺死),也是人類已知的生物中,少數能活在強酸環境之下的。會產生一些會引起發炎反應的酵素,破壞胃黏膜原有的保護機轉,再加上它會誘發胃酸分泌增加,不少胃潰瘍、胃炎等病皆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但大多數的帶菌者均不會出現病徵。
1982年,兩名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華倫和馬歇爾再次發現該種細菌,他們以人體的胃黏液來培植,並得出結論,認為人體的胃潰瘍、胃炎等疾病是因為該種細菌在胃部繁殖,而非人們長久認為的吃辛辣食品、壓力等造成的。2005年,華倫和馬歇爾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正確認識該細菌以前,胃潰瘍病人通常會以中和胃酸及減少分泌的藥物來治療,但經此方法治療後大多會復發。而胃炎患者則會服用鹼式柳酸鉍,這方法通常會見效,當時人們仍不知道其機制,後來才發現藥物中的柳酸鹽會殺死胃部的桿菌,可作為抗生素。現時,這類疾病會以抗生素來殺滅病菌。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其他種的螺桿菌也於部分哺乳動物及雀鳥體內找到。
參考: 幽門螺桿菌-維基百科全書
2006-12-26 6:48 pm
可透過不潔食水,禽鳥糞便和人類行為(如夫妻親密嘅行為)等.
2006-12-26 7:15 am
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感染人體胃部的細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屬於ε-變形菌綱。該菌呈螺旋形,長約2至4微米,端生鞭毛數根,用來協助菌體呈螺旋狀前進。只能寄居於人體胃部,聚集在胃壁的黏液層內,並且靠近胃黏膜層的部分,細菌會分泌鹼性亞摩尼亞(用來保護細菌不被胃酸殺死),也是人類已知的生物中,少數能活在強酸環境之下的。會產生一些會引起發炎反應的酵素,破壞胃黏膜原有的保護機轉,再加上它會誘發胃酸分泌增加,不少胃潰瘍、胃炎等病皆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但大多數的帶菌者均不會出現病徵。

歷史

1875年,德國的科學家在人體的胃中發現一種螺旋細菌,但無法容器中培植,而研究結果也隨之丟失。

1982年,兩名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華倫和馬歇爾再次發現該種細菌,他們以人體的胃黏液來培植,並得出結論,認為人體的胃潰瘍、胃炎等疾病是因為該種細菌在胃部繁殖,而非人們長久認為的吃辛辣食品、壓力等造成的。2005年,華倫和馬歇爾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醫學界對該菌與胃部疾病關係的認知較為緩慢,他們一直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夠長時間在胃部強酸的環境下生存。及後經過更詳細的研究,包括馬歇爾曾喝下試管內的桿菌得到胃炎,並以抗生素治療,醫學界才開始改變對胃病的看法。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出大多數常見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門螺桿菌所造成,在治療過程應加入抗生素。

在正確認識該細菌以前,胃潰瘍病人通常會以中和胃酸及減少分泌的藥物來治療,但經此方法治療後大多會復發。而胃炎患者則會服用鹼式柳酸鉍,這方法通常會見效,當時人們仍不知道其機制,後來才發現藥物中的柳酸鹽會殺死胃部的桿菌,可作為抗生素。現時,這類疾病會以抗生素來殺滅病菌。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其他種的螺桿菌也於部分哺乳動物及雀鳥體內找到。

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簡稱HP) ,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其一

端有4到6根鞭毛,此菌感染全世界約一半的成年人,台灣地區的感染率約54%。

幽門螺旋桿菌受囑目的原因,是因為它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有極

為密切的關係。它在人體中只能寄居在胃黏膜的上皮,絕大多數的感染只造成無

症狀的慢性胃炎,只有少數毒性較強的菌株會產生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但是

反過來說,幾乎全部的十二指腸潰瘍 (95-100%) 以及人多數的胃潰瘍 (70-80%)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在開發中國家,因經濟衛生條件落後,所以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經囗感染。這些

國家許多人在小孩時期就已感染,經長時間的慢性胃炎而末予治療,胃黏膜的腺

體逐漸萎縮,變成萎縮性胃炎,而後者又與胃癌的形成有關,但畢竟胃癌的形成

是多種原因,經由多重步驟才形成的,所以單單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還不足以直

接引起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方式有幾種:

(1)作胃鏡時切片,送病理科染色並在顯微鏡下觀查。

(2)Urease test ,將胃鏡切片標本放入含有反素及酸鹼指示劑的凝膠中,有變色即

表有此菌。

(3)切片作細菌培養。

(4)切片作PCR,尚在實驗室階段。

(5)抽血作血清學檢查,驗血中的HPIgG。

(6)尿素呼氣試驗法(UBT),需在有核醫設備的醫院才能作。

常有病人在民間檢驗所抽血,被告知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屬以上第五項檢

驗) ,到底需不需要治療呢? 目前健保局與世界衛生組織經過人民健康與社會成

本,經濟效益的評估之後,作了以下的政策 : 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且已產生消

化性潰瘍者應予治療 ; 若僅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沒有消化性潰瘍者,僅予追

蹤觀查,不予治療。

一般而言,在幽門螺旋桿菌經藥物治療根除(eradication)後,血中的HPlgG還會存

在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消失。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幾乎可以使往年反覆

發作的消化性潰瘍得到「根治」,不再復發,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當中非常重要的

一個步驟。目前的處方有數十種之多,原則上是以鉍制劑或是氫離子阻斷劑

(PPI) 配合抗生素來治療 , 皆有85-95%的療效。很特別的是,一旦將此菌清除

了,很少人會再感染,約只有2-5%。

因為幽門螺旋桿菌不但與消化性潰瘍,胃炎,甚至胃癌有關,它也與某些胃灼熱

感,飽脹感,囗臭有關,所以有些患者在健保不給付的情形下,寧可自掏腰包買

藥來清除幽門螺旋桿菌,以絕後患,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選擇。但畢竟台灣幽門

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太高,幾乎有一半的人都受感染,所以治療方針也因人而異,

不妨再請教專家徵詢意見吧 !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5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5000051KK042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