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演變, 做project

2006-12-26 12:57 am
茶的演變, 做project

回答 (1)

2006-12-26 1:11 am
✔ 最佳答案
茶號稱為國飲,乃因茶源於我國,傳說遠在神農嚐百草的時代,即已發現了荼的妙用,歷經唐、宋的盛行,及明代的改革至今,茶仍是國人所喜愛的飲料或用之解渴飲用,或用之品茗賞趣。對這有益身心的茶飲,我們有義務將之推廣流傳。
--------------------------------------------------------------------------
[古時]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源流,若依文獻來推敲,可上溯至西元前二千七百三十七年中古時代的神農氏,陸羽的茶經有云﹕「茶之為飲,發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關於神農氏發現茶樹的傳說有二﹕一是神農嚐百草身中七十毒,正當口乾舌燥,五內若焚時,忽見幾片葉子飄落眼前,習慣地拾起送入口中咀嚼,其汁液苦澀,氣味卻芬芳,且有解毒之效。另一則傳說是,有一天神農氏用鼎鑊煮水,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色微黃,苦澀中帶甘甜,喝入口中生津解渴,且提神醒腦,以神農氏過去嚐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根據陸羽茶經的記載,說神農時即已發現茶樹,然而也只是推測的口吻,並未十分肯定確實,雖說神農氏發現茶樹的傳說不一定可靠,然而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即發現茶樹卻是不庸置疑的事實,且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的西藏高原東部,即川滇一帶,也已獲得證實,據報導原始茶樹的茶葉碩大,且是高達二、三丈的喬木。
茶經原文


據中國風俗史記載﹕「周初至周之中業,飲物有酒、醴、漿、湆等。......此外猶有種種飲料,而茶其最著。茶發明於殷周時,周人多用之者。」前面提到神農將茶當作藥用,至殷周時才有當做日常飲料的用途,而不只是一種藥而已,但因其飲法相當粗略,茶味大概頗為苦澀,不是每個人都愛喝,所以茶至殷周時為日常飲用之物,然其功能仍近於藥用,至漢茶已提昇至酒之上,可能因造茶技術的進步,而使茶較普遍。
--------------------------------------------------------------------------
[漢]

「茶至魯之周公旦而有名」,從其各種別名看來,當時仍以葯用為主,直至漢代才有從葯用轉變為飲用的文獻記載﹔趙飛燕別傳有云﹕「姜后見帝,賜座命進茶左右奏云﹕向侍帝不僅,不合啜此茶。」由此可見茶已是漢窒的飲料,且不是任何人隨便可飲到的。據王褒所以寫「僮約」一文中記載,知當時的社會有「客來烹茶」的習慣,但這種風氣並未相當流氣行,這也許是因為野生的茶樹相當難得,產量又少的緣故,所以一般庶民很少能享受茶飲,而只限於富家或皇室,因此在漢代飲茶還是相當「貴族化」。又據三國志吳志的韋曜傳所載﹕「孫皓飲臣酒,率以七升為限,曜飲不過二升,或為裁減,或賜茶茗以當酒。」由這段文字,我們可得到兩點啟示﹕一是當時上層社會飲茶風氣甚盛,二是在三國時代已有以茶代酒的風尚。

世說新語記載﹕「王濛好茶,人至輒飲之,士大夫輒以為苦,每欲侯濛,必云﹕『今日有水厄』。」由這裡可知道在南朝時代已有好茶成癖的人士了。 由魏晉南北朝 ( 公元三世紀起 ) 到唐代 ( 公元七世紀起 ) 是茶飲的「轉變期」,這可能是因為茶樹的發現愈來愈多,製茶技術愈來愈進步,尤其唐朝更是由貴族化漸納入民俗的時代,因此飲茶的風氣才逐漸的普遍流傳開來。
-------------------------
[唐]
-- 唐代飲茶的風氣已頗盛行,不僅貴族們喜愛啜飲,民間飲茶之風也大為流行。當時陽羨唐貢山所產的「貢茶」,是皇室喜愛的珍品,產量不多,非常名貴,那時陽羨茶得在清明前送到長安,做好的茶,即快馬加鞭,日夜奔行數千里,到朝廷必先薦宗廟後賜重臣,以茶開清明大宴,茶的身價由此可知。因受到宮廷的重視,才由官府培植茶樹。於是茶樹由野生而成農物栽種。接著民間再種植,因此有了「茶稅」的出現。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由於上位者的喜愛與重視,民間亦群起效尤,於是飲茶蔚為風尚,尤其是各大都市到處可見茶肆,茶經有云﹕「...謝安、左思之徒,似皆茶飲,是以與時俱廣,浸於世俗,至國朝而盛,兩荊州、渝洲諸地,已為每家必飲之物。」這是描寫茶飲盛行的情況。又封洛見聞記載﹕「開元中泰山有降魔大師,與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依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傚,遂成風俗。」由這兩段記載,亦可為茶飲風行的佐證。

陸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鴻漸,又字季疪,對茶有很深的造詣,時人稱之為「茶神」,他俸詔著茶經,茶經一出對飲茶之風,尤有推波助瀾之勢,全文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個單元﹕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等十章,對茶有全盤的介紹,是中國茶道的先聲,也是中國茶道最原始最俱體的指導原則,以後的茶書皆依此改良。

唐代諸多名家也都是嗜茶者。繼陸羽之後的茶道名人當屬盧仝,隱居少室山,自唬玉川子,著有「玉川子詩集」,嗜茶如命,所著的「走筆謝孟柬議寄新茶」詩妙趣橫生其中的「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及「盧仝七茶」更為後來品茗者傳誦不已。

唐時不僅國內飲茶,也輸往各國。由「榷茶使」司掌,(宋稱為「茶馬司」),當時來華留學生也以日本為多,日本僧人「最澄」,學成後將茶苗帶回日本,於是日本開始植茶。至宋代日本榮西禪師來我國留學,就所學心得寫成「喫茶養生法」,日本的茶經於是誕生,日本的茶道開始宏揚,至江戶時代產生無數流派,且注入日本人的精神,再賦與宗教及禮教意味,成為「日本茶道」。

--------------------------------------------------------------------------


[宋]
[元]
[明]
[清]
..
..
..
詳細資料::http://www.pcchkt.com/ch01.htm


收錄日期: 2021-04-21 15:56: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5000051KK023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